> 硕士毕业论文 > 25221字硕士毕业论文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验戏剧研究

25221字硕士毕业论文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验戏剧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221字
论点:话剧,戏剧,实验
论文概述:

本文是文学论文,笔者借鉴各种现代主义的形式,重新阐释了话剧的假定性及剧场性,丰富了戏剧的舞台艺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80年代的实验话剧存在着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忽视本民

论文正文:

首先,实验戏剧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历史背景

(1)由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主导的实验戏剧的世界性趋势
与现代主义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实验戏剧是现代主义的同义词,我们用它来区分现实主义戏剧。现代主义戏剧起源于19世纪末,延续到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和荒诞主义等多种实验戏剧。现代主义是在两种力量的影响下诞生的。一方面,从人类戏剧的发展史来看,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到19世纪末的自然主义戏剧,现实主义作为唯一的方法,总是从开始、高潮和结尾场景诉诸情感结构。虽然有很好的戏剧和表演,但它让人们感到孤独和无聊。人们不再满足于由这种悲伤、悲伤和快乐引起的“共鸣”,希望有更多的欣赏风格。自19世纪以来,各种学科的兴起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如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唯意志论”、普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戏剧自身需求和理论基础的形成为现代主义戏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西方社会的巨大变化使启蒙运动倡导的理性主义受到质疑。西方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城市进程大大加快,独立的精神世界作为一个个体正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意识到理性的无助和人类的渺小,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生产的快速增长和商业化社会的高度发展并没有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稳定和乐观。相反,它们让人们感到无助。似乎人类的一切都被事物所控制和支配,人类成了事物的奴隶。结果,西方各种非理性的意识形态趋势激增。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彼此分离、疏远、不个性化,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和虚无主义思想,集中于对人自身的研究和探索,成为现代主义戏剧所描绘的基本思想。他们高度赞扬符号、幻想、异化和荒谬。他们认为“美是不正常的”和“美是令人震惊的”。在艺术表现上,为了表现自我意识的不断异化,他们强调主体意识和形式创新,从而抽象和放开联想等创作技巧和方法。例如,在梅特林克的《绿鸟》(Green Bird)中,各种自然力量、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和感情都被贴上了标签,以便人们能够感受到它们。斯特林堡的《幽灵奏鸣曲》是一部16人的完整戏剧。为了表达这种抽象的含义,其余的被老年人、大学生、挤奶女工、死人、伍德·奈伊、贵族等头衔所取代。后现代戏剧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全盛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

(2)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影响
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众所周知的“五四”时期。在这一浪潮中,新文学的先驱们翻译了大量西方剧作家的作品,如梅特林克、霍普特曼、斯特林博、布莱希特等。在这个时候,过去100年里西方发生的所有文学潮流都同时涌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后者可以说是新浪漫主义的延续,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未来主义等。五四时期的戏剧主要是一种以易卜生式戏剧为模式的现实主义戏剧模式,而现代主义戏剧则是一些消化了“世纪末”汁液的剧作家的“痛苦的象征”。除了田汉的唯美主义戏剧,很少有人上演模仿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舞台剧。20世纪30年代后,尤金·奥尼尔受到高度赞扬,他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倾向。曹禺的《园冶》借鉴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方法,结合民族欣赏习惯,对戏剧文本叙事方法进行了成功的新探索。后来,由于左翼戏剧的兴起,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在中国逐渐衰落。历史往往有相似之处。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开放,当时西方现代文艺潮流再次涌入。如果说五四前后的第一次“西方浪潮”推动了戏剧现代性的转型,那么20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西方浪潮”则导致了戏剧的多元化。从五四时期到文革结束,戏剧经历了从关注“人”到漠视人性的转变。尽管历史惊人地相似,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循环。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主义戏剧确实是五四时期戏剧的回归,但它们仍有一定的差异。第二次“西方浪潮”带来了更多的西方现代主义戏剧观念,集中于新旧戏剧观念的转变。

