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题报告 > 4934字开题报告国际碳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研究

4934字开题报告国际碳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开题报告
论文字数:4934字
论点:我国,交易,排放
论文概述:

一方面,我国现在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转型期,碳排放控制能力相对薄弱。

论文正文:

国际碳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研究——国内外选题相关研究综述及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由于中国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活动起步较晚,中国仍处于这一市场价值链的末端,已经成为国际碳排放的价格接受者。 我们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地块开发机制)项目制定了碳排放配额,并以CER(认证减排,可视为碳减排的主要产品)的形式单方面廉价出售给外国企业或机构。价格通常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然后,外国机构在欧盟等二级市场交易这些减排,以赚取差价。 更紧迫的是,一方面,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转型期,碳排放控制能力相对薄弱。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以前没有减排义务,但随着后京都时代的到来,中国迟早会面临强制减排义务。 当环保技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时,一旦中国有义务减排,它将面临尴尬的选择,要么从国际市场购买碳排放权,要么牺牲经济增长来换取减排承诺。 然而,从国际市场购买碳排放权的价格可能远远高于中国目前的销售价格,这就导致了“碳排放权的长期价格风险”,即“低价出售,高价购买” 因此,中国尽快掌握在国际碳排放市场上的话语权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实现中国碳排放市场的一体化,扩大交易品种,特别是建立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和相关产品的交易是关键步骤。 在碳排放权市场,尽管交易的对象是碳排放,但它也代表了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 它具有可测量性、同质性、流通性、非零售性等特点。,具有大宗商品的特点,并能开发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如碳期货、碳期权、远期和结构化票据。 金融衍生品具有发现价格、规避价格风险和扩大市场流动性的功能 因此,发展碳金融衍生产品对中国碳市场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幸运的是,2012年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名单,并计划在“十二五”期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强制性碳交易体系。 此后,上海市发改委、证监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机构向200多家宝钢等机构发布了碳排放配额,并计划于2013年开始开展配额制现货碳市场交易试点 该措施为企业积极参与碳减排交易提供了政策动力,有利于碳现货的活跃交易量,有利于全国碳市场的整合。 同时,这也为中国进一步建立全国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因此,对碳金融衍生品定价机制和市场设计的前瞻性研究是适时的。 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预期思路或技术路线)碳金融交易是促进有效减排的重要途径。 目前,碳排放交易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但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以中国碳金融市场的设计为重点,依托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国际碳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一定的创新:1 .通过对国际强制减排和自愿减排两种交易模式及发展现状的研究,试图证明基于总量配额控制的强制减排交易模式是碳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是中国首次提出上述观点。 从而完成中国碳金融市场结构和交易模式的初步设计 2.运用B-S模型、GARCH模型和JDM模型,根据欧盟市场的两阶段划分,分别对EUA和CFI的交易价格进行了估计和预测,试图建立一个国际碳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 3.本文试图从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角度,运用博弈论为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控制定价主动权提出一个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