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 > 民国史地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系统地理解民国历史

民国史地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系统地理解民国历史

民国史地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不能告诉你如何系统地理解中华民国的历史。我只能提醒房东:尽量不要读东亚的历史书。东亚人的历史书被篡改成小说。我能相信的可能只是想了解中华民国历史的人的名字。最好在互联网上找到一个对北京和台北政权相对中立的国家,阅读他们的“中国历史”。西欧写了很多中国历史,尽管他

民国史地教育存在的问题

民国期间的历史

民国时期,从1912年元旦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在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我们将通过国际年。 中华民国(1912-1949)是1911年革命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胜利者和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 191.《中华民国教育史》作者:熊明安出版社:重庆出版社《教育史纲要》(中华民国21年)作者:刘李冰编辑出版社:北新出版社《中华民国教育史》作者:李华兴编辑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华民国教育史》类目:历史作者:冯凯文出版社。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军事威胁、孤立外资和经济封锁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孙中山被迫妥协,说如果清朝皇帝退位,袁世凯支持共和国,他可以被推荐为临时总统。 袁世凯加紧努力迫使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彤皇帝正式退位。1927年在天津中原公司,发生了一起有许多复杂线索的坠落事件。 [拍摄刘汉臣]京剧男主角刘汉臣在天津因情感问题去世 3[射曲湘九] 1925年,张左林的副官曲湘九奉命到天津出差,被人利用。后来,他被北洋政府逮捕并枪杀。 1916年,我以为我会数南大 南京在前王朝的地位没有必要多说什么。 南大有一些独特的资源,包括一个中华民国历史研究中心,它经常与台湾省互动。 我经常亲自阅读上面的信息。 与你分享:http://www.mgzx.org.cn/

如何系统地理解民国历史

我不能告诉你如何系统地理解中华民国的历史。我只能提醒房东:尽量不要读东亚的历史书。东亚人的历史书被篡改成小说。我能相信的可能只是想了解中华民国历史的人的名字。最好在互联网上找到一个对北京和台北政权相对中立的国家,阅读他们的“中国历史”。西欧写了很多中国历史,尽管他

民国史地教育存在的问题

民国期间的历史

民国史地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中华民国历史地理教育概况

《迪什周》是《大公报》的副刊。1934年9月21日由迪什周主持,顾颉刚任主编。《历史和地理周刊》于1937年7月23日停刊。在其存在的三年中,它基本上每周出版一期,共146期。《大公报·迪什周》诞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在教育哲学方面,民国历史地理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民国时期,大多数中学教师通过结合重大事件和相应的教学挂图、物理模型等教具,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教育内容上,民国历史地理教育融合了政府、私人和个人的优秀历史地理知识,力求教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丰富了民国历史地理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民国历史地理教育扬长避短。它借鉴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结合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后世的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民国时期的历史地理教育问题

民国历史地理教育是在社会大变革背景下,继承传统,吸收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具有民国特色的课程教育。

从1934年到1936年底,《历史与地理周刊》对民国历史与地理教育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涉及中小学历史与地理教育方法、教师培训、教材编写与选择等不同的话题。

作者通过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

1、教材知识体系不完善

民国时期,中学历史地理教育书籍参差不齐,教学内容缺乏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中华民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第一条指出,“研究中华民族的演变,特别是解释中华民族的历史光荣和近代外国势力入侵的过程和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提升精神”, 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一篇文章指出,“要描述我国历代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变迁,从而解释我国当前形势的根源”。 以“9·18”事件为例。日本侵略者入侵沈阳后,他们先后占领了东北三省。然而,这种丧失权力和羞辱国家的重大事件在当时的中华民国自己的历史教科书中被简单地叙述了一下,然后就被跳过了。正如许师旷所说,“历史本身充满了兴趣,一个人生来就对历史感兴趣。不幸的是,学校缺乏培养这种兴趣的教科书。课程标准与教科书教学目标的分离使得民国历史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民国历史地理教育的失败。

2.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根据创办宗旨,《历史地理周刊》的早期文章确实为民国历史地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舆论和理论支持,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历史地理教育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一方面,民国历史地理教师的任用和选拔机制不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人们普遍认为历史和地理课程不是专业的,所以历史和地理教师是否专业并不重要。然而,在技术领域有其特殊性。在实际教学中,历史课程要求教师是专业的。历史课程的性质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不仅要熟悉国内历史和现代史,还要熟悉古代史和世界史等各种历史知识。然而,民国历史教师的选拔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教师专业技能不高,教学方法不完善。杨遵义指出,“高中教育应该重视地理,特别是在今天的“国难”中,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地理教师,教育部应该尽快编辑出标准的地理教科书。因此,要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仅需要有系统的专业教材,还需要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深厚的教学方法和知识。

3.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民国时期,人们普遍注重语文、英语和算术,而忽略了历史和地理等社会科学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校学生也养成了这个习惯。民国时期,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完善,中学教育教学规划也存在弊端。老师上课时间短,任务重,学生多,所以知识教学不能兼顾每个学生。由于学生缺乏主体意识,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历史地理教育教学的效果是可以想象的。

学校当局不重视,教师不热情,教材知识体系不完善,学生缺乏兴趣。即使历史地理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仍然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学习所学知识。因此,预期的教学目的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