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化 > 新时代《矛盾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建设的矛盾研究,用矛盾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矛盾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建设的矛盾研究,用矛盾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矛盾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建设的矛盾研究

用矛盾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00字左右,大一《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以它为核心的矛盾思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两大成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际上,一场新的民主革命已经形成。

新时代《矛盾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建设的矛盾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

2017年10月18日,Xi同志。Jin。平在10月9日的报告中强调,中国、中国特色社会、社会领袖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社会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更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人民发展不平衡和不足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亿多人的温饱问题,实现了全面小康,不久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们对更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对新时期我国重大社会矛盾转化的认识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重大社会矛盾转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特征。 可以看出,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确实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 一方面,中国经济仍在以中高速增长。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国内生活,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社会在矛盾中前进,社会发展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来实现的。 旧的矛盾已经解决,新的矛盾已经出现。 社会矛盾,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用矛盾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用矛盾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00字左右,大一《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以它为核心的矛盾思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两大成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际上,一场新的民主革命已经形成。

新时代《矛盾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建设的矛盾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

新时代《矛盾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建设的矛盾研究范文

摘要:毛泽东同志认为,基本矛盾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贯穿于发展的各个阶段。主要矛盾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新时期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继承和运用了毛泽东的矛盾理论,强调主要矛盾,研究主要社会矛盾转化的方法,解决基本和主要社会矛盾的方法。它也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关键词:毛泽东;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新时代;

