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1244字硕士毕业论文“敦煌文学”的建构与写作——敦煌文化资源与小说创作

31244字硕士毕业论文“敦煌文学”的建构与写作——敦煌文化资源与小说创作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1244字
论点:敦煌,莫高窟,西域
论文概述:

本文是文学毕业论文,笔者从文学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敦煌题材小说的创作缺陷与反思三节来进行分析。结语是敦煌题材小说的未来之路,从小说的创作与研究两个层面,展望敦煌题材小

论文正文:

第一章敦煌文化资源与文学创作概述

第一节辉煌厚重的敦煌文化
敦煌莫高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大、保存最好、历史顺序最长、艺术价值最高的佛教艺术洞穴群。莫高窟保存了10个世纪不间断的艺术作品,是集建筑、雕塑和壁画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各种宗教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历史证据随处可见。敦煌被称为“东方古代艺术之都”,郭沫若被称为“石窟瑰宝”。1900年,莫高窟洞穴出土了5万册古代文献和大量其他文物,轰动世界。敦煌壁画的美就是人类的美。敦煌壁画中手的手势和舞蹈与舞蹈有关,图案与中国佛教艺术和绘画有关,石窟、彩画和雕塑壁画与中国服装史和艺术史有关,文献的保存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一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文化、艺术和对外交流信息保存得十分生动敦煌遗书被称为“西陲文字遗迹”,敦煌遗书被称为“尘埃珍珠遗迹”。冯骥才这样描述《敦煌手稿》:“每一种材料都使我们能够在历史的缝隙中找到一口垂直的深井;这本书的每一卷都让我们想起了过去的一千年,眼里闪烁着光芒。”《敦煌手稿》看起来像一个“古代学术海洋”。除了大量佛教经典和文献外,还有历史、地理和经济等社会文献,数学、医学、天文学和造纸等科技著作,诗歌、歌曲和赋等通俗文学资料,以及相当数量的古代民族文字。这些珍贵的文字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为研究古代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历史永远不会关心任何国家、国家或地区。敦煌曾经在历史上繁荣发展,随着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逐渐被中原王朝遗忘和抛弃。明朝14-17世纪是敦煌历史上全面衰落的时期。在这两百年间,一直居住在敦煌的汉唐子孙大规模迁徙,游牧民族占据了这个地方。自西汉以来,以农为主、以牧为辅的生产方式被彻底摧毁。延续数千年的汉唐文化传统因传承的丧失而衰落,文物因不再有信徒的维护而破败不堪。它们被自然侵蚀,被人类摧毁。
..............................

第二节敦煌题材小说概述
敦煌题材小说始于日本作家荆尚敬的历史小说《敦煌》,但在中国,作家创作的高峰期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的第一个十年。作为叙事作品,根据小说材料所涉及的时代,大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基于古今敦煌社会历史文化的历史小说。重点是围绕“佛经洞”事件和“佛经洞”文献来源、佛经洞的关闭、文物的发现和流失而展开的作品。第二类是以现代敦煌城市为背景的现实主义小说。
敦煌历史小说占敦煌小说的绝大多数。这些资料大部分来自西域、敦煌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或者来自敦煌遗书、壁画故事、文物和遗物,或者来自与敦煌有关的神话和传说。为了便于讨论,作者从小说的叙事技巧入手,将敦煌历史小说分为纪实作品和非纪实作品。
纪实作品,运用传统小说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写作为主,以敦煌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和基础,以当地历史名人或敦煌历史名人为小说核心人物,进行合理想象,展开情节叙述,塑造敦煌形象,表达作者对敦煌文化价值的追求和思考。例如,荆尚敬的敦煌故事设定在宋代。以西夏在宋仁宗的崛起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失败的学者赵兴德在赤裸的西夏妇女坚强的精神指引下来到外国西夏的故事。他被西夏军队强行征召入伍。他意外地爱上了一位维吾尔族皇室女性,后来卷入了朱王力的叛乱。沙州城被攻破后,他秘密地将大云寺的传奇经历埋藏在莫高窟洞穴中,并合理地解释了敦煌遗书的来源。郝在金的《敦煌回义英雄》由四本书组成,这四本书是关于唐朝依附敦煌200多年的回义制度的史诗性的、壮丽的作品。叙事时间跨度近300年。安史之乱后,敦煌落入吐蕃统治,据记载,归义军政权被西夏所灭。牵涉到许多人,其中大多数是历史上有名的有姓的真人。作者详细描述了归义军统治时期敦煌的战争场面、人民生活场景和丰富的民俗风情,为读者还原了晚唐敦煌社会。甘肃作家王邓波和甘肃本土作家姚幻云共同创作了长篇小说《日落莫高窟》(上下卷),这是郝继今天的《敦煌归义英雄》之后的又一部重要作品。这部小说有一个独特的选择角度,讲述了敦煌儿童保护莫高窟的传奇故事,故事基于俄罗斯战败军队在莫高窟定居的短暂历史事实。情节跌宕起伏,十分壮观。莫高窟周围的斗争涉及中俄文化的碰撞、交流、渗透和融合。
................................

