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义 > “主知主义”理论下的会计职业道德研究,行为主义理论与认知理论的异同

“主知主义”理论下的会计职业道德研究,行为主义理论与认知理论的异同

“主知主义”理论下的会计职业道德研究

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主义理论异同的心理分析是从心理层面解决心理问题,挖掘潜意识,而其他三个主要论点离不开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行为通过研究反射和刺激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心理问题的发生,从而找到改变心理问题的方法。认知是从意识层面研究情感和态度的原因。

“主知主义”理论下的会计职业道德研究

什么是主知主义

西方“主观知识”道德教育观与中国传统权威道德教育观完全不同。它促进了人们的道德思维、道德理性、道德智慧和道德主体意识 在当今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认识论是道德教育有效发展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思想理念。 由于道德,行为主义只研究外部可观察到的行为,试图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受环境影响的。 行为主义相信教育和环境决定论的万能性。 人们相信所有人类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著名的行为主义倡导者沃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让我。关于学习理论,我认为它是心理学最发达的分支。它是对学习规则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 由于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观点和研究方法,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习理论来描述或解释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和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 学习理论是探索人类学习本质及其智慧形成的心理学理论。 它侧重于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方法和策略 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类,认识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德国赫尔巴特(German Herbart),生于1776年,死于1841年。 1806年,他著名的《普通教育学》出版。一些学者认为这本书是教育学的独立里程碑。 因为赫尔巴特把“知识”放在第一位,他认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行为主义理论与认知理论的异同

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主义理论异同的心理分析是从心理层面解决心理问题,挖掘潜意识,而其他三个主要论点离不开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行为通过研究反射和刺激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心理问题的发生,从而找到改变心理问题的方法。认知是从意识层面研究情感和态度的原因。

“主知主义”理论下的会计职业道德研究

什么是主知主义

“主知主义”理论下的会计职业道德研究范文

摘要: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道德意识,给今后的工作留下了隐患。心理学、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认识论”理论是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主流流派之一。本文以“主体知识”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主体知识”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和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认识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配图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应当全面实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应当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基本标准”[1。就会计教育而言,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观念。他们应该是德育和智育全面发展的人。

然而,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继续被划分为专业化教育,这使得大多数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技能培养、知识传播,而较少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会计教育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事实上,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行业员工的行为基础和思想共识,是指导会计员工正确展示职业技能的职业道德秩序和底线原则[2】。

一、中国高校会计教育现状与职业道德教育缺失

(一)会计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重视技能培养已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目标。在此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是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入手构建的。所有课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拓展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实用英语、思想道德、计算机基础等。职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法、经济法、审计、会计信息化等。延伸课程包括:市场营销、管理、经济学等。这些课程全面涵盖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主要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学习会计、审计、财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缺失

会计是一门高技能的学科,学校教育跟上专业要求尤为重要。重视专业知识教学,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然而,合格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然而,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后期的修养和监督教育来形成。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会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回顾当前高校会计教育课程,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大多采用公共道德教育,而不是针对性强的职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也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公共道德教育课程向所有学生开放,由非会计教师授课。教学对象和教师的特点决定了公共道德教育课程不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然而,会计课程侧重于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操作技能。与会计职业道德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一般不作为教学内容。对教学的重视导致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掌握,忽视对会计职业道德要求的理解。虽然少数高校开设了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仍存在课时少、对课程重视不够等问题。教师经常以灌输、传统教学方法甚至照本宣科的形式讲课。枯燥的教学内容和落后的教学方法使会计职业道德课毫无用处。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知之甚少,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较差,最终影响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取向。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道德冲突时,往往会表现出困惑,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走上非法的道路。

二。“认识论”德育理论的内涵

“认识论”理论综合了心理学、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关于道德的研究成果,是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主流流派之一。“认识论”道德教育理论认为,道德应以理性为基础,强调道德知识和道德认知能力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加强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其中,道德认知能力包括道德理解能力、道德推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4]。根据“认识论”理论,道德教育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道德分析。因此,传授道德知识和培养道德推理能力必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西方,20世纪是“认识上帝”的时代。20世纪初,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试图通过解释、说服、灌输和其他形式向学生传授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并希望他们据此采取行动。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学校开设了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从事直接的道德教学。此时,德育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课堂教学的形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和说教方式,反而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实际情况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分析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情境、解决道德冲突,加深对道德内容和要求的理解,从而促进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的形成。重视认知能力在道德培养中的作用,将学生的智力活动引入道德教育,是“认识论”道德教育理论的主要贡献之一。

