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职硕士毕业论文 > 35620字在职硕士毕业论文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35620字在职硕士毕业论文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论文类型:在职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5620字
论点:茅盾,现代文学,文学
论文概述:

茅盾或许就此希望将中国所有的社会生活及变革全部内化为自己人生经验,以便更高程度地走向托尔斯泰。托氏的文学成就对于奠定他在茅盾心中的地位仅是一个方面,而托翁作为贵族的躬身劳

论文正文:

导言

按照传统的文学史划分方法,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30年新文学。本文所讨论的“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也是在这一区间内界定的。对于茅盾在当代文学时期的文学活动以及“20世纪文学”概念提出后近20年来关于现当代文学关系转变的一些问题,本文不予讨论。我们知道,任何在这个社会立足的人都会涉足文学领域。在这一点上,文学家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文人不仅以他们为基础,而且不断地使用他们,增强他们的磁力。它们更接近文学领域的核心,其中一些在一定阶段是文学领域的核心。相反,非文学人士往往以读者的身份存在。通过文学领域的辐射,可以获得包括思想演变和教化在内的文学素养。在现代文学阶段,茅盾与现代文学呈现出双重关系,这不仅体现在茅盾身上,也体现在其他作家身上。一方面,在他们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现代文学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他们不断给现代文学注入新的活力和营养。
这种文学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只有一些更明显。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双重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互动关系。通过互动,茅盾与现代文学紧密结合。具体来说,在讨论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时,有四个问题必须注意,即现代文学给了茅盾什么,茅盾如何进入现代文学,茅盾在现代文学中的存在,以及茅盾被现代文学接受。后三个问题通常是交叉的。首先,要讨论现代文学给茅盾带来了什么,我们必须从中外文化的角度来审视茅盾。我们知道,五四运动是在中外文化的相互影响下,在西方文化的指导下发生的。每一个善于从中外文化中寻找营养的人都会在这股潮流中对自己负责,也就是说,利用这样的平台让自己快速成长。茅盾在社会之初步入商业出版社。这是一种非自愿的行为,也是一种活生生的行为。然而,与其他行为不同,这种选择或行为本身是一种文化行为。他对《小说月报》的创新和领导是时代的要求,适应了五四后新文化运动的要求。应该说,没有梁启超、胡适、陈独秀和鲁迅的努力,没有他们为新文学的出现提供了现代语境和实践,我们就不能确定沈雁冰最终能否成为茅盾。此外,梁启超的人民不仅是新文学发展史上的推动者,也是潜在的借用者。没有传统文化的进步和变异,没有资深学者的离开,没有西方文化的引进,他们也没有借鉴的潜力。这一定是了解茅盾的第一件事。
在茅盾后期的发展中,他利用自己潜在的思想迅速发展成为著名的文学家。从左翼文学的发展来看,茅盾无疑是左翼文学发展的高峰,但左翼文学的主流地位也参与了这一高峰的构建。没有中国的现实环境,没有西方文学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引入,没有20世纪中国出版业为茅盾提供的各种媒体,没有鲁迅、瞿秋白、郑振铎等文坛人士的支持,我们完全有可能用另一种文学方式来想象茅盾。如果我们仍然用宣传者和机会主义者来衡量茅盾,那么宣传者不仅是茅盾的个人,而且是整个现代文学。此时,现代文学史上的所有情况都成了茅盾的外部资源。例如,没有鸳鸯蝴蝶派的庸俗和保守,就没有茅盾对《小说月报》的创新和全面改革。没有1927年的中国革命,就不会有茅盾的“侵蚀”三部曲。如果没有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支持,就不会有茅盾这样的左翼文学高峰。没有西方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引入,茅盾不可能成为现实主义的大师。
因此,我认为要确定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应该看看当前的文学资源对作家有什么样的禀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解释和阐释作家与文学史的互动关系。因为,在一个作家成为作家之前,他必须首先生活在文学领域。文学领域首先表现出一种给予,最终是一种文化存在的状态。在这一点上,从中外文化的角度来看,茅盾必然会成为茅盾。更重要的是,这种现代文学资源或文化资源是研究茅盾与现代文学关系的前提,也是茅盾一切文学活动和思想的基本动力。其次,在现代文学中,茅盾以多种身份参与了现代文学的演变,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茅盾作为创始人的第一身份并不依赖于他的创作或文学理论,而是以编辑的身份进入现代文学领域。在茅盾成为文学编辑之前,他从事的神话寓言的翻译和整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学术活动,与文学略有不同,但应该看到它影响了未来的文学创作活动。文学编辑是茅盾进入现代文学的第一条途径。茅盾,作为一名文学编辑,是不自觉的,或者仅仅是一种生活职业。在《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出版物之前,茅盾似乎是现代文学的旁观者。
但是《小说月报》一成为新文学的重要阵地,茅盾就自觉地创造了现代文学。茅盾不仅擅长编辑,而且擅长使用。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人能在作家使用各种媒体的程度上超过茅盾。我们知道,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现代报刊杂志和出版机构的出现和繁荣。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媒介的使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作家广泛的社会认知度的标准。如果一个作家只把他的作品或创作限制在少数或更少的媒体上,狭隘的接受和认可可能是除了个人兴趣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看到,就新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言,没有许多报纸、杂志和出版机构的参与,这种影响是不可能的。公共信息的畅通和高效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这些文学文化载体的出现,就不会有广泛而深入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梳理报纸、杂志和出版机构的历史是新文学发展的另一种历史。正如叶子明所说:“当我们打开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思想家也是资深编辑。”茅盾在这方面更加突出。在30年的新文学中,茅盾不仅参与编辑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文学杂志和社会杂志,而且成为了数百种杂志和报纸的作者。

