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3639字硕士毕业论文影响中国高速铁路“走出去”的制度因素研究

23639字硕士毕业论文影响中国高速铁路“走出去”的制度因素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3639字
论点:高铁,走出去,我国
论文概述:

本文是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将制度经济学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相结合,以制度因素对ODI 的影响为切入点,重点分析经济制度因素对我国高铁“走出去”影响研究,对丰富我国高铁产业的研究内

论文正文:

1引言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1背景中国高速铁路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策后,技术水平已超过德国、日本等大型传统铁路设备供应商。凭借其性价比高、工期短、适应性强的优势,与国外签订了多份施工合同。 此外,中国高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设备和技术的综合实力,创造了“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代表了中国高端科技的发展水平。 此外,高铁行业“走出去”出口复杂的产品、技术和服务。高速铁路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中国商品贸易向技术和服务贸易转变。 中国高铁产业发展历史较短,属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它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支持。 一方面,目前中国高铁的“走出去”主要由“政府主导”,高铁“走出去”的加速离不开我国政府的制度安排。 例如,国家提供研发补贴和财政补贴,以帮助高铁行业创新和降低生产成本。李克强总理在多次海外访问中提到中国高铁,并成为中国高铁的“超级推销员”。优惠贷款利率和中央及地方政府直接参与高铁项目,为高铁“走出去”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高铁“走出去”提供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中国高铁在“走出去”时也受到东道国政治环境和国际经贸规则的阻碍 因此,中国高铁的“走出去”与制度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制度因素对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影响,对中国高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1.2研究意义从实践角度来看,高铁属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成功与政府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分析和研究制度因素对信息技术的影响,为中国支持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更重要的是,高铁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是我国自主创新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典型案例,也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高铁的“走出去”不同于产品和服务的一般出口。它有很大的外部性。除了提高运输效率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外,它还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这也是中国着眼于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布局和国家战略。 中国高铁的“走出去”可以刺激中国加快出口结构调整,消化国内产能过剩,丰富中国外汇储备运用的多元化投资渠道。此外,中国高铁的“走出去”将连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家,这有利于欧亚经济一体化,可以在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中建立海陆权利的战略对冲,稳定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绝对领先地位。 因此,科学理解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制度安排,考虑制度因素对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影响,对于促进中国高铁更稳定、更好、更快地“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1.2.1中国高速铁路“走出去”的分析与研究 自2008年中国首条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以来,中国高速铁路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研发、运营里程等方面均居世界首位,多项技术指标均居世界首位。 李继红(2015)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和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高铁“走向全球”的条件已经满足。 谢海燕(2015)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长期战略,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国家领导人在国外访问期间多次推荐中国高铁。政府的行动极大地促进了高铁的出口,推动了中国高铁的“走出去”。 徐宝成(2016)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是解决产能过剩的迫切需要,也是完成“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现实需要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高铁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李源(2015)表示,中国铁路设备或材料在不同地区面临不同的态度。产品很难进入市场。国内缺乏参与投资项目的公私伙伴关系模式的经验,使得在国外修建铁路甚至高速列车更加困难。 杨振华和曹四光(2015)指出,国际高铁标准被外国垄断,因此中国高铁的所有设备和技术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支付昂贵的认证费用,这实际上增加了高速铁路的成本,并且很容易落入竞争对手设置的技术壁垒的陷阱。 李继红(2015)还认为,东道国的国内环境、劳动质量和社会习俗将影响和限制中国高铁的“走出去” 为推动中国高铁的大规模“走出去”,学者们有以下建议:张宗言(2016)建议企业根据当地文化习俗实施跨文化管理,与当地政府和人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范亚洲(2014)认为,我们应该建立自己的铁路国际标准化体系,并指出,我们应该争取制定标准的权利,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自己的利益。 高峰(2015)认为,应重视高铁“走出去”战略的规划,明确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方法和途径。国家有关部门可以牵头整合高铁设备资源、建设资源和相关财政资源,形成“企业联盟”,帮助中国高铁完成国际市场战略。国家还应加强高铁“走出去”的战略研究,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帮助高铁“走出去” 张友兵、刘玲等国(2016年)从国家、行业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建议 国家可以创新投资和融资方式,建立国家智囊团,以加强对建设高速铁路感兴趣的国家的了解。不仅要了解他们的高铁发展规划,还要了解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 行业应建立健全高速铁路行业体系和技术体系,加快我国高速铁路标准的翻译等。 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注意运用海外并购或国际合作等策略。 ..............................2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定义2.1.1高速铁路“走向全球”的范围目前,高速铁路的概念定义是国际公认的国际铁路联盟(International Railway Union)的概念定义,即新建线路时速超过250公里,提速时现有线路时速超过200公里的铁路。 基于这一概念,我国对高速铁路的定义略有不同。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一直在减速运行,即运行初期的速度低于设计标准。 例如,京沪高速铁路最初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运营,但其设计速度为每小时350公里。高速铁路在运营初期以25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营,按照200公里/小时的设计速度,设计速度可以达到300公里/小时和250公里/小时。 因此,中国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Regulation on Railway Safety M anagement)明确将高速铁路定义为设计运行速度在250公里以上(含预约)的客运专线铁路(客运专线),最初运行速度在200公里以上。 这意味着新建铁路在运营初期将以2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营,长期提速至250公里/小时在中国也称为高速铁路。 