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态度 > 教育心理学的人文向度的价值研究,教育心理学:改变一个人态度的方向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的人文向度的价值研究,教育心理学:改变一个人态度的方向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的人文向度的价值研究

教育心理学:2016年改变态度的心理学参考答案是什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区。心理学,5。人们朝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许多人认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

教育心理学的人文向度的价值研究

教育心理学:改变一个人的态度的方向有哪些

原则上,它与费斯汀格(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相同,四种是不平衡结构。 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其基础是:平衡结构必须是正的,将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但海德强调,一个人对认知对象的态度经常受到其他人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 现在将举例说明这种三角关系。 现在人们认识到,

教育心理学:改变一个人态度的方向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2016年改变态度的心理学参考答案是什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区。心理学,5。人们朝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许多人认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

教育心理学的人文向度的价值研究

教育心理学:改变一个人的态度的方向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的人文向度的价值研究范文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中较为成熟和重要的分支之一。追求实证研究方法已成为该学科的主要特征。长期以来,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代表的积极科学维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式占据主导地位,但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为代表的人文科学维度的研究范式也为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人文维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仍然是实践和操作中的薄弱环节。要解决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深度发展问题,必须在吸收现有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心理学人文维度的价值导向和方法创新功能,进一步提高人文维度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自然科学的维度;人文学科的维度;改善道路;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人文维度建构的改进路径

任凤勤霍勇泉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摘要:

教育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学科中较为成熟和重要的分支,其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积极性。长期以来,虽然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自然科学维度的研究范式占主导地位,但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维度的研究范式也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人文维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面临诸多困难,尤其是在实际操作层面。要解决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深入发展,必须加强人文维度的价值导向和方法创新在教育心理学中的作用,在吸收自然科学研究先进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人文维度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自然科学层面;人文维度;改进路径;

教育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中较为成熟的分支之一。长期以来,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代表的研究范式占据主导地位,对实证主义和可操作性的追求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特征。同时,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为代表的研究范式开辟了新的研究视野,不仅为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文维度的研究理念虽然先进,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本质和社会属性,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现实问题和可操作性问题,使得人文维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举步维艰。在“科学/人文”相结合的现代科学发展大趋势下,加强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维度的建设是其学科发展的内在意义。如何进一步重新认识和理解自然科学维度建设的重要成果,自觉反思人文维度发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探索先进科学理念指导下的人文教育心理学改进路径,已成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

教育心理学自然科学维度建构的成就与问题

长期以来,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家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全部科学——可能是心理学。”[1]基于心理学原理,他提出了清晰、系统、联想、方法四阶段教学法,并将其进一步演绎为五阶段教学法。他与弟子们卓有成效的努力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健康的道路。他们谈论的心理学是广义的,而不是片面的心理学。1879年,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尽管冯特早就指出了这一研究维度的局限性,但自然科学维度的研究路径构成了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主流趋势。进入20世纪后,自然科学研究成为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代表的各种学派追求的目标。毫无疑问,它为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材料和理论成果,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技术方法。以桑代克为例,他“用实验心理学的模式塑造教育心理学,试图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标准的实验科学”[2]桑代克借助生物学概念,在实验的基础上构建了联结主义心理学理论,概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框架,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建构主义心理学家以纯粹的经验主义为理论基础,把心理学视为一门纯粹的科学,致力于研究心理内容本身。蒂切纳同意艾宾浩斯的观点,即心理学研究可以借鉴形态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并提出实验心理学以分析心理学的结构为主要目的。行为心理学家族主张运用客观实验方法吸收和借鉴生物进化理论和条件反射理论。沃森公开宣称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主题是人类活动和产品。托尔曼等新行为主义者主张使用逻辑或数学语言(如变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生理、遗传、环境和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试图使心理学研究趋向于公式化、图形化和程序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家非常重视对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研究,借鉴跨学科理论,将人类行为视为一种信息处理系统,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模型和事实依据,促进了教育心理学的科学进程。目前,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吸收了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还借鉴了认知神经科学和生物遗传学的成果,从基因、神经和激素的维度探索其对教育过程的影响。这表明自然科学维度能够解释教育现象和规律,人们在教育过程中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也需要自然科学维度的参与。因此,教育心理学有必要采用自然科学的话语、范式和方法论,这本身就是一种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方式。

