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147字硕士毕业论文邹韬奋海外传播的特点及贡献

25147字硕士毕业论文邹韬奋海外传播的特点及贡献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147字
论点:通讯,韬奋,海外
论文概述:

本文是新闻媒体论文,本文海外通讯的发展脉络,首先,通过追溯通讯的渊源及海外通讯的发展概述,描绘邹韬奋海外通讯所处的位置;其次,了解邹韬奋创作的背景,对邹韬奋不同时期所到的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1.1问题在邹韬奋的个人生涯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人生经历,即从1933年到1935年的流亡生活 第一、第二、第三和最后版本的海外通讯《来自旅行者踪迹的信息》完整记录了两年的流亡生活。 57万字的海外交流不仅在他短暂的一生的作品和翻译中颇具特色,而且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效果。 对于邹韬奋这一时期的作品,人们给予了更高的评价。例如,“新生活”说它在新的旅程中充满爱和力量。目前,对邹韬奋的新闻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办报思想、编辑出版思想、管理思想等方面。很少提到邹韬奋的海外交流。少数国外传播学研究从邹韬奋思想的发展变化轨迹来研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外旅游作品达到繁荣时期。当时,几乎所有的出版物和报纸都刊登海外信件。代表性信件包括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1931)、林克多的《苏联新闻记录》(1932)、曹顾兵的《俄罗斯考察》(1932)、郑振铎的《欧洲之旅日记》(1934)、邹韬奋的《一次访问的痕迹的信息》(1934、1934、1935)和《一次访问的痕迹的记忆》(1937)等。 从这些海外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政治倾向、社会背景、价值观和个人偏好。 他们出国学习的方式、语言习惯、食物、衣服、住房、旅行、访问时间和其他潜在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目的地国的选择。有些选择欧洲国家,有些选择苏联。邹韬奋与欧、美、苏的海外交流涉及面更广,对世界趋势的理解更客观、公正。 因此,在这里研究邹韬奋的海外传播具有特殊的意义。 从1933年7月14日上海离开中国到1935年8月27日回到上海,他游历了意大利、瑞士、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德国、苏联和美国等9个国家,并撰写了163篇海外通讯。除了回国后由回忆撰写的38篇《旅途的回忆》(Memories of the Journey)外(称为《回忆》),其余125篇文章是在观看国外采访时撰写并送回中国(称为《寄语》)发表或出版的,总字数为57万字。 仅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它就花了很多时间。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听了几个月,莫斯科夏季大学听了一个月,并去大英博物馆研究了大量马克思列宁主义作品。同时,邹韬奋能够完成如此庞大的四套海外通信任务。这表明他是一名具有出色新闻技巧的记者。 ............................1.2《文献综述》经过仔细的检索,邹韬奋作为一名记者,已经把全世界的大部分放在了报纸编辑身上。他对自己思想和编辑政策的研究相对丰富,而对邹韬奋海外传播的研究却很少。 他的思想内涵丰富,他的发展和演变是连贯和完整的。对国外旅游作品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1)这种对邹韬奋新闻思想的研究就是对邹韬奋一生新闻思想的研究。他们大多提到邹韬奋流亡国外前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这为国外探索奠定了基础。 龚鹏(2009)在博士论文中详细阐述了邹韬奋启蒙思想的变化。启蒙时期是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启蒙理论”和胡适的“资产阶级启蒙理论”。邹韬奋从“创造人”转变为“寄希望于社会中更多的“健康元素”,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918事件是一个分水岭。邹韬奋的思想戏剧性地转变为“唤起民众”抗敌救国的思想。 (1)陈力(2014)在毕业论文《邹韬奋新闻思想研究》第二章中指出了邹韬奋新闻思想的理论渊源,其中提到邹韬奋受到资产阶级的影响,主要包括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和黄远生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 (2)邹韬奋媒体管理论吴东杰(2013)邹韬奋在其关于邹韬奋思想媒体管理的硕士论文中指出,报刊书店有一套独特的管理策略,追求时效性,保证出版质量,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陈勇(2005)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邹韬奋的经营管理实践。这是“职业”和“商业”之间的成功联系。在事业的基础上,它扩大了分配。在增加广告收入的同时,对书店人员非常挑剔,非常重视出版人才管理。 李飞(2005)指出,邹韬奋媒体管理理念的成功在于他的“始终站在公众的立场上”的管理理念,即运用民主集中制来管理、开发员工的创造力、培养英雄意识。 ..............................第二章邹韬奋海外传播概述2.1传播传播的定义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新闻写作风格。作为一种新闻风格,它出现的时间晚于新闻、评论等。 它在报纸上被广泛使用。我们国家的许多杰出人物、重大事件和突出问题都是通过交流详细报道的。许多重大问题也通过沟通得到反映。 在甘惜分,它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义的:传播的表达方式、报道的对象和表达方式:“一种利用各种表达方式来深入细致地报道真实客观事物的新闻风格。” 主要报道内容包括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新闻人物的成长经历、某项工作的细节和某个地方的一般特征。这是常用的报告形式之一。 常用的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述、讨论、抒情等。它们可以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应用。 \"............................2.2传播来源由于现代报业的兴起晚于西方媒体,中国的新闻风格受到西方新闻风格的影响,继承了中国古代纪实文学的精髓 中国是一个“散文”和“音乐文学”的国家。它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学和纪实文学历史,对中国报纸传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记》中有很多对人物的描写,这些描写不仅仅是基于事实,而且有很多研究史料、经历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分析人物,提炼人物语言,展现人物个性。这为文字交流的写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旅游文学对传播方式的发展和形成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陆游的《入蜀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徐霞客的《游记》和苏东坡的《赤壁二赋》。