三。“知识化”德育理论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借鉴

(一)“知识化”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

现代的“自知之明”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教育,提倡通过个人参与和独立活动进行道德教育。“主体知识”德育理论所反对的教育模式正是我国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当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灌输教育模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我国本科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课程缺乏兴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佳的直接原因。

(二)“认识论”德育理论遵循人性特征,符合教育规律

“主体知识”理论借助西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人类认知规律的角度研究德育方法,更符合人性的特征。目前,许多会计学者和会计教育专家在研究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时,局限于会计职能的要求和会计职业的特点。事实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说,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符合教育规律,尤其是道德教育规律。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不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而是“主体知识”道德教育理论整合了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人类认知规律和道德教育形成的角度来研究道德教育方法更加科学。

(3)“主体知识”道德教育理论在西方的广泛实施,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实践基础。

在西方,无论是道德教育的理论还是实践,20世纪都是一个“主观知识”的时代。许多国家遵循“主体知识”的思想,开设道德课程,开展直接的道德教学。这种道德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激发道德想象力,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知能力和道德责任感。丰富的学校实践为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

四。基于“显性知识”理论的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路径

(一)培养学生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能力,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基于“主体知识”的德育思想,学校应开设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从杜威的道德理论来看,道德知识的教学是道德教育的第一步。它是道德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和道德判断能力产生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将熟悉中国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即“热爱本职工作,诚实守信,诚实自律,客观公正,遵守标准,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加强服务”[5,了解每一内容的含义和基本要求,培养对会计职业道德要求的认识,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如“诚实守信”,不仅指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如实反映,还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保守商业秘密,谨慎执业,信誉第一;“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保持独立性。“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严格遵守会计法律制度,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不受主观和他人意愿的影响。这里的“准则”不仅指会计准则,还指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与会计工作有关的法律制度[5]。

在道德知识的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避免说教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知识基础,解读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并结合实际案例解释枯燥的职业道德要求。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要求会计教师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在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判断会计职业道德的能力,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实施“专业导师制”

道德教育是一种概念教育。成功的道德教育应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概念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区别在于知识是可以获得的,而概念需要学习者的主观认可。因此,依靠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但很难形成专业概念。“专业导师”可以用来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引入“专业导师”。也就是说,一名专业导师指导几名学生。导师回答学生的专业问题,指导专业学习,并通过课外回答问题来指导专业方向。让学生建立对“专业导师”的信任,让学生愿意“亲吻他们的老师,相信他们的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专业导师”的言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道德困境。通过了解现实中的道德问题和情况,我们可以增加我们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具有道德判断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

学生普遍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道德课程。因此,将会计职业道德融入专业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在课程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被确定为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入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在会计课程中,有许多课程可以把培养职业道德作为质量目标。例如,在《基础会计》中,通过对会计监督职能的解释,引入了会计职业道德“坚持准则”的要求。在《税法》课程教学中,通过对违法纳税行为和责任的解释,培养学生依法纳税和维护税收荣誉的意识。在《财务会计》课程中,通过讲授各种经济核算和商业核算,帮助学生了解遵守会计准则和规范会计的重要性。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课程中,通过对典型财务舞弊案例及其社会影响的分析,学生可以认识到财务舞弊给投资者、资本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危害。这些课程贯穿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整合,学生可以在多个频率、层次、视角和维度上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四)提高学生的道德推理和选择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塑造

对会计师来说,他们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处理社会责任、专业能力和遵守[6]条例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会计师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他们才能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受他人的控制。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保持会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胜任会计工作,抵御可能对工作感兴趣的诱惑,学生的独立人格应该在在校期间形成。推荐书目、组织阅读会议、举办演讲比赛或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或公益活动、要求学生在节假日参加社会实践等。,都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有效手段。

简而言之,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会计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诚信和职业精神的培养。重视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源头上讲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石。

参考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46673.html,2012-03-16。
[2]李文远。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长期研究[。商业会计,2015,(10) :112-114。
[3]雷晓峰。《会计职业道德研究》,[。中国商业理论,2017。(20) :172-173。
[4]齐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5]会计资格考试指导教材编写组。财务条例和会计道德[。北京: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2012。
[6]陈绍华。防止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策略研究。北京: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