矛盾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之一, 决定了新时代的根本任务, 即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同时, 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必须以毛泽东的矛盾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作为方法论的矛盾理论毛泽东的矛盾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基本范畴, 它反映对象本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在多篇文章中表述了他的矛盾理论, 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维度构建了矛盾论体系。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以中国的革命实践和基本国情为背景, 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性辩证关系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 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带领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是广泛而普遍存在的。毛泽东认为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 并且每种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矛盾的两方面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对于社会矛盾, 正是社会矛盾的两方面在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中构成了社会前进的动力。对于人的观念差异, 毛泽东认为这是客观矛盾的反映, 正是这种矛盾不断推进人们的思考, 从而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对于党内不同思想的矛盾, 毛泽东认为:“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的思想斗争, 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1) 在毛泽东看来, 矛盾的普遍存在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发展绝不是一个线性的纵向过程, 而是事物内在矛盾作用下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矛盾是具有特殊性、相对性的。毛泽东认为矛盾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之中, 还体现在每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之中的每个过程。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及矛盾的每个方面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 并且这种特殊性不是僵化不变的, 而是存在于事物发展的每个阶段之中, 是贯穿事物发展始终的。事物的运动形式由于矛盾而具有特殊性, 不仅在自然界中如此, 思想形式与社会形式也是如此。人类的认识通常由认识个别和特殊开始, 进而从特殊当中总结出一般, 概括得到各种事物的共性, 再由共性出发, 对各个事物的特殊性进行研究, 从而得出该事物与其他事物所区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到一般, 一般到特殊的认知方法使人类的认识水平不断发展, 并获得真理。如果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一般的层面上, 而不去进一步认识其特殊性, 就会导致教条主义, 丧失推动该事物发展的动力。在认识了各个事物的矛盾普遍存在和其特殊性之后, 要进行如何解决矛盾的研究。对不同事物的矛盾, 毛泽东认为:“不同质的矛盾, 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例如,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 用民主革命的方式去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式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式去解决;共产党内的矛盾, 用批判和自我批判的方式去解决;社会和自然的矛盾, 用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去解决。” (2) 不同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殊性, 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 当不同质的社会矛盾发生变化时, 必须探索新的解决方法, 而不能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矛盾的特殊性除了在不同事物之中体现, 同样也存在于每个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之中。对于一个事物, 发展过程之中的不同矛盾的特殊性, 毛泽东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例进行说明,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多种矛盾, 例如中国社会各被压迫阶级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人民群众与封建制度的矛盾等等。每种矛盾都有其特殊性, 每种矛盾的两个方面也有其特殊性, 不能一概而论, 必须从矛盾的各个方面入手, 从各自的特殊性出发对其进行全面地总体地把握。毛泽东认为:“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 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的地位, 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和互相矛盾的关系, 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 以及依存破裂后, 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 (3) 只有对各个矛盾有全面总体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解决不同社会阶段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互相联结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毛泽东认为:“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 发展的无限性, 所以,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 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 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 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4)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来说,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特殊的、相对的, 但是对于所有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各国来说, 这种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又是普遍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它们不是僵化的, 而是发展的、运动的。我们从认识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的一切过程这一共性出发, 深入理解各个矛盾的特殊性, 即其个性, 没有个性也就无所谓共性, 最终达到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精髓的理解, 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继承, 也是其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将这种抽象的矛盾理论与具体的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为中国社会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 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在矛盾的特殊性问题之下, 毛泽东认为主要矛盾是必须单独提出来加以分析和认识的。经常被提及的基本矛盾也是毛泽东矛盾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那么二者是否是同一的呢?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不是同一概念。在毛泽东的文稿中, “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根本矛盾”有时是被通用的, 但是毛泽东绝不是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是毫无差别的, 只是有时在具体语境下指同一种矛盾而已。毛泽东认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矛盾、基本矛盾, 在过程完结之日之前是不会消失的, 是长期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之中的。但是,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不同阶段的情形往往不同, 各种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又决定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存在。基本矛盾贯穿于不同时空的同一事物的各个阶段, 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 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唯物史观认为, 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演进的各个阶段之中, 各种社会形态之中的, 是其他所有矛盾的基础与根源, 是始终存在的。毛泽东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 并不认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 没有斗争的观点。毛泽东始终认为基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运动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不断变化的, 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 是与非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相对的概念。毛泽东认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 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 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 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1) 以当时半殖民地的中国为例, 在帝国主义侵犯中国时, 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构成了主要矛盾, 而国内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就暂时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但是, 当帝国主义以温和的方式对中国进行压迫时, 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就下降为次要矛盾;此时, 国内各阶级的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 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阶段中各矛盾由于其特殊性而不平衡发展的反映, 并且, 这种情况是十分复杂的,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由于某些因素的激化或缓和而相互转化, 不能一概而论。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只有抓住主要矛盾, 才能解决其他矛盾。毛泽东十分重视“全力找出主要矛盾”, 他认为只要找出主要矛盾, 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继承。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 毛泽东认为如果不研究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具体情形, 就会陷入抽象的研究, 以至于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因此, 他反复强调对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研究是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 是所有共产党人都必须注意的。二、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新时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以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基础, 以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为标志。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才能解决这种矛盾, 才能不断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具有历史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 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这是1949年至今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明确判断和政策调整。第一次是1956年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特别是“三大改造”的成功完成,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解决的情况下,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一判断, 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也决定了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要坚持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重点的发展路径。