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 >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模式探讨,关于网络金融有哪些好书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模式探讨,关于网络金融有哪些好书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模式探讨

关于网络金融,最好学些什么书?网络金融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内容也比较杂,涉及面很广。很难进行全面的研究。这个领域的书不多,很多都是拼凑起来的,没有意见。我已经找了很久了。迄今为止,全面介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书应该是《金融革命:财富管理的互联网竞争》。现在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模式探讨

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论文选题,...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金融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影响和冲击。 面对这一新的变化和挑战,金融机构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本文从网络金融的内涵、表现形式和最新发展入手,分析了其对传统金融发展方向、结构转型和战略创新选择的影响。1.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2。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3。供应链风险的形成机制分析。中国企业供应链构建对策初探5。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内部供应链过程中的时间分析。

关于网络金融有哪些好书

关于网络金融,最好学些什么书?网络金融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内容也比较杂,涉及面很广。很难进行全面的研究。这个领域的书不多,很多都是拼凑起来的,没有意见。我已经找了很久了。迄今为止,全面介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书应该是《金融革命:财富管理的互联网竞争》。现在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模式探讨

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论文选题,...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模式探讨范文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演变和发展对整个传统金融体系在功能、结构、监管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并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市场环境。同时,规范网络金融交易模式,加强对网络金融企业运营模式的监督管理,将是完善网络金融监管的新常态。

关键词:网络金融;包容性金融;金融监管;

金融

中国网络金融发展模式及其影响研究

程相彬

社会科学学术出版社博士后研究中心

摘要:

互联网金融的演进极大地促进了传统金融体系在功能、结构和监管等方面的发展。这也有助于完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市场环境。与此同时,网络财务管理法规将成为新的常态。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包容性金融;金融监管;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作为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的桥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放眼世界,财政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在提出“小额贷款”和“小额金融”概念的基础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经过十多年的潜在渗透,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步建立了基于互联网商品交易诱导的第三方支付的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本质上,网络金融的本质和核心仍然是金融。金融的核心功能没有改变。技术变革实际上是金融活动的载体。然而,开放、共享、自由和包容的互联网精神导致了互联网平台模式在金融业的兴起。金融业的分工和传统模式将发生变化,同时金融业的普及和普及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传统金融产生了冲击和颠覆,而且从功能、结构和监管方面对整个传统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主要商业模式

从金融供给的角度来看,网络金融服务的目标是传统金融体系下难以服务的客户,是对传统金融体系下不足的补充。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它减缓了“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弥补了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这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同时,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互联网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商业银行通常采用央行基准利率上调一定比例来吸引存款。一方面,网络金融的出现促进了金融的普及;另一方面,它也给传统金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的统筹协调,完善网络金融监管”。这不仅反映了近年来网络金融在社会经济建设体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意味着网络金融监管将成为新常态。

根据国际电联(ITU)2016年宽带现状报告,到2016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预计将达到35亿,相当于全球人口的47%,其中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为7.21亿,居世界首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1.7%,比2015年底上升1.3个百分点。手机用户数量达到6.56亿,比2015年底增加3656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第38次统计报告》显示,在线外卖和互联网财富管理是增长最快的两个应用,2016年上半年分别增长31.8%和12.3%,移动在线支付和网上购物的半年增长率接近20%。由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和渗透,支付宝等第三方移动支付技术的成熟程度以及对第三方支付网站的支持有了很大提高。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8.8万亿元,同比增长381.9%,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占据55%和37%的市场份额。由于移动支付强大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支付宝和财付通有望在未来通过其积累的用户基础和交易数据开发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网络金融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是1990-2005年,传统金融业的互联网;第二阶段大约是2005-2011年,那时第三方支付正在蓬勃发展。第三阶段是2011年以来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阶段。[1]一方面,互联网用户的扩大对金融服务产生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云计算、移动支付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供应方面引领金融服务模式的变革,并开始对现有金融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对传统机构的第一个影响是第三方支付。随后,互联网对金融系统的影响逐渐从支付和结算领域扩展到金融系统的核心功能领域,如金融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金融互联网、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大数据信用调查和在线贷款、大数据保险、P2P、众筹以及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2]根据欧美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的商业发展,分析了中国网络金融的三种主要运作模式。

㈠第三方付款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有一定声誉和实力的独立机构与银行签订合同,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平台交易接口,为消费者提供快捷简单服务的电子支付方式。随着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第三方支付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场景。如今,人们可以不用现金和银行卡外出。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典型代表,它们不仅可以用于在线消费,还可以用于许多离线场景中的支付交易。根据必达咨询(Bida Consulting)发布的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自2009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保持了5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2013年达到17.2万亿元,2014年达到23.3万亿元,2015年达到31.2万亿元,2016年达到58.8万亿元。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可以解决银行间和地方间的支付问题;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通过信用中介确保交易安全。同时,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是在银行支付系统之外创造的一种新的支付系统,它解决了网上购物的信用危机,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3]因此,第三方支付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体现了互联网对金融支付业务的创新影响,也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开了大门。