结合以往自然科学心理学研究在教育心理学发展、成熟和应用方面的积极成果,总体上有助于提高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水平。自然科学维度的概念和方法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涵,特别是随着生物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和更新,人类大脑的学习机制和运行规律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教育神经科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具体而言,一方面,定量实证方法已经成为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工具,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准确性和客观化。另一方面,它促进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创新。自然科学的维度心理学研究从物质性和生物学出发,以此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心理学学科范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概念、逻辑体系和研究方法,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坚实的基础。

当然,人们对世界的把握不仅仅局限于科学认知,意义的探究和探索总是多维的,这就需要人文的探索和揭示。只有通过科学与人文的互补融合,才能充分展示人才的存在和人性的丰富。”[3]可以看出,虽然自然科学的维度对教育心理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心理学永远不可能成为原始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因为对无法量化的内在感觉的研究只能依靠内省,而内省相对缺乏严密性。“[4]“如果心理学被置于一个纯粹的科学范式中,它将偏离自己的研究目标和任务...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共同目标是了解最有吸引力、最复杂和最亲密的对象——人类。“[5]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不能简单地用自然科学维度的研究来解释、取代或消除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和意识维度的逻辑、价值和内容。人的维度的消除将导致人们逐渐失去对教育活动丰富意义和价值的敏锐感知。此外,教育心理学研究面临着“技术困境和价值虚无”两个社会现实问题,这进一步凸显了人文维度建构的意义及其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2当前教育心理学中人文维度建构的积极意义和局限

从本质上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需要“从人的角度来看待人”,即以社会人的方式研究特定时代空人的自然、需求、价值、地位、自由、尊严等问题和处境,从而实现对真实人整体、全面、长期和基本福祉的真正关怀、不懈追求和自觉保护。人文维度是以研究理念为基础的。心理学被认为是一门强调人类价值和意义并尊重人性、需求、价值观、自由和尊严的科学。该研究方法充分考虑了社会文化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反对纯自然科学的定量实证研究方法。这是对教育心理学学科更高层次的要求和选择。人文维度的建构有三个突出的意义:

首先,教育心理学的人文维度建构体现了对当代教育心理学价值理性的坚守。教育心理学的人文维度通过与自然科学维度的相互建构,逐渐实现了新的平衡和新的转向。就基础理论而言,人文维度的建构有利于教育心理学学科立场的进一步澄清、取向的进一步界定、价值的进一步凸显和基础理论的进一步更新。在方法论上,人文维度的建构有利于研究方法的丰富和更新,有利于研究问题领域的拓展和深化,有利于研究者思维方式的更新和转变,有利于新研究路径的形成和完善。就应用而言,人文维度的建构有利于教育心理学面对生活的存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教育心理学本质上是一种对社会事务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人和事物。然而,由于人类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社会文化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类具有很强的文化和历史特征。仅仅用自然科学方法和范式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人文维度的构建有利于教育心理学积极、全面、深入地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促进人的自身发展和生活成长。

其次,教育心理学的人文维度建构是教育研究内容的应有意义。纵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自然科学维度的研究无疑是主线。它强调用科学的经验方法和“假设检验”逻辑来探索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客观规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坚持自然科学维度的构建本身就非常令人鼓舞,但这并不是教育心理学的唯一学术研究路径。人们总是清楚地理解它的局限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涉及心理和行为的客观规律,还涉及价值、情感和意义的内容。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排除了它成为纯粹自然科学的可能性。此外,许多心理学流派都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根源。布伦塔诺开创了人文主义。他认为心理学研究有意识的活动。心理现象的意向性不同于物理现象,强调心理学的人文价值和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的特殊性、独立性和完整性,强调人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积极性,主张用多元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代替有限元分析和实验解释,强调整体分析和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意义。它开创了心理学研究走向人性和社会价值的局面,为教育心理学人文维度的建构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根据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意义和构建理解的过程。它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和语境化。这是学习理论的重大发展。积极心理学采取更包容的态度。积极心理学改变了研究的焦点,如动机、情感、压力、心理治疗、人格和健康,强调整个人类的力量和最佳功能状态[6]它注重实证研究方法,但不排斥非实证研究方法。它主张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检查人的素质和行为。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助于实现促进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幸福生活的功能和使命。教育心理学人文维度的建构有利于超越传统的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促使我们不断反思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合理发展路径。