古代旅游文学不仅描写山川,还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场景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为旅游交流和风格交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交流并不是古代历史文献的必然产物。在材料、新闻和真实性方面仍有很大的差异。 传播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特征、传播环境、政治斗争、社会生活、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它具有古代文学的底蕴,以报刊为媒介,报道方式从单一到多样,质量从低到高,数量充足。它对社会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最终成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纪实文学的独特风格。 时事通讯之所以被称为“报纸上的珍珠”,是因为它们将新闻报道的真正目的与生动的文学语言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深受观众喜爱。 最早的传播是指外服中的新闻,“在某个地方的传播”或“在某个国家的传播”,简称“传播”。当时,这和新闻没什么不同。 到了19世纪70年代,电报被广泛使用,早期新事物伴随着高昂的成本。电报仅用于时效性要求高的消息。 然而,通信仍然是通过邮局邮件来实现的。 随着电报技术的发展,电报成本降低,通信也可以通过电报来实现。为了区别于新闻,它被重新命名为“传播” ..............................第三章邹韬奋海外传播的特点..............................143.1特征和感觉两者..............................143.2外观和内部审计并行..............................16第四章邹韬奋的海外传播...................244.1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244.2继承了纪录片风格的优良传统,...................26第五章结论..............................35第四章邹韬奋海外传播献礼4.1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将记者带到了战争的最前线。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同时,对于西方文明的大胆引进和传播,对于吸收外国文明和讨好外国之间,对于爱国者和顽固派之间,邹韬奋有着非常准确的把握 随着国内通信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海外通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中国人的角度详细记录了国外的历史情况,为国内外历史研究和中国分析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支持。 邹韬奋所描述的欧美苏联社会的传播不同于外国记者提供的信息。西方记者的报道可能会增加西方意识形态,报道的事实本身可能不是事实。 外国记者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浪潮。国内记者很难访问不同的国家,深入社会底层。他们发掘的信息是第一手的非常好的历史信息。 在《信息》和《记忆》中,邹韬奋详细地展示了他在国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值得称赞的是,邹韬奋在介绍世界潮流时,能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 丰富的背景信息是邹韬奋海外传播写作的前提。利用作者新闻的敏感性,他不断收集图书馆书籍、当地报纸、外国报道或采访提供的信息,并有意识地记录下来,这已成为他丰富的背景信息。 他仔细收集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新闻和出版资料,并收集了大量资料。他不仅在写作中使用了这些材料,还通过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将它们与他从欧洲、美国和苏联的街道上获得的第一手信息混合在一起。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释。这些笼统的承诺也使当时的人们对世界事务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得益于丰富背景资料的整合和渗透以及准确的评价,深化了邹韬奋海外交流的厚度。 ................第五章结论随着媒体的迅速发展,今天的新闻传播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传播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传播本身仍然是新闻文体中的一种常见文体,在新闻业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个信息“快餐化”和“碎片化”的时代,人们不仅需要快餐文化,还需要能够反映社会风貌的各种交流。交流也以更符合公众需求的形式在不同的媒体上表达,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与撰写国内通讯不同,海外记者在报道海外通讯时面临更多挑战,努力让国内读者通过海外通讯对复杂的世界有一个清晰、客观、公正的理解。 本文概述了中国传播的起源、海外传播的发展以及邹韬奋海外传播的发展历程,并对海外传播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本文研究了20世纪30年代邹韬奋海外传播的特点。探讨和分析了其海外传播的特点,如风格与人情的结合、两种视角的结合、写作的便捷性、有意义的语言和非常规的表达方式。突出邹韬奋海外传播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希望能促进近代中国海外传播的进一步繁荣。 邹韬奋崇拜梁启超,追随黄远生的文章,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记者。在记者生涯中,尽管困难时期,他仍坚持从事新闻工作。 面对民族灾难,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 在被国民党迫害后,他第一次流亡,渴望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并再次回来。在国外期间,他继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参加学校课程来充实自己。我们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学习,了解了世界的大趋势,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写下的海外信件通过邮件送回国内。即使在遥远的国家,邹韬奋也从未停止过“报刊救国”的步伐 他明确表示,依靠群众,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前途光明,“最大的力量是群众的意志” 在他的海外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这个国家的担忧。然而,在他的焦虑和激动中,我们仍然对祖国怀有美好的祝愿,坚信祖国一定会有美好的理想。“中国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海外华人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这个光明的未来不会自己到来。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邹韬奋《海外通讯》的整篇文章到此结束,突出了作者的远见卓识。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