(二)传统金融和新兴第三方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升级

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借此机会开放了一个基于信息的金融服务模式。现有业务通过互联网进行创新升级,形成了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一批电子银行三维服务系统。消费者转账和金融交易可以直接在线进行,消除了许多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同时,互联网高度灵活,更新速度快。传统金融产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发展得更加多样化和差异化,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例如,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银行或移动客户随时随地了解和交易。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灵活性为每个用户提供了一个自助理财渠道。除了银行、证券公司等出售理财和基金的在线模式,越来越多的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互联网金融产品以其高年收益率、存出率、复利计算和日利息计算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用户。例如,余额宝推出后仅7个月就超过了4000亿元。此外,在许多现有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基础上,还有许多提供服务和咨询的互联网机构,为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搭建了平台。例如,基金网络和荣格360是为用户提供互联网金融产品价格比较搜索的平台。这些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和海量数据的优势,将各种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在平台上供用户比较和筛选。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第38次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用户数量达到1.01亿,比2015年底增长1113万,增长12.3%。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管理市场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用户体验也在不断改善。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短期和小额资金的财务管理需求,还鼓励银行自主创新,增强比较优势,积极适应网络金融的便利性、效率性和安全性。

(三)互联网信用业务

互联网使信息披露、金融交易和风险控制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在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基金供需双方可以基于网络信任机制在线完成基金融资,大大降低了中间成本。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基于电子商务数据、社交网站数据和第三方支付数据建立互联网信用调查模型。P2P贷款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透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优势,全面判断借贷双方的信用程度,有效匹配融资需求和贷款供给,使金融交易各方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具有贷款金额小、期限短、融资门槛低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融资难的问题。同时,由于操作方便,行业内不受地域限制,金融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运营效率大大提高。美国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国外金融界已经应用社交网络和公共网页获取客户在个人信用评估中的信用记录和历史,实现对贷款申请人的快速贷款。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自建的电子商务平台或通过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获取数据,以获取互联网信用数据。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形式,网络金融的发展对整个传统金融体系的功能、结构和监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加快我国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促进金融要素价格市场化,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市场环境。

近年来,中国主要商业银行面临着不良贷款率上升、信贷利差下降和利润率下降的挑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从2011年的1.38%降至2017年的1.01%。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下行周期,企业违约风险增加,银行资产压力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增加进一步侵蚀银行利润空。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中,消费者支付、投资和融资活动大多围绕商业银行进行。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银行功能的弱化。首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简单便捷的交易方式使人们逐渐倾向于在线支付和移动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甚至取代了一些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第三方”的兴起,无论是第三方支付方式还是第三方金融机构,都反映了运营平台的变革、创新和升级。虽然仍然需要依靠银行系统支付结算,但它极大地促进了商业银行与网络金融在支付方面的博弈和竞争,有助于打破刚性支付。其次,在信贷创造和融资服务方面,互联网金融也给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贷款困难的小微企业,网络融资具有审批流程短、贷款速度快、抵押门槛低的特点。贷方节省了很大一部分交易时间成本。在收入平衡方面,投资者也更喜欢选择收入高于银行存款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这种背景下,网络金融产品突破了银行信贷的限制,展现了市场信贷的魅力,自然受到许多个人投资者的高度赞扬。[4]根据互联网贷款之家发布的《2017 P2P行业年报简报》,2017年网络贷款行业营业额稳步增长,达到2808.49亿元,比2016年增长35.9%,反映出更多的投资者、借款者和企业对互联网金融业的认可和信任。面对这样的冲击,商业银行目前面临存款吸收能力和贷款利润全面下降的局面。

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基本上仍然以间接融资和银行体系为主,以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为辅。利率得到控制,信贷体系不完善,资金主要由银行提供和分配,包容性投资渠道缺乏,消费者保护机制不完善。[5]互联网金融具有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比较优势,如透明度高、参与面广、使用方便。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创新性强、可用性高、选择性高、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能够有效满足居民投资和企业融资的多样化需求。其风险评估机制基于评估体系和信用数据,在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创新和转型。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将有效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是指不同领域的资本价格由市场微观主体根据供求关系独立决定。其根本目的是从政府主导和定量配给转向市场主导和价格主导,从而实现金融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6]自1996年中国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以来,银行业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国债市场利率市场化在扩大存贷款利率波动范围等改革措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吸收了银行存款的很大一部分,使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充分竞争,资本定价更加市场化,从而加快了存款端利率市场化。此外,一些第三方机构的进入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和创新发展,降低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融资成本,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总体而言,网络金融的发展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推动了传统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增强了金融体系的创新能力。