第三,教育心理学的人文维度建构体现了对研究价值、内涵和方法的积极追求。许多教育心理学研究属于深层次的难题。以学习为例,巴特森将其分为初级学习、后学习和高等学习。一次性学习是对可以直接感受、观察和记录的知识的学习。后学习是对学生生活世界中固有和隐藏的知识的理解、理解和学习。三级学习是学习如何打破传统习俗,并根据分散的经验构建新的模式。三度学习的核心内容是“问题、疑虑、议题、案例或项目”。目的是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学习、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因此,有必要围绕核心内容建立一个有力支持思维活动和意义建构的体系。只有定量的经验方法不能解释学习问题的深层内容和意义。如今,许多人使用自然科学的标准和方法来理解和评价人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立场和方法。他们认为人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没有达到自然科学的严谨水平,不够科学和成熟,这是不恰当的。人文教育心理学研究具有成熟的研究逻辑、程序和程序。通过系统的结构模型,不断提高其严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人文维度的研究范式融合了独特的创造力、想象体验和高度理性逻辑的严密性,为人类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对变化世界的理解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虽然人文维度建设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但也面临着许多需要克服的瓶颈因素。

首先,教育心理学人文维度建构中的许多问题在实践研究中非常困难。许多人文维度的问题具有复杂性、理想性和价值相关性的特点,在实际研究中难以界定和操作,导致缺乏程序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这是提高人文维度地位的主要困难之一。自然科学研究强调对相关变量的人工控制,力求达到多次重复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目的。然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处于复杂多样的时代背景中,具有主体性、理想主义和价值性的特点。人们不能完全重复以往教育状况中的所有主客观条件,如人的价值、情感、需求、教育状况等。教育心理学是促进人类生活发展的最复杂的活动。人文维度强调人类心理生活在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中的嵌入性,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很难像自然科学那样做出因果假设和定量解释。因此,需要容忍模糊性。

第二,教育心理学人文维度的建构需要“大规模”和“小规模”双重启蒙效应的制约。人文维度构建的另一个难点是难以清晰把握其评价标准。自然科学研究优于小规模启发式效果,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大规模启发式效果的优势。自然科学的维度不能覆盖整个教育心理学,没有人文维度的参与和建构,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将失去其内在的生命力、灵魂和约束力。缺失、过度、狭隘、虚伪的人文维度可能会使教育心理学失去自我更新的机制和活力。因此,为了充分掌握教育情境中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不能走极端。这不仅要求大规模启发式效应在人的维度上的限制,也要求小规模启发式效应在自然科学维度上的标准化。“当一个范式成为一门学科的主导力量,并且过于强大时,这个陷阱就会出现。这将继续冲击其他范式的增长,导致学科不可避免地陷入坎德勒式狂热一元论的困境。”[7]可以看出,在教育心理学的人文维度研究中,量表需要放宽。社会心理学不仅是真理,也是真实的情感。它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心理活动不能用单一和僵化的尺度来看待。对于狭隘的心理现象,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和超验主义,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分析,这些现象侧重于真实情感和非理性因素。

第三,教育心理学的人文维度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果人文维度不能充分反映教育心理学中的问题、需求和时代气息,不能合理地面对人类的自由、尊严、情感、价值和意义,就很难将优秀的价值和意义内化为人类行为。人文维度也将演变成僵化和虚伪的教条,或者退化成弥补少数人的角色,最终变成它自己的对立面。“如果古典人文主义不能与时俱进,坚持实事求是,它将把真、善、美转化为人类的良知和尊严...它还会固化成一种僵硬和虚伪的教条,或者成为虚假捍卫者用来浑水摸鱼的意识形态工具。”[8]要发展贯穿科学人文维度的教育心理学,科学与人文在真正尊重人的基础上可以很好地融合,必须有意识地发展基于人脑信息处理能力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分析、推理、判断和归纳,同时获得他人的尊重、欣赏、理解和帮助。此外,人文维度的构建需要与时俱进,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思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种教育心理学人文维度建构的改进路径

