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混合P2P存储模型的网格布局研究

2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混合P2P存储模型的网格布局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0000字
论点:互联网,技术,网络
论文概述: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衫矶分校)、 计算机信息技术论文,请联系客服qq1847080343

论文正文:

研究背景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衫矶分校)、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到1970年6月,M川麻省理江学陶、Hacvard(l吼标钩 , BBN和Systems Development Corpin SantaMonica(加州圣达莫尼卡系统发展公司)加入进来。到1972年1月,Stanford(史坦福大学)、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Carnegie-Mellon(卡内基梅隆大学)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进来。紧接着的几个月内NASA/Ames(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 Burroughs, RAND(兰德公司)和theUoflllinois(伊利诺利州大学)也加入进来[’]。    最初的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用的。当时一点也不友好。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并且任何一个用它的人,无论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得不学习非常复杂的系统。    由于TCP/IP体系结构的发展,互联网在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结构最初是有BobKahn(鲍勃.卡恩)在BBN提出来的,然后由史坦福大学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温特.瑟夫)和整个七十年代的其他人进一步发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国国防部)采用了这个结构,到1983年,整个世界普遍采用了这个体系结构。    当e-mail(电子邮件)、FTP(文件下载)和telnet(远程登录)的命令都规定为标准化时,学习和使用网络对于非工程技术人员变的非常容易。虽然无论如何也没有今天这么容易,但对于在大学和特殊领域里确实极大地推广了互联网的应用。.其它的部门,包括计算机、物理和工程技术部门,也发现了利用互联网好处的方法,即与世界各地的大学通讯和共享文件和资源。图书馆,也向前走了一步,使他们的检索目录面向全世界。    由于最开始互联网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于研究部门、学校和政府部门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务于研究部门和学校的商业应用之外,其它的商业行为是不允许的。90年代初,当独立的商业网络开始发展起来,这种局面刁‘彼打破。这使得从一个商业站点发送信息全帕全个商业站点而小经过政府资助的网络中枢成为可能。    Dephi是最早的为他们的客户提供在线网络服务的国际商业公司。1992年7月开始电子!眼件服务,1992年11月开展了全方位的网络服务。在1995年5月,当国际科学基金会失去了互联网中枢的地位,所有一关于商业站点的局限性的谣传都不复存在了,并且所有的信息传播都依赖商业网络。AOL(美国在线)和CompuServe(美国在线服务机构)也开始了网上服务。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商业应用的广泛传播和教育机构自力更生,这使得国际科学基金会成本投资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今天,国际科学基金会己经放弃了资助网络中枢和高等教育组织,一方面开始建立当地公共图书馆,另一方面研究提高网络大量高速的连接。    互联网能够发展至今,根本原因在于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脉都是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设置的。而现在能够引起互联网震动的,无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变革本身。如今,在基于网络的各种技术充斥于我们周围之时,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没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互联网间进行的活动几乎没有不沾P2P技术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你使用QQ尽情聊天之时,实际上就享受着P2P技术给你带来的快感与兴奋。P2P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关于P2P技术的两种解释或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种解释是,P2P即Peer to Peer。而peer在英语里是“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的意思。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而另一种解释是,P2P就是一种思想,有着改变整个互联网基础的潜能的思想。客观讲,单从技术角度而言,P2P并未激发出任何重大的创新,而更多的是改变了人们对因特网的理解与认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IBM早就宣称P2P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和经济现象。    不管是技术还是思想,P2P是直接将人们联系了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流。它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间环节。这听起来仿佛全新的概念,但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每天见面,或者通过电话直接交流都是P2P最直接的例子。而这个时候你有没有从电话的发展的历史中隐约感觉到,P2P必将在互联网时代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他可以改变现在的Internet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让我们的语言影像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到对方身边。它最符合互联网络设计者的初衷,给了人们一个完全自主的超级网络资源库。 参考文献[1].徐格,叶明江,胡#}k智.P2P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J].中兴通讯技术,2007 }  12 (6).6-10.冯雪芬,郑秋霞. P2P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应用技术,2007. 6: 56-59.郑亚梅.网格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 2 ):129-130.   Douceur J  R,Bolosky  W   J.  A  large  Scale  Study of  file  system  Contents. SIGMETRIC S\' 99,1999,27 (1) :59}-70.朱永庆.P2P在Internet中的发展策略[J].广东通信技术,2008  5, 52-55.逢锦勇,马宁.P2P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未来[[J].科技信息,2005,博士·专家论坛,26-28f7].胡红宇.P2P技术发展综述[[J].软件导刊,2008 8 } 3-4[g].宋丽娜.关于P2P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山东电大学报,2007. (1)} 33-34.田荣华,卢显良,侯孟书,王晓斌.P2P分布式存储系统[[J].计算机科学,2007 } ( 34 ), 47一8.   Napster http://www.napster.com[EB/CL]. 1999.   Stefan Saroiu,   P.krishna Gummadi}   Steven D.Gribble.  A Measurement Stu勿of Peer-to-Peer File Sharing System. In:proc Multimedia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J]. MMCN\'02,2002,  156-170 .陈贵海,李振华著.对等网络:结构、应用于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Gnutella .www.Gnutella.com[EB/OL]. 2001[15].   Metei Ripeanu. Peer-to-Peer Architecture Case Study:Gnutella Network[J]. In: IEEE99 P2P\'O1,2001,99-100[16].   Metei Ripeanu,Adriana Iamnitchi,Ian Foster. Mapping the Gnutella Network 
Properties of Large scale peer-to-peer systems and implications for system design[J], Gbutella.   Gnutella   to    the    Bandwidth   Barrier   and   eyond.http://lambda.cs.yale.edu/cs425/doc/gnutella.html[DBIOL]. 2001Eytan Adar,  Bernardi A.Huberman. Free Riding on Gnutella[J]. 2000,  First Monday,5(10), October,  134-139罗杰文.Peer to Peer (P2P)综述,http://www.instsci.ac.cn/users/loujw/ Papers/p2p.htm, 2005OceanStore.  http://oceanstore.org[EB/OL].2006C Gred Plaxton,  Rajmohan Rajaraman,  Andre W.Richa. Accessing Nearby Copies of Replicated Objects in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J],1997, In:SPAA\'97, 314-326Sean Rhea,   Brighten Godfrey,   Brad Karp,      John Kubiatowicz,   Sylvia Ratnasamy, Scott Shenker,   Ion Stociam,Harlan Yu. OpenDHT:A Public DHT Service and Its 目录1 112研究背景论文内容及组织结构第章理论基础与相关技术21 P2P技术简介  211 P2P技术的发展        2111第一阶段中心化拓扑P2P网络      21_12第阶段无结构P2P网络      2113第三阶段结构化P2P网络    212 P2P研究现状      2121小世界模型        2122热点问题    213典型的P2P应用22分布式存储系统简介    221网络存储技术    222存储区域网络    223 IP存储一iSCSI   224分布式文件系统      2241网络文件系统          2242 CIFS  225网格存储技术          2251 Globus Toolkit          2252 Condor 23 P2P与网格技术的区别和联系第三章系统结构和模块设计31设计目标32总体设计    321系统设计      3211服务器结点        3212超级结点        3213一般结点    323功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