第三章茅盾与中国左翼文学,左翼的起源与茅盾的定义,99
第一节,左翼的起源与茅盾的定义,99
,深层资源与必然演变105
第二章,凌乱高调的色彩与全伤109
第三节,界定与不鼓吹革命文学理论第二节茅盾对左翼联盟的热爱与超越111
第一节,政治 尴尬处境的调停与维护者,122
三,两种纠缠的传统与两种形式第四章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评论,124
第一节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 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茅盾与现代文学的历史理论。高调回归与文化政治文化模式99
四,政治时期与时间时期的重合135
五,从个人特征到文学史传统139
六,启蒙立场与两个主题第二节茅盾与中国现代作家理论,147
1,共生环境中的批评模式,152
2,总结文学研究会的写作意图,158
3,主体的自信与可能性...166
2,从精神协议到精神阐释...168
第二节茅盾和瞿秋白...169
1、政治盟友和文学同事187

结论
托尔斯泰对茅盾的影响甚至在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后仍然非常明显。在1928年恳求“从苦苓到东京”时,他引用了一位英国评论家的话:佐拉经历了生活,因为她必须写小说;托尔斯泰直到体验了生活才写小说。他说:“我爱佐拉,我爱托尔斯泰。我曾经热情地——尽管效果不佳,容易受到误解和反对——倡导左拉的自然主义,但当我试图自己写小说时,我更接近托尔斯泰。”40《体验生活》最终是茅盾对其“为了生活”命题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的选择,这给了他决定性的启示。托尔斯泰说:“最重要的是生活。然而,我们的生活已经、现在和将来都与他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与他人的生活和我们的共同生活越接近,我们的生活就会越充实。”试图展示真实生活不仅是茅盾对生活经验的积极反映,也是生活经验的延伸。
茅盾对托尔斯泰人生经历的理解是一种心灵感应。除了相同的社会情境,茅盾比文学本身更关注和参与社会现实。至于具体的艺术技巧,茅盾曾经说过,《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是他最喜欢的书,尤其是Chinpei对结构的精准和场景的宏伟。《水浒传》和斯科特的历史小说都远不如它。因此,他提议用三种功夫来研究托尔斯泰,即结构、人物和场景。这三点正是茅盾小说的优点。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陀氏小说的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当茅盾爱上托尔斯泰时,另一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吸引了他。他认为只有拓实可以和他那个时代的拓实相提并论。今天,当我们研究拓实时,我们可以看到苦难意识是他小说的中心。他不仅应该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苦难,而且最重要的是人们内心的苦难。他通过描述心理转变的过程达到了这个目标。近代,几乎所有的俄罗斯作家都关注人性问题,这也是当时俄罗斯思想的最高体现。
“俄罗斯上层文化阶层的杰出人物和人民不能容忍死刑和残酷的惩罚,而且都怜悯囚犯。他们没有西方人对冷漠和正义的崇拜。对他们来说,人民优于所有权原则,这决定了俄罗斯的社会道德。对失去社会地位的人、受欺负的人和受伤的人的同情和怜悯是俄罗斯人非常重要的特点。”“俄罗斯天才、富有的贵族托尔斯泰一生都被他的特权地位折磨着。他想放弃一切,成为一名农民。另一位俄罗斯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因遭受苦难而精神失常,对苦难的人怀有同情心,苦难和同情心成为他作品的基本主题。”因此,我们说陀的人道主义精神来源于他对人类的深切同情和怜悯,不仅是对个人,而且是对整个人类。这深深影响了茅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托尔斯泰。他认为拓实的作品和思想是给俄罗斯平民和知识阶层的礼物,是所有人一生中一直在寻找的东西。这是“人性的永恒现实”。托尔斯泰剥去了那些“被践踏和伤害”的人的“凶残而可怕的外衣”,把他们纯洁的灵魂“传播”到知识分子阶层,这样他们就可以知道人性的永恒现实是美好的,他们就可以知道人性的永恒现实的巨大力量,以及他们在俄罗斯人“湿漉漉的破布生活”中所做的巨大而向上的努力。茅盾认为陀的思想是自古以来人类思想史上的一颗“孤独但明亮的火花”。他对未来的乐观、他对痛苦的欢迎、他对无产阶级的谴责和他的同情是现代抑郁、孤僻、快乐和自我放纵的年轻人的良药。对中国现代青年来说,它们是一种有益无害的兴奋剂。此时,拓实给茅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几乎没有一个俄罗斯文人不同情“受伤和被侮辱的人”,但没有一个人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情那样广泛和深刻。

主要参考文献
茅盾:《我走过的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唐金海:《茅盾纪事报》,山西大学出版社,1996年。
车国华:《茅盾纪事报》,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
万玉书:《茅盾纪事报》,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
邵伯洲,《茅盾传》,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
丁二刚:《茅盾传》,重庆出版社,1998年。
黄厚兴:《茅盾——生活学派大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宋炳辉:《茅盾——城市午夜的呼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欧·金笳:《茅盾评论》,林雪出版社,1997年。
李品:《茅盾主编评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邵伯洲:《茅盾的文学之路》,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年。
庄仲卿:《茅盾的创作历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