第二次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农业取得一定发展的情况下, 中国共产党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后, 进一步对未来重要任务的明确把握, 即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就需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不断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第三次新判断, 是我国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 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情况下,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 在坚持“五位一体”总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稳步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 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民族复兴目标之下,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发生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并不意味着旧的社会矛盾消亡了, 而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旧的社会矛盾居于次要地位, 而新的社会矛盾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但从总体上看, 已经不再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时代中国社会依然存在诸多矛盾, 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的, 起着领导、决定的作用。但是, 在中国一些贫困地区, 旧的矛盾依然存在, 虽然它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之中已经不再是起着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根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 从2012年到2016年, 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7、0.473、0.469、0.462、0.465, 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 (1) 可见,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人民的贫富差距问题始终存在, 在越来越多的人实现小康的情况下,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 逐渐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人民温饱问题已经被稳步解决的情况下, 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的矛盾也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方位的, 不仅包括经济上的富有, 还有政治上的公平正义、民主法制, 文化上的文明进步、丰富充实, 社会上的团结和谐, 以及生态上的美丽友好, 所有这一切, 都是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促进。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与矛盾方法论(一) 在对主要矛盾问题的重视上,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矛盾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矛盾是不断变化的, 但是中国共产党从未忽视对主要矛盾的重视和把握。每一阶段的主要矛盾都不是凭空提出的, 也无法凭空提出。毛泽东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因此, 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提出, 绝不仅仅是书斋之中的哲学概念, 而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个阶段进行调查后提出的对政策或策略的规范。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突出贡献, 对矛盾的辩证统一理论进行了政治革命策略的提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结果, 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二)在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考察方法上,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毛泽东矛盾理论中判断主要矛盾的方法。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在全面考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后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诸多矛盾, 例如城市农村发展的矛盾、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群众在医疗、养老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矛盾等等。但是,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一阶段, 由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稳居世界第二, 无论是与过去的纵向比, 还是与国外的横向比, 中国的生产力已经不再那么落后, 在很多领域都已经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在中国已经稳步解决十几亿人民的温饱问题, 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情况下, 人民势必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此时, 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被激化, 上升至主要矛盾的地位, 这一矛盾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三) 在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路径上,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毛泽东的矛盾理论。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1) 由于中国所处的社会阶段并发生变化, 反映整个社会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就并未发生变化, 所以党和全国人民要牢记党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抓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障等问题, 并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正如毛泽东强调的, 只有抓住主要矛盾, 其他非主要矛盾才能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明确提出, 既是对中国国情准确把握的结果, 也是坚持和运用毛泽东矛盾方法论的结果。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明确,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总任务、新方向、新目标, 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必将有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注释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出版社, 2017:11.2 毛泽东.矛盾论[M].人民出版社, 1975 (1) :11.3 同 (1) 17.4 同 (1) 19.5 同 (1) 27.6 毛泽东.矛盾论[M].人民出版社, 1975 (1) :33.7 刘同舫.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背后的必然逻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7 (6)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出版社, 2017:12. 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更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间的矛盾。”(1)重大社会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之一,它决定了新时代的根本任务,即解决这一重大矛盾,把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同时,要解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必须以毛泽东的矛盾理论和习近平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首先,毛泽东的矛盾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矛盾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它反映了事物本质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在许多文章中表达了他的矛盾理论,并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构建了矛盾理论体系。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以中国革命实践和基本国情为背景,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辩证关系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解决了当时的重大社会矛盾,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广泛存在的。毛泽东认为,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矛盾运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正是这一普遍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斗争推动了事情向前发展。对于社会矛盾而言,在相互依存和相互斗争的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两个方面构成了社会进步的动力。至于人们思想上的差异,毛泽东认为这是客观矛盾的反映。正是这种矛盾不断地促进了人们的思维,从而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对于党内不同思想的矛盾,毛泽东认为:“这是社会阶级矛盾和党内新旧事物矛盾的反映。如果党内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活就会停止。”(1)在毛泽东看来,矛盾的普遍存在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决不是一个线性的纵向过程,而是在事物内部矛盾作用下的螺旋式发展过程。矛盾是特殊和相对的。毛泽东认为,矛盾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而且体现在每种物质运动形式发展的每个过程中。许多构成事物的矛盾和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贯穿于事物的发展之中。事物的运动形式因矛盾而异,不仅在性质上如此,在思想和社会形式上也是如此。对人的理解通常从对个体和特殊的理解开始,然后从特殊中归纳出一般,概括出各种事物的共性,再从共性中研究各种事物的特殊性,从而获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这种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方法使人类不断发展自己的认知水平,获得真理。如果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而不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殊性,就会导致教条主义,失去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在认识到各种事物矛盾的普遍存在和特殊性后,应该研究如何解决矛盾。毛泽东认为“不同质量的矛盾只能通过不同的质量方法来解决”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应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人民群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应该通过民主革命来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应该通过民族革命战争来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应该通过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来解决。共产党内部的矛盾应该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解决。社会与自然的矛盾应该通过发展生产力来解决。“(2)不同的矛盾有其特殊性,不能用同一种方法解决。当不同的社会矛盾发生变化时,必须探索新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矛盾的特殊性不仅表现在不同的事物上,而且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一方面,发展过程中不同矛盾的特殊性,毛泽东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例,说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如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人民群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等。每种矛盾都有其特殊性,每种矛盾的两个方面也有其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必须从矛盾的各个方面入手,从矛盾自身的特殊性出发,全面、概括地把握矛盾。毛泽东认为:“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理解各自在各个方面的立场,相互依存和相互矛盾关系的具体形式,以及相互依存和矛盾过程中以及相互依存破裂后相互斗争的具体方法。“(3)只有对每一个矛盾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解决不同社会阶段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和联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毛泽东认为:“因为事物的范围极其广泛,发展是无限的,所以在一种情况下普遍的东西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变得特别了。相反,在一个场合特别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变得普遍。