第二章敦煌情结的多重呈现

第一节西域风情的追寻:荆尚敬的西域情结
敦煌,荆尚敬的西域小说之一,是第一部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敦煌题材小说。这部小说于1959年完成,并于1988年改编成电影放映,影响更广。敦煌的故事发生在西夏崛起的宋仁宗时代。学者赵兴德睡着了,推迟了考试。考试不及格后,他失去了所有希望。他在开封市场遇到一个裸体的西夏女人,她遇到了麻烦。他被那个看不起生与死的外星女人的坚强性格所吸引。他出资营救裸体女子,并在裸体女子的指引下来到强大的西夏。他被西夏军队强行征召入伍。他在战争中遇到并拯救了维吾尔族皇家妇女,并爱上了她。赵兴德决心在西夏首都兴庆学习西霞文。临走前,他把皇室女性的安全托付给他的上级朱王力。西夏王李元昊从朱王力手中夺走了王婆,并强迫她做妾。一年后,从学校回来的赵兴德,当他没有找到王女士的消息时,又遇到了王女士的女儿。他目睹了皇家妇女从墙上自杀。他坚信他的爱人为他的贞洁而死。皇室女性之死激起了朱王力的复仇之火,也激起了赵兴德的皈依思想。接下来的几天里,他通过研读佛经和抄写经文为爱人祈祷。作品结束时,赵兴德耍了一两个花招,利用雇佣军商人魏赤光对莫高窟千佛洞的熟悉和贪婪的本性,将大量佛经混入魏赤光的宝藏中,藏在莫高窟的洞穴中。后来,故事中的人物相继死去。这些藏经不为世人所知,最终成为敦煌写本。这一传奇经历解释了“佛经洞”遗书的起源——赵兴德的爱情和信仰佛经收藏。
有趣的是,当荆尚敬写敦煌甚至他的西部系列小说时,他并没有访问中国。在《敦煌与我》中,他说:“在他写小说《敦煌》的20年里。我想起了我小说的舞台——河西走廊。想亲眼看看敦煌和莫高窟的愿望非常强烈。”荆尚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位写中国题材文学的历史小说家。这源于他的“西域情结”。在荆尚敬的心目中,西域是“未知的、梦的、神秘的、冒险的等等”。那时,我想,我真的能去西部旅行吗?正是这个充满“未知、梦想、神秘和冒险”的西部地区,激起了荆尚敬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他对中国古代西部广袤的沙漠和戈壁以及各民族融合形成的多元文化的向往。在这种背景下,荆尚敬自然对敦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一个合理的故事和对敦煌遗书来源的合理解释,它就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渊源。我没去过敦煌,但是荆尚敬已经彻底研究过敦煌了。在写作之前,荆尚敬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和敦煌研究成果。他还亲自拜访并咨询了日本敦煌科学家黄福记。
................................

第二节对民族痛苦的反思:“[藏经洞前因后果的书写”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已有100多年,关于王道士的争论也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中外研究者对藏经洞关闭的年代和原因的推测和研究也持续了近百年。一些学者提出了“避难论”,即僧侣封闭合法物品以避免战争的入侵。一些学者还提出了“遗弃论”,认为藏经洞的文献是敦煌寺庙中保存的古代遗物。由于佛教对“法宝”的高度尊重和敦煌传统对文字的崇敬,其封闭保存是基于传统的加工方法,没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一些学者还指出,随着宋代前后佛经文体的演变,折页式印刷书籍逐渐取代了古代卷轴式书籍。因此,以前不方便使用的卷轴经典被集中和密封。敦煌藏经洞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宝藏和众多的谜题。这激发了小说家的想象力,也激发了他们对创作的兴趣。因此,“藏经洞”事件的写作,以及围绕这一事件的相关人物和事件,如藏经洞关闭的时间和原因,敦煌遗书在藏经洞传播和抢劫的细节,人物汪道时的生活故事和性格特征,以及盗宝贼斯坦(Stein)、佩利奥特(pelliot)、蒋小万(Jiang Xiaowan),都成为这类小说的核心情节和人物。在这些小说的写作中,作者重温了那个民族痛苦时期的记忆,回顾了被陈寅恪称为“我国学术的悲哀史”的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和掠夺的历史,表达了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立场和不同的动机。
故事是这样的:1900年5月的一天,一个叫王鲁园的人,他从苏州巡警队退休,因生活贫困而成了一名道士,定居在莫高窟,雇了一个叫杨的人,他在16洞(起初是清除流沙)的隧道里看书抄写经文,抽烟后,他把剩下的香烟插入壁画的裂缝中,发现烟雾钻入墙壁的裂缝中。当时,他很好奇,敲墙的时候发现隧道的北墙是/[/[/k0/。那天晚上,两人偷偷挖了墙,打开了洞,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的秘密。几乎不识字的王道士不知道这些稀有珍宝的价值。他优雅地选择了几幅佛教绘画和卷轴,如《水月观音》,并把它们送到了县衙门。他把它们交给了当时敦煌知府和苏州道庭的几个官员,但他们都沉入海底,失去了消息。地方法官王韩综也将其中一些捐赠给叶池昌,叶是当时负责甘肃研究的著名碑铭作者。叶池昌认识到这是一件唐代文物,建议范台将文物运到兰州妥善保管。但方泰衙门不理会五千两银子的运费,命令王道士重新关闭佛经洞。虽然诡计多端的王道士一无所知,但他在对付昏庸的政府方面却很有技巧。他偷偷拿出一些给地方官员、大大小小的官员和社会名流。他还要求人们带一些去新疆和其他地方进行评估和销售。因此,从发现佛经洞的一开始,经文就被分散了。发现这些文献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吸引了许多外国探险家的注意,他们相继来到敦煌。直到宣彤统治的第二年(1910年),清政府部门才下令将培训经书运往北京,王道士也转移了大量经书,继续其贩卖祖国珍贵文物的犯罪行为。
................................