互联网金融为金融体系创新注入了取之不尽的动力,为金融市场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但也给金融市场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任何金融产品都是信用风险的定价。金融市场管理的关键在于信用风险管理。[7]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信用业务上,这是由互联网内部矛盾造成的。一方面,通过引入大数据,互联网使交易信息公开透明,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活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用户身份、信用评级、资本流动等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也可能更高。其次,网络金融交易双方主要通过网络平台直接联系。因此,道德风险问题的可能性很高。此外,由于我国用户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以及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互联网的虚拟性也使得以后出现安全风险时更难获取证据、审查和验证。例如,在P2P点对点借贷中,互联网平台只为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提供虚拟借贷场所,不承担借款人违约的风险。一旦资金被转用于其他用途或存入点对点贷款平台,形成一个资金池,贷款违约风险将大大增加。此外,我国对网络金融的税收仍在讨论中,对税收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完善也有潜在影响。

三。关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建议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安全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当互联网与金融联系在一起时,它面临的安全挑战就更加突出,主要涉及信息安全、资本安全和系统安全。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使其容易受到互联网安全的传统威胁。对于互联网金融衍生的金融风险,监管措施的制定可能远远落后于互联网技术[8]的更新和发展,从而导致监管漏洞和real 空的存在。因此,随着各种互联网金融形式的出现,如何适应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弥补现行政策的不足,渗透企业形象,抓住本质,制定及时、有针对性、覆盖面广的监管政策,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

互联网金融业在中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应政策法规的完善也需要一个过程。中国政府坚持鼓励和支持互联网金融业的态度,不断加强监管。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金融已经建立了以下分工体系:中央银行负责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金融协会监管;银监会负责监管P2P贷款、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中国证监会负责监管互联网众筹和互联网基金销售。[9]与此同时,一系列配套监管措施也逐步出台。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法集资防控工作的意见》,再次将同业拆借行业列为非法集资防控重点领域。同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别监管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和安排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别监管。可以看出,在我国政府大力推广和支持互联网金融形式的同时,其监管权力和责任的划分更加明确,监管体系的建立也在加快。然而,未来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仍需围绕以下几点有效实施:

(一)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网络金融专项立法的条件尚不成熟。应尽快以立法形式补充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性质、形式、准入资格、风险承担特别是处罚规定。在明确全行业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监管体系。例如,对于难以通过互联网控制的信用风险,应通过立法形式明确机构资质,完善我国P2P贷款平台的信用认证机制,制定信用评估标准,互联网信用业务平台应与央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相连接。此外,各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合作与协调,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职能和行为管理,定期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建立相关的监控指标体系。

(二)促进行业自律机制

网络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它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在整个产业的存在形式、运作模式、发展和演进中产生了创新和变化的特征。因此,考虑到互联网金融形式的特殊性,在适时推进相关立法和政府监管等监管模式的同时,应鼓励行业自律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的自觉作用,以填补立法修订过程中的空缺口,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运营秩序。同时,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可以根据既定的行业标准来引导自己的投资行为,识别不符合行业标准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网络金融机构很多,在规模、特点、影响、风险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此,网络金融机构的行为应通过行业自律管理、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自发建立法律合规管理意识等方式逐步规范。

(三)完善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归根结底,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该是为了保护其用户。只有在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所有基于信用的金融交易才能顺利进行。然而,中国消费者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对金融产品的成本、风险和收益知之甚少。他们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相对处于劣势,经常面临金融欺诈的风险。显然,消费者的信息和资本安全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面临的严峻考验。在这方面,首先要向消费者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解释和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加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公开澄清产品和服务的细节及相关风险,形成行业内外多重监管效果;第三,加快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安全发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打击恶意黑客、网络钓鱼网站等网络犯罪,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和资金的安全。第四,设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拓宽消费者维权渠道,及时处理投诉、纠纷等问题,并规定相应的补偿机制。也可以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投诉和反馈,发现监管漏洞,确保中国互联网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互联网金融目前对中国传统金融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发展趋势在未来将更加明显。综上所述,网络金融的出现是信息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中国网络金融起步较晚,但其快速发展为中国传统金融体系提供了创新动力,也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增添了动力。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促使互联网金融业回归创新性和包容性。在推动互联网金融业创新发展的同时,要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监管,鼓励行业自律,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互联网金融业的演进,促进中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
[1]郑连生。中国网络金融:模型、影响、本质和风险[。《国际经济评论》,2014,(9)。
[2]谢平。《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新金融,2014,(4)。
[3]张冰。太阳吴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与监管——互联网金融发展高级别论坛综述([)。《经济研究》,2015,(11)。
[4]王国刚。从网络金融看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新趋势[。《红旗手稿》,2014年。(4)。
[5]张晓明。[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6]王静。从金融功能角度看网络金融形式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金融科学,2015。(3)。
[7]陈秀梅。论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宏观经济研究,2014,(10)。
[8]黄燕文,段文琪。《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和发展》,[。上海经济研究,2015,(8)。
[9]李妙言,鲁居廉。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经济学》,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