二、20世纪80年代实验戏剧的戏剧理论与实践

(1)戏剧观
新时期初期的社会问题戏剧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说,他们忽视了对个人“人”和他内心的关注,过分沉溺于对特定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不仅降低了艺术的审美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戏剧的思想深度。正如曹禺先生所说,“可以说,所有伟大作家的优秀作品都不局限于狭隘的社会问题。”好的作品“应该被思考和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应该遵循作家预先定义的思想,遵循作家已经描绘的道路,而是人们应该自由而广泛地思考你所描述的生活和人物,关于生活,关于未来,关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甚至关于人类”。事实上,社会问题剧存在诸多问题,如艺术观念滞后、表现形式单一、主题概念化、社会生活表达过于具体、问题反映过于狭隘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戏剧本身的发展和进步,也抑制了中国观众对戏剧艺术的热情,特别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在各种新事物的冲击下,新媒体的普及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形成合力,影响着戏剧的发展。因为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社会文化需求结构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中,戏剧不再能保持其原有的生活方式。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审美需求、心理和文化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自然,此时的戏剧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被观众忽略了,戏剧的观众也失去了大量的人。因此,出现了一场危机。
在《戏剧危机》中,剧作家深刻反思了长期以来狭隘而固定的戏剧观念模式,并开始探索戏剧观念。从1981年到1986年,几十个人参加了讨论,发表了近100篇文章。中国戏剧出版社将其代表作编成两卷《戏剧观点争鸣集》。自1981年以来,戏剧界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性探索。这些探索使人民戏剧报、戏剧圈、戏剧报等刊物就“戏剧民族化”、“现代化”和“戏剧观念”等问题组织了专题讨论。戏剧界不仅从戏剧的本质、基本内容、表现形式、风格和流派等方面对戏剧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业探讨,还从美学、心理学等艺术范畴的不同角度对戏剧的概念进行了思考,从而使人们对戏剧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讨论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对戏剧功能的重新认识,期望霍勒斯倡导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功能。另一个是改变一个只回答社会问题和教育观众的时代的喉舌的概念。另一方面,随着戏剧观和艺术方法的多样化,人们期望改变单一的模式,对外国戏剧观和模式采取接受的态度。在这场关于“戏剧观”的争论中,戏剧界重新认识到戏剧的功能和作用,这是戏剧走出危机的必要前提。

(2)现代戏剧舞台艺术
1、舞台包容性
新时期的实验戏剧一直在兼收并蓄地发展。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各种技巧出现在实验戏剧舞台上。现代戏剧表现形式的不断变化丰富了现代戏剧的舞台艺术。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实验戏剧的舞台极其包容。音乐、舞蹈、灯光、风景、声音等在戏剧中扮演着越来越突出的角色。尤其是音乐和舞蹈,有人说这是西方歌剧的回归,但我认为这更多的是人们在新时代的需要和剧作家的反思的结果。谭培生先生曾经说过:“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其他艺术对戏剧的渗透直到现在才开始。”戏剧本身是文学与艺术的结合,如果说传统戏剧的各种艺术形式为“戏剧”服务,而其他艺术形式只是戏剧台词的辅助成分,那么新时期80年代的实验戏剧作家更注重各种艺术本身的特点。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强调情景交融。音乐和舞蹈是表达情感的方式。创作者经常用它们来渲染气氛,解释情节,传达设计师对戏剧意愿的理解。音乐和舞蹈可以调动观众的感官。音乐的听觉形象与舞蹈画面的视觉形象相结合,体现了戏剧包容性和综合性的美学原则。人们可以在“声音”中看到情感,音乐可以使观众产生深刻的审美想象。音乐在实验戏剧中的意义尤为特殊,具有一定的叙事意义。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情感积累的表达。舞蹈是抒情和写意的需要。舞蹈比抒情长,比叙述短。许多人的感情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达。音乐和舞蹈是很好的表达方式。所谓的“情感在中间移动,在话语中行动”。词语的不足让人悲伤,悲伤的不足让人永远歌唱,歌曲的不足让人永远歌唱,对跳舞的手和脚的无知。”在80年代的实验戏剧中,当谈到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时,必须提到《桑平纪事报》,其序言以一部民族史诗开始,“中国诞生在黄土地上,东方巨龙的后代在这里诞生。

