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成为 > 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探讨,金融教育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有什么意义

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探讨,金融教育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有什么意义

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金融教育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有什么意义?金融教育不是大学课堂上的金融专业教育,而是一种金融知识的普及素养。为什么我们需要金融教育?1.金融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金融知识和使用金融工具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如果你不能使用金融工具,你就不能

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如何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建设

一是鼓励更多金融服务提供商参与农村金融服务 农村贫困和偏远地区信用状况高,金融风险低,贷款损失率低,小额信贷市场前景广阔。 一项国际行动援助调查显示,小额金融被许多银行视为降低银行整体风险的一种手段。 因此,要打破农村贫困,普惠金融是金融的“大众化”。农村普惠金融是指向农村地区所有群体普及金融,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残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 《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普惠金融”前增加了“农村”一词,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普惠金融的发展与第一个五年期间不同。通过发展普惠金融,提高了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及了金融知识,有利于农村人口享受金融服务带来的红利,从而促进农村振兴。 “互联网加”趋势迅速席卷各行各业,农村金融也不例外。 “互联网+”给农村带来了新的金融形式、金融模式和金融技术,极大地激发了农村金融的活力和效率,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鲜血液”。 无法在线处理,只能去柜台 申请程序1。申请人向户籍、地址或生产经营所在地罗源县农村信用社的所有营业网点提出申请。 2.填写普惠金融卡申请表 3.提交表格时,应向经办客户经理提交以下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以供检查(1)申请人的婚姻状况。

金融教育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有什么意义

金融教育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有什么意义?金融教育不是大学课堂上的金融专业教育,而是一种金融知识的普及素养。为什么我们需要金融教育?1.金融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金融知识和使用金融工具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如果你不能使用金融工具,你就不能

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如何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建设

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探讨范文

摘要:[农村金融发展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关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改善农村信贷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实现农村金融普惠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因此,通过促进互联网金融的网上和网下融合,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引导和监管,以普惠金融的理念支撑农村市场,将大大提高农村普惠金融的实现水平。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包容性金融;农村振兴战略;

金融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凸显“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焦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内容。《意见》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然而,要实现农村复兴,首先要做的是解决“钱”从何而来的问题。只有拓宽投融资渠道,才能确保农村振兴资金的投入。然而,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部分。根本原因在于农村金融薄弱。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农业生产的脆弱性、信用环境差、信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农村金融风险很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市场的积极性,甚至金融机构退出农村市场的现象。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都不能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此外,不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层网点的缺乏减少了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文件。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三农”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发展农村金融为重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实现农村金融的普遍可及性。中央委员会2016年第1号文件也提议支持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金融的发展如火如荼。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支付技术的普及,互联网金融为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因此,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出发,探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于构建农村普惠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内涵

网络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供需双方资金分配的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互联网技术特征与金融功能的相互匹配成为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基础[1]。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通过在线直接或间接向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业务开始兴起。其高效率、快速性和对服务对象的非歧视性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理念。余额宝代表的金融产品于2013年进入公众生活,互联网金融开始兴起。2013年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第一年。虽然中国的网络金融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早在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交易总量就超过12万亿元,互联网金融用户超过5亿元,无论从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还是累计交易量来看,都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金融具有“草根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其在中国金融市场[2]出现的原因。

包容性金融的概念是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首次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是以可承受的成本尽可能向所有社会群体提供高效、平等的金融服务。2015年底,国务院颁布了《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鼓励发展P2P贷款、互联网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文章指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必然要求。

金融的本质是发挥桥梁的作用,连接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促进资金的流动和分配。郭田勇、丁小荠基于全球金融普惠专项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世界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与世界的差距尤其明显[3]。包容性金融体系的建立对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健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非常重要,也有利于改善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契合度