第三章小说世界中的敦煌意象……29
第一节敦煌的历史演绎............................29
第二节想象空敦煌第三节...................34
作为敦煌的文化象征..............................37
第四章敦煌小说的价值及思考................40
第一节文学的价值................40
历史和文化的价值第二节..............................43
当代敦煌小说的缺陷及思考...................45

第四章是关于敦煌小说的价值和反思

第一节是关于文学的价值
敦煌小说的审美和艺术价值首先表现为真实。也就是说,历史写作的真实性、人物刻画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真实性令读者深受感动。敦煌题材小说大多是历史小说,大多取材于敦煌历史上实际发生的事件。大多数涉案人员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真人。在由本土作家或外国作家、男性作家或女性作家建构的“文学敦煌”世界里,只要他们生活在敦煌,就不会受到敦煌古老神秘文化的影响,从而拥有敦煌人的真实气质。
敢于爱、敢于恨、懂得正义感的维吾尔人能够珍惜黄花和公主。意志坚强、忠于爱情的西夏裸女是维吾尔族皇室的女儿。温柔、诚实、勇敢的宋风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人。有神秘的菩萨,无辜的小乔和娇娇,宽容而悲惨的西荣,宽容而慷慨的佛婆婆,刚毅而不屈的蓝色花朵...这些真实而诚实的女性形象是由给予她们最真诚感情的作家塑造的。它们展现了广阔的西方世界中女性独特、不羁和无拘无束的美丽。面对生活的不幸和现实的苦难,他们勇敢足智多谋,敢于战斗,不娇弱不屈,他们在战斗中完成了灵魂的升华,他们的人物形象被打上了西方品牌的烙印,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敦煌小说的审美价值也很高。冯·雷宇和温岚描述的骆驼像普通的骆驼一样在沙漠中行走。他们勤奋、诚实、忠诚。他们对为西方探险家挖掘的古代宝藏无动于衷。当然,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像掘墓这样的事情是被上帝谴责和砍头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内心对良心和道德的坚持。因为他们得到了别人的工资,他们只负责帮助别人做事,他们不能受金钱的激励。作家们在大冲突和大冲突面前展示自己的内心冲突,描述自己的性格成长历程,让这些具有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小人物形象地呈现给读者。
................................

结论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敦煌题材小说介于小说和文学现实之间。指出敦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客观上帮助读者了解敦煌文化,促进敦煌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播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它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敦煌,书写敦煌,这将对弘扬敦煌文化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作品表达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作品精神内涵的当前性质来看,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历史文化资源深层内涵挖掘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说,佛经洞事件的整个故事有一个严重的相同写作现象。如果作品仅仅停留在回顾历史、揭示痛苦的层面上,作品将失去应有的价值,这将导致敦煌文化与当前主流文化的疏离,并将作品局限在相对封闭、遥远的社会语境中。只要作品定位在无拘无束的想象和随意渲染的层面,以好奇、寻宝、悬念和恐怖为兴趣点,作品就会变得流行和艺术化。由于冯雷宇在后两部《敦煌6000年以上》和《敦煌后记》中的《敦煌三部曲》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进行文学批评,一般给予较高评价的作品并不多,更多的作家需要进一步深入发掘敦煌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能够与当前主流文化沟通的艺术水准较高的作品。
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新的整体文学呼唤新的整体研究。现代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是对文化与文学进行新的全面研究的尝试,已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新热点。地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视角多种多样,可以从作家、文学材料、主题、主题、人物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敦煌文化与文学创作关系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如果我们能从更广的视角和更深的层次来探讨敦煌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自己的文化批评理论和方法体系将会建立起来,这将有助于中国文化批评体系的构建。综上所述,经过以上分析,在今后的创作和研究中,我们应该以严谨、冷静和反思的态度摒弃生活状态的浮躁和冷漠,寻求敦煌历史文化资源在现代与历史之间现代转换的文学路径。
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