三。80年代实验戏剧的得与失及未来展望…… 30
(一)80年代实验戏剧的得与失…… 30
1。这部戏剧已经摆脱了危机,但又陷入了危机…… 30
2。实验戏剧的民族化和现代化…… 32
(二)实验戏剧的未来前景…… 34 [/ Br/] 4。结论……36

3。20世纪80年代实验戏剧的得失和未来前景

(1)。20世纪80年代实验戏剧的得失
1。80年代的实验戏剧摆脱了危机,但又陷入了危机
80年代的实验戏剧在实验戏剧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过渡性作用。在社会转型时期,当戏剧界处于困惑和无助的状态时,实验戏剧为处于危险中的戏剧找到了光明。它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同时,吸收了传统戏剧和西方戏剧的特点,使戏剧呈现出新的景象。在80年代的实验戏剧中,在戏剧创作方面,它以形式创新为第一声音,挑战传统现实主义戏剧。在艺术技巧方面,几乎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古今中外。在表演方法上,它也追求多样化和与观众更密切的交流。就思想内涵而言,对诗意和哲学主题的追求推动了戏剧审美观念的演变,满足了现代人的各种审美需求。这种探索缓解了社会转型期的戏剧危机。戏剧舞台上展示了各种形式的戏剧,形式创新成为实验戏剧留下的第一印象。原因是戏剧的形式和方法,无论是戏剧还是表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僵化,缺乏变化。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很容易引起人们要求改变。此外,形式上的变化很容易生效,所以当各种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被引入时,人们首先引入了以前从未见过的各种新的形式和技术。因为它新鲜,让人渴望尝试,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尝试。结果,另一种危机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出现。在引进的过程中,它脱离了文化土壤,被怀疑是正式的。

四。结束语

20世纪90年代,专注于戏剧生存的小型剧院发展迅速。小型戏剧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兴趣,也兼顾了观众的欣赏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注重观众与剧院演出的关系,强调观众的自由交流功能。这些特点把一些观众拉回了剧院,为戏剧走出危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小型戏剧发生了一些变化。它逐渐从简单的艺术创作转向产品生产的运作轨迹,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20世纪90年代的实验戏剧注重语言,用“散”叙事解构传统戏剧,用拼贴重组经典,用普通人的普通故事迎合大众的文化心理,注重戏剧的叙事方法和叙事技巧,从世俗的角度解构经典,肆无忌惮、狂野甚至颓废,肆无忌惮地亵渎神灵。20世纪90年代实验戏剧的代表人物孟京辉创作了《等待戈多》、《放下鞭子》、《阳台》、《我爱某某》、《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盗版浮士德》等。整个20世纪90年代,孟京辉的戏剧创作已经成为实验戏剧的一面旗帜。牟森在20世纪90年代的实验戏剧探索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几乎不管观众是否接受。在艺术实验与商业文化的对抗中,他毅然选择了艺术,在格洛托夫斯基的影响下,他努力通过身体动作的展示和语言的转换来挖掘人类心灵的潜能,并努力改变中国戏剧的表演模式。他几乎所有的实验戏剧都在国外演出并获奖。他的实验戏剧受到外国朋友的称赞。小剧场投资少,票房风险小,这为剧作家提供了实验位置,使他们的实验成为可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验戏剧基本上采取了小剧场戏剧的形式。在探索纯实验戏剧的同时,也结合了商业戏剧的特点。
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