根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2004年公布的《外商直接投资统计制度》(Statistical System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ODI)是指国内投资者以有形资产(包括现金、实物等)的形式在国外(地区)设立和购买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无形资产,其核心是控制企业的管理。 高铁的“走出去”实质上是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包括高铁设备的出口,还包括高铁企业在海外建厂和建立高铁研发中心的跨国经营。 为便于量化,本文提及的中国高铁出口数据将被中国对世界出口的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Trade Database)第86章的数据所取代。第86章包括:铁路和电车轨道用机车、车辆及其部件;铁路和电车轨道固定装置及其零件和附件;各种机械(包括电动机械)交通信号设备 ..............................s 2.2理论基础2.2.1直到凯恩斯主义无法合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滞胀”问题,制度经济学理论中的制度经济学研究才开始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理论体系崩溃后,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出现了两大分支。 马克思的系统论认为,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基础。理论框架从生产系统中解释经济系统,然后根据特定的经济基础推导出政治、法律、文化等社会系统。整个系统通过展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形成一个有机体。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发展缓慢,首先由威廉森提出,然后在20世纪30年代科斯发表《企业的本质》一文时发展起来。直到20世纪6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才逐渐形成。 新制度经济学涵盖了许多内容,主要是科斯的交易成本产权理论和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朝鲜的研究体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最接近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析框架。 许多制度因素,如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都参与了这项研究,北方将这些制度分为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前者包括宪法、法律和产权安排、各种正式的社会组织等。后者包括宗教信仰、禁忌、习俗、传统道德和行为准则等。 诺斯在分析研究中指出,制度的内容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关系的加强而变化,正式规则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诺斯认为制度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诺斯和许多研究者都用系统的供求关系或者系统是否平衡来解释系统变化的原因。他们一致认为国家和意识形态在制度的供给和需求中起着重要作用,于是提出了“北方悖论”和意识形态理论。 ..............................3中国高速铁路“走出去”的发展现状及制度变迁..............................123.1中国高速铁路“走出去”的发展现状……123.1.1突出竞争优势,出口项目增加……关注发展中国家...................134影响高速铁路“走出去”的制度因素理论机制分析............................204.1政府激励影响所有权优势..............................204 .1.1政府支持形成企业技术优势...................204.1.2形成企业人才优势的政策导向和倾向……215影响高速铁路“走出去”的制度因素实证检验……245.1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245.1 .1变量选择和研究假设245.1.2的数据源和描述性统计……;经验检验................................影响高速铁路“走出去”的255个系统因素:5.1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5.1.1变量选择和研究假设根据前面的分析,经济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渠道和渠道影响高速铁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三大优势,从而影响其决策和国际化战略 本文以前一节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指导,结合经济系统具体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政府激励、国家信贷支持、金融市场化程度、企业对外税收负担减轻四个经济指标量化主要经济系统因素,并利用这四个经济指标检验中国经济系统对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影响 (1)政府激励(g)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激励是“有形之手”,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利用大量资金不断优化高铁“走出去”的条件和国内制度环境,通过财政拨款、补贴等措施鼓励高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运营水平,这直接反映了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 此外,政府积极为高铁“走出去”铺平道路,在与其他国家沟通时推荐中国高铁,开展“高铁外交”,与一些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实施“高铁换能源”战略。这表明政府的鼓励在促进高铁企业的对外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假设1:政府激励与中国高铁“走出去”正相关(2)国家信贷支持(n)从高铁研发到高铁海外招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为了缓解资金缺口,国家积极提供信贷支持,进出口银行也在出口信贷中提供买方信贷,帮助高铁“走向全球” 本文将利用中国金融机构本币和外币贷款的增长率来评估对中国高铁“走向全球”的影响 金融机构本币和外币贷款增长率越高,国家信贷政策对企业的支持程度越高,企业融资能力越强,“走出去”的可能性就越大 假设2:国家信用支持与中国高铁的“走出去”正相关。 ................................6完善我国高速铁路“走出去”经济体制的建议6.1继续加大财政支持高速铁路建设投资巨大。在正常情况下,东道国不能独自承担高速铁路建设的所有费用。在合作中,程建国将被要求为该项目提供财政支持,或承诺为建设提供资金。因此,帮助高速铁路企业解决财务困难是促进高速铁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要进一步提供国家信贷支持,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化程度,构建成熟的金融体系,不让资金短缺成为高铁企业“走出去”的障碍 一方面,高铁企业不仅可以从国内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借款,或者从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获得低息贷款,还可以选择与东道国进行金融合作以获得资金,如在东道国发行债券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继续提高金融自由化的程度 如允许金融机构设立与高铁相关的金融产品,完善融资风险分担机制,构建便捷的融资平台,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高铁“走出去”项目,积极推进公私合作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这些都可以通过市场力量拓宽企业的资金来源 此外,如果中国高铁企业采用融资或引进资本的方式实施“走出去”,那么资本压力将导致中国高铁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因此,高铁企业在“走出去”时,应根据东道国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BT、BOT、BOOT等融资方式,确保高铁建设资金的供给和回报,最终实现利润。 尽管中国高铁在运营里程、基础设施和设备研发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但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中国高铁必须始终保持其技术领先地位。 这就要求高铁企业始终树立危机感,增强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研发创新能力,保持或超过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我国政府还可以实施以高铁项目为重点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如采取新产品开发补贴、技术研发补贴、企业税收减免等财政支持措施,实施技术所得税减免等措施,还扩大高铁行业税收优惠范围,加大出口退税力度等 同时,政府还应注意适时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在市场上已经成熟的项目,企业不能享受固定的优惠政策。否则,企业将因过度依赖优惠政策而丧失创新能力和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