“(4)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来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特殊的和相对的,但是对于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所有国家来说,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普遍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它们不是僵化的,而是发展和移动的。从认识矛盾贯穿一切过程的一般特征出发,我们对每一个矛盾的特殊性,即它的个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没有个性,就没有普遍性。最后,我们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本质达成了理解。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继承和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将这一抽象矛盾理论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为解决中国社会矛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在矛盾的特殊性下,毛泽东认为主要矛盾必须分开分析和认识。经常提到的基本矛盾也是毛泽东矛盾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们是一样的吗?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不是同一个概念。在毛泽东的手稿中,“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有时是常用的,但毛泽东并不认为基本矛盾和社会中的主要矛盾没有区别,而是有时指特定语境中的同类矛盾。毛泽东认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和矛盾直到过程结束才会消失,并将长期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但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各种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决定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存在。基本矛盾在不同时间空贯穿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的社会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唯物史观认为,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历史演变的各个阶段。在各种社会形态中,它是所有其他矛盾的基础和根源,并且始终存在。毛泽东坚持唯物辩证法,不同意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和斗争的观点。毛泽东始终认为,基本矛盾是普遍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运动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矛盾在不断变化。它们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是与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对立的概念。毛泽东认为:“任何过程中如果有许多矛盾,其中一个必须是主要的,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而另一个则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1)以当时的半殖民地中国为例。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帝国主义和中国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而国内各阶级之间的矛盾暂时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但是,当帝国主义温和地压迫中国时,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就变成了次要的矛盾。这时,国内各阶级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阶段各种矛盾由于其特殊性发展不平衡的反映,这种情况非常复杂。由于某些因素的强化或放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相互转化,不能一概而论。重大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解决其他矛盾。毛泽东非常重视“尽力找出主要矛盾”。他认为,只要找出主要矛盾,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继承。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毛泽东认为,如果我们不研究重大和非重大矛盾的具体情况,就会陷入抽象的研究,从而找不到解决矛盾的办法。因此,他一再强调,研究重大矛盾和非重大矛盾是革命政党正确决定政治军事战略战术政策的重要方法,这是所有共产党员必须重视的。 2。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关系到全局的历史性转变。新时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以新的历史成就为基础,以新的重大社会矛盾为标志。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的主要矛盾,才能解决这些矛盾,继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期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变具有历史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9次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重大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这是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以来第三次对重大社会矛盾做出明确的判断和政策调整。第一次是在1956年,当时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要求建立先进工业国家和落后农业国家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人民对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需求与经济和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现状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成立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特别是“三个转变”和基本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一论断标志着中国人民的站起来了,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这一历史阶段应当坚持的发展道路,强调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二次是在1981年,当时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基本建立和农业的一定发展。“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抓住了未来的重要任务,即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需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第三个新的判断是,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从崛起走向繁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稳步解决十亿多人的温饱问题。总的来说,小康社会已经实现,不久将全面建设。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由富变强的民族复兴目标下,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指出,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期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旧的社会矛盾已经消亡,而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旧的社会矛盾处于次要地位,而新的社会矛盾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但总的来说,这已不再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新的时代,中国社会仍然存在许多矛盾,但人民对更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中国的一些贫困地区,旧的矛盾仍然存在,尽管它不再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据国家统计,2012年至2016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47、0.473、0.469、0.462和0.46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1)可以看出,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的贫富差距一直存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实现小康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稳步解决时,这种不平衡和发展不足与人民对更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上升为主要矛盾。新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经济财富,还包括政治公平正义、民主法制、文化进步、丰富多彩、社会团结和谐、生态美和友谊。所有这些都是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三。新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问题与矛盾方法论 (1)中国共产党在关注主要矛盾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矛盾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矛盾不断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忽视对主要矛盾的重视和把握。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不是由空提出的,也不是由空提出的。毛泽东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关于中国社会重大矛盾转化的建议不仅是研究中的哲学概念,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各个阶段进行考察后制定的政策或战略的调整。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杰出贡献,把辩证统一的矛盾理论提炼为政治革命策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阶段。(二)在重大社会矛盾转化的考察方法上,中国共产党继承了毛泽东矛盾理论中判断重大矛盾的方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面回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变化和发展后,提出了新时期重大矛盾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如城乡发展矛盾、生态经济发展矛盾、群众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矛盾等。然而,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个阶段,由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稳稳地位居世界第二。无论是与过去的纵向比率还是与国外的横向比率相比,中国的生产力都不再那么落后,在许多领域已经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足。随着中国十亿多人的温饱问题稳步解决,物质生活不断改善,人民必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时,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加剧,上升到主要矛盾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基本的和重大的社会矛盾时继承了毛泽东的矛盾理论。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判断。中国的基本国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保持不变,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全党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现实,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着力经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由于中国的社会阶段和变化反映了全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所以党和全国人民应该牢记党的基本路线,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我们将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总体目标、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势头、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障等问题,并进行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解决其他非主要矛盾。新时期重大社会矛盾转化的清晰呈现,不仅是准确把握中国国情的结果,也是坚持和运用毛泽东矛盾方法论的结果。澄清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出了总体任务、新方向和新目标,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这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由繁荣走向强大的历史性跨越。附注1习近平。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赢得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11.2毛泽东。《矛盾论[》。人民出版社。1975 (1) :11.3与(1) 17.4与(1) 19.5与(1) 27.6毛泽东。《矛盾论[》。人民出版社,1975 (1) :33.7刘同方。新时代主要社会矛盾背后的必然逻辑[。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 (6) .8习近平。赢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赢得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