任何研究都在特定的空范围和类别内。教育心理学研究不仅属于空和自然科学范畴,也属于空和人文社会科学范畴。虽然这两个空和类别不兼容,但它们没有相互排斥和阻挡,而是相互关联的,包含冲突中潜在的建设性发展线索。未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需要“依托自然科学维度的建构,以人文维度的建构为灵魂”,进一步协调、完善和平衡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1)在继承现有科学人文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将教育心理学学科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这不仅要积极借鉴自然科学维度的有益成果和研究方法,还要发扬现有人文维度研究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继承和发扬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等著名心理学家的思想。长期以来,我国人文教育心理学研究存在着诸如空对空的主观性、扭曲性和缺乏实用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研究的学术效果和社会形象。要解决这一问题,人文维度应自觉反思自身的局限性,从理性、合作和宽容的角度看待不同科学概念、价值观和方法论建设中的矛盾和冲突,积极借鉴自然科学的先进理念,引入一些有效的实证方法和研究成果,增强自身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进自身与自然科学维度的积极转化,使研究越来越独特、重要和人性化。一方面,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它积极适应时代的最新需求,有意识地从自然科学、现象学、解释学等研究维度吸收不同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形成了一种综合多样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研究者应具有国际视野和长远眼光,积极吸收国内外自然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如探索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等基于认知神经科学、大数据、技术整合等课题。,努力提高自身研究的高度和强度,进一步提升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水平,满足社会和教育的长远发展需要。

(2)以新科技/新人文为目标,建立合理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生态。

这不仅是转向反思的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心理学内在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反思科学、批判社会”的时代。“世界范围的反思不仅发生在人类科学中,也发生在文学、艺术和文化中。心理活动的实现在如何改变世界和影响整个人类心理世界方面起着更加明显和重要的作用”。[9]面对“新科学技术”的问题,我们需要反思一个事实,那就是科学技术与人们的心灵息息相关。我们不仅要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理解它,而且要从人文的维度来解读它。“科学技术本身的解释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人工语言,如数学,但描述科学技术的语言是日常语言,其方法是叙述方法”。[10]因此,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需要“新科技/新人文”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有必要为其研究创造一个合理的生态,构建具有合理高度、学科深度和人性温度的教育心理学。我们应该着眼于当代和未来人类教育的共同问题,继承自然科学研究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同时整合以人为本研究的价值和精神,通过观察、推理和反思,努力提高我们的理性高度。同时,在学科发展方面,应积极明确学科性质,确定研究内容,明确研究领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明确学科地位,努力增强学科独立性。我们还应该尊重、理解和关心人民的生活,不断探索和提升人民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3)建立“多重整合”的研究方法范式。

人文维度建设最重要的前沿标志之一是在方法论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心理学人文维度的建构不是口号式的价值取向,而是需要特定的工具取向、方法和技术。“对心灵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多样化的理论。它不仅需要建立心理功能的一般规律,还需要解释不同个体表现出的特质差异...我们需要综合各种方法,而不是对抗。”[11]近年来,现象学心理学、扎根理论、叙事心理学和话语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的整合和应用正在成为规范,这也是更新和发展教育心理学方法范式的重要趋势,有利于加深对人类心理结构和行为的全面理解。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主体性、复杂性和价值决定了研究问题的独特性。不同的时代面临着不同的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叶浩生教授提出了“实践循证教育心理学”他认为:“在研究证据方面,它不仅认识到实验研究的重要性,还认识到从相关研究、定性研究和个人实践经验中得出的结论的指导作用,真正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多元方法论观点……”[12]这为克服两个研究维度在方法论上的差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教育心理学人文维度的建构将是一个长期、复杂、辩证的实践发展过程,积极追求更合理的教育心理学发展路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和完善。

参考

[1][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学大纲》,[。李奇龙,Trans。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2。

[2]古德曼. G . S .教育心理学:批判建构主义的应用.纽约:彼得·朗出版公司,2008:246。

[3]洪小楠。科学文化阵地前沿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9。

张佳羽、霍永泉、宋佩佩。康德的心理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影响[。心理科学,2015 (5) :1272-1277。

[5]哈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案例》,[。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2016,44 (3) :242-255。

[6]德罗伯蒂斯·梅.关于构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未来[.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2016,44 (1) :18-41。

[7]阿塔里亚Y .没有自我的身体,没有身体的自我[J]。理论和哲学心理学杂志,2016,36 (1) :29-40。

方明军。刘泽如辩证认知人格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 :142-145。

[9]布鲁纳J . S .文化与精神的不稳定关系[J .人文科学史,2015,28 (2) :8-9。

[10]盖洛,布拉克曼,贝内卡。定量和定性研究:超越争论[。综合生理和行为科学,2008,42 (3) :266-290。

[11][美国]杰罗姆布鲁纳,布鲁纳的教育和文化观[。歌曲李文,黄小瑜,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2]叶浩生。教育心理学:历史、分歧和超越[。教育研究,2012 (6) :1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