互联网金融克服了传统金融机构信贷歧视的弊端,体现了平等,符合普惠金融原则。传统金融机构很难用其业务网点覆盖所有地区。互联网金融手段可以提高公众的金融可及性,实现金融资源需求者和提供者的广泛参与,使更多的人享受金融服务,展示更高的社会福利。张明喆认为,互联网金融通过四个渠道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创新信贷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覆盖面和拓宽服务范围,并建议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4]。李国盈认为,农业生产的独特性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抑制,农业领域的投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网络金融可以成为农村融资的有效渠道。它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将有利于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普及网络金融覆盖将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嘉和其他人以乡村音乐、蚂蚁金融和宜欣代表互联网金融,以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代表传统金融。通过比较网络金融和传统金融,他们发现网络金融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村金融服务。吴本健等人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农村金融普惠的实现。

二。[农村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困境/s2/]

(一)农村金融发展条件差

农村地区包容性金融的发展需要各类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然而,在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收入不稳定、风险高的缺陷,使得金融机构不太愿意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据央行2015年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白族乡镇共有金融机构1,570家空,乡镇基本金融覆盖率有待提高。农村经济基础差,风险规避意识和控制机制建设落后,商业金融机构出于经营利润和风险规避的考虑,不愿涉足农村金融市场,而我国服务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其主要贷款是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活环境改造等大型项目,服务范围有限。农村信用社曾经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金融机构,但现在几乎所有的农村信用社都在经历商业转型,形成了地方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市场也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包容性金融的发展本来就很薄弱。没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发展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农村居民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因此只能使用私人贷款融资。然而,私人贷款近年来变得混乱。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16年全国新增私人贷款纠纷案件1536681起,增长41.48%,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对金融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显然,薄弱的环境和基础条件制约了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增加了农村实现普惠金融的难度。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正在加强,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2017年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体系拥有8.99亿自然人和4.12亿有信用记录的人,而中国农村人口约为6.7亿,农村信用群体与4亿有信用记录的人之间的交集非常小。信用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其收购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不会主动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然而,农村居民往往对信息重视不够,信守承诺意识薄弱,难以为农村居民收集信用信息。没有适合农村社会环境的信用信息管理方法。这些都增加了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难度。缺乏对不诚实行为的纪律机制将导致道德风险。如果农村居民的失信行为得不到适当的约束,将会促进不良氛围的形成,不利于良好社会信息环境的建设。然而,农村经济处于分权状态,加剧了信用体系建设的困难。金融机构只能自己进行信用评估,这不仅增加了信用成本,而且难以建立信用共享和信息共享机制。农村资本融资困难导致民间贷款持续发展。民间贷款通常采取联合担保和相互保险的方式。借款人无力偿还将导致风险转移和集体违约。但是,由于其灰色区域和监管难度大,会破坏农村金融秩序和信息环境。

(三)缺乏健全的风险分担机制

由于农村经济形式的分散,金融机构如果没有正式的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信贷信息,就无法掌握农民的真实信贷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为了避免风险,金融机构在向农民发放贷款时要谨慎,并提高贷款门槛。然而,能够被金融机构认可的农民使用的贷款抵押品相对较少。一方面,农地、宅基地等现有抵押物的产权往往不明确,缺乏抵押效力。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和农产品没有市场认可的价值评估标准和体系,难以被金融机构认可。农村金融市场的保障机制也不完善。常见的互助保险模式主要依靠社会关系。这不仅有风险,而且容易导致社会冲突的加剧。那些缺乏社会资本的人甚至很难通过相互保险来满足融资需求。如果大部分有信贷需求的农村居民无法获得金融服务,这显然违反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原则,阻碍了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在支持农村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一)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条件

互联网金融基于网络的交易服务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限制,可以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交易服务,并且只要在可以连接互联网的区域内就可以获得服务,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空限制,优势明显。农村金融发展有限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需要支付高昂的服务成本来为农民提供服务。网络金融可以突破高成本限制,使金融交易简单易行,为农村居民获得金融服务提供基本条件。网络金融的服务模式也给农村居民的融资带来了变化。网络金融的非中介化特征使得融资过程更加便捷,打破了金融机构的垄断,为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传统的私人借贷行为基于相互熟悉,而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交易记录产生信用信息。其小额信贷、众筹和P2P模式为客户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扩大了融资选择的范围。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可以改善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和借贷困难的状况,振兴资金,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改善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基本条件。

