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2568字论文范文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系统探讨

2568字论文范文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系统探讨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2568字
论点:文化,共享,信息资源
论文概述:

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建立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弊端。长效运行缺乏保障机制,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吸引力不强,存在更新不及时、使用不便捷

论文正文:

1.介绍

1.1研究内容和结构
基于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管理机制,在研究效益工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围绕这一中心,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是绪论,在分析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背景下,提出了本研究的典型现实意义;第二章阐述了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发展和现状,介绍了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平台、开发体系、组织、运行和管理体系。第三章是对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从全省的整体角度探讨了该工程的现状,分析了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管理机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机制的创新。设计符合一战前河南省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提出优化、有效、可行的管理方法,满足资源有限的社会中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省份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五章是结论和建议。

1.2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针对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不足,本文进行了以下创新:一是内容创新。本文从河南省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对该工程的管理进行了分析。二是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从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当然,本文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受统计数据的限制。本研究侧重于实证分析,并使用大量统计数据作为实证支持。然而,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笔者只能尽力收集过去五年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相关数据。引用的全国相关统计数据主要通过官方报告等文件获得,最新数据无法及时准确掌握,不可避免地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2。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发展与现状

PTV和河南模式创新卫星模式已用于我省文化共享项目的早期阶段。然而,由于卫星模式造价高、进度慢、安装复杂、维护难度大;以电子阅览室为主导的局域网模式由于其封闭性和被动性,难以实现与国家中心、省级和次中心中心的资源以及各城市之间的资源快速有效的传输和共享,效率低,受众范围窄。然而,移动硬盘模式存在存储容量有限、运输、携带和传输不便等问题。据统计,目前河南宽带覆盖率已达到近100%。顶盒在职宽带PTv模式具有建设成本低、维护简单、建设速度慢、适合大规模建设等优点,在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脱颖而出。网络电视模式(交互式网络电视),一种利用现代宽带网络技术的电视网络,融合了互联网、单向通信媒体、多媒体等各种现代技术,为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终端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各种交互式服务的全新技术。它使用机顶盒和电视作为用户终端,文化共享项目产生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运营商的互联网宽带接入,为终端用户提供一整套基于知识产权协议的高质量、高质量视频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采用网络电视技术,主要依托河南省现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系统、网络和资源优势。将宽带互联网模式建设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文化共享工程,是河南省开展文化共享工程的重大创新,体现了以下优势。

3当前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13
3.1当前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办法................13
3.2当前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乔
4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创新................................18
4.1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工作概述……18
4.1.1培训工作目的.........................................18[/溴/]4.1.2总体.........................................19
4.1.3培训概述...............................................19
4.2福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创新……20
4.2.1建立政策保障机制.............................21
4.2.2建立金融担保机制.............................................21
4.2.3建立服务补贴机制.............................................21
4.2.4建立岗位人员激励机制................................21
4.2.5建立工作相关人员档案机制..........................................22
4.2.6建立团队建设机制.............................................23
5创新在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中的作用……28
5.1提高培训效率.............................................28
5.2高水平建设!第一队..............................28
5.3提高培训日目标的针对性..............................29
5.4提高培训效果的实用性.............................................29[/br/ ]5.5强调培训内容的多样性.........................................29
5.6加强培训形式的灵活性..............................29

结论

中央政府的投入有效地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到2009年,各地区投资总额达到27亿元。经过五年的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实现了“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基本建设了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村村通”。服务网络系统初步建成,基层文化单位的信息水平和数字资源服务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截至2009年底,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合作,建设了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14个县级分中心(覆盖率%%)、15,221个乡级服务点(覆盖率44%)和75万个村级服务点,其中47.5万个(覆盖率75%)配备了文化共享项目专用设备。县中心电子阅览室设备配置68万元,资源存储3.6万亿元,大部分县图书馆已经从基础空白色信息设施和数字资源的匮乏跃入信息和数字服务时代。乡镇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室已成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它们利用优秀的数字资源,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和移动广播等信息设备提供服务。这些设施和数字资源的使用有效地保护了互联网上的国家利益。服务效果日益明显,使文化共享工程成为一个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的“热门工程”。截至2009年底,服务总数已超过6.9亿。文化共享项目深入农村、社区、军营、学校和企业。通过优秀的数字文化资源,初步满足了基层“求知、求财、求健康、求幸福”的普遍需求,初步缓解了农民读书、看戏剧、看电影的困难。紧紧围绕国家大局,结合重大节庆活动,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在汾川灾后重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组织农民工培训、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双百数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致力于向全国传达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社会文明新风尚的确立。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开辟一条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全新文化交流渠道。丰富的文化资源将通过先进的传播手段传递给广大基层人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它将对打破落后地区的信息差距,消除“数字鸿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互联利用互联网的传播和互动功能,全面推进和扩大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体化,实现其业务主体的多元化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