(二)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环境

网络金融为改善农村信贷环境、优化风险分担机制提供了一条路径。小农在农村经济中的特点和与市场的联系程度低,影响了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信用数据很难从技术层面获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获取农民信用信息提供了一种途径。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得金融服务,方便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收集信用信息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信用保护意识,从而整体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农民通过网络金融服务参与市场经济,化解金融约束,摆脱传统金融机构对抵押担保的限制,释放农民的金融约束,激活农民消费和投资活力,对振兴农村经济大有裨益。信息不对称是农村信贷不匹配的根本原因。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收集用户的基本信息、违约记录、消费行为,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结构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丰富的互联网金融数据库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库,为农民获取金融服务提供标准化、可靠的信息源,增加农民平等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的信用环境,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三)降低融资成本,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互联网金融摆脱了传统金融机构对物质网点和人力的依赖,其运作模式占用的人力和设备较少,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使农民能够获得更实惠的金融服务。此外,农村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一般固定在人口流动大、商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中心村镇。基本金融服务需要去固定的营业网点,这浪费了农民进出金融机构的时间和精力。网络金融避免了这种弊端,节省了农民的时间成本。随着智能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收集和整合农民消费行为和网络行为产生的数据,掌握每个用户的服务信息,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服务效率。随着农村网络金融的发展,农民可以选择的金融服务越来越多样化。例如,阿里巴巴的蚂蚁金融服务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提供金融服务,京东金融提供京农贷款和农村白条,京东通过全产业链和全产品链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为农村金融市场提供支付和保险等多种服务。大北农业(Dabei Agriculture)采用传统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提供农业信贷、富农贷款、农业富宝等多种互联网金融产品,支持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资本和血液,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四。结论和建议[/s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改善农村信贷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方面,具有传统金融市场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国网络金融发展非常迅速,网络金融模式多种多样。融资平台的多元化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解决农民融资困难提供了思路,为建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了路径。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纠正,最终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因此,在普惠金融的理念下,要推动互联网金融更好地服务农村市场,还应实现以下几点:

一是促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网上和网下融合,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和传统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网络金融应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立足农村经济实际,整合金融资源,开发方便农民的金融产品。但是,网络金融企业不仅要关注在线服务,还应该整合在线和离线,加快离线代理的发展,或者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设立金融服务点,完善代理业务类型,同时发展在线和离线,提高农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第二,加强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引导和监管,确保农村金融市场稳定,是建设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农村网络金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坚持“边发展边引导”的原则,加强监管协调。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所以它不能消除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部门要以维护农村金融市场健康稳定为出发点,根据互联金融的特点,以法律为准绳,及时发布风险防范法律法规,分阶段制定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指导意见,根据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指导意见,建立金融风险协调监管机制,构建多层面监管体系,防范互联金融风险,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稳定和良好的金融生态。

第三,构建包容性金融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体系,使更多农村群体获得互联网金融服务。虽然网络金融为农村居民筹集资金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但网络金融资金来源有限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其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给予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多的融资政策支持。加大对企业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支持。例如,农村金融机构应增加再融资支持,使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活水池,更好地滋养农村市场。

参考
[1]吴晓求。互联网金融:增长逻辑[。《金融与贸易经济》,2015 (2) :5-15。
[2]李祭遵。对网络金融的思考[。《管理世界》,2015 (7) :1-7+16。
[3]郭田勇。丁晓。普惠金融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银行服务的视角[。《国际金融研究》,2015 (2) :55-64。
[4]张明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普惠金融[。中国邮政,2014 (1) :26-27。
[5]李国盈。中国农村网络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州学术期刊。2015 (11) :54-58。
[6]安佳、王立伟、田苏一。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农村信用风险控制模式的比较研究[。新金融,2016 (9) :54-58。
[7]吴本健、毛宁、郭丽华。“双重排斥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包容性效应”[。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 :94-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