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2669字硕士毕业论文传播仪式视角下的灾害事件电视直播研究——以央视地震直播为例

32669字硕士毕业论文传播仪式视角下的灾害事件电视直播研究——以央视地震直播为例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2669字
论点:仪式,媒介,传播
论文概述:

本文是新闻媒体论文,本文尝试以传播仪式观为基本研究路径,结合当媒介社会现状及其灾难事件的特征,利用媒介仪式理论、符号隐喻理论、场域理论、媒介批评等理论为指导.

论文正文:

第一章:传播仪式观理论及其发展概述本文以传播仪式观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和研究路径。因此,基于本课题的研究需要,首先梳理和总结传播仪式观的理论渊源和发展,以便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对本课题涉及的核心概念——“仪式”、“传播仪式观”、“现代媒体仪式”等仪式理论进行解读,把握其内涵。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媒体仪式环境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后续的系统分析和探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研究支点。 1.1仪式理论解读仪式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古老文化现象。仪式作为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从原始社会出现,如神秘的巫术、图腾等古老的仪式,以及祭祀、丧葬和祖先崇拜等传统仪式。 仪式研究对人类社会和宗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人类学和宗教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然而,学术界对仪式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仪式有不同的定义。 随着仪式在社会世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化的仪式,从而使得仪式的意义越来越丰富和复杂。 1.1.1仪式研究的起源仪式的起源与宗教密切相关。 我们知道宗教思想源于对自然的原始崇拜和对超自然神秘力量存在的信仰。 根据考古研究,在旧石器时代原始群体的生活地点发现了宗教的痕迹。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的认知水平仍然处于混乱状态,无法与强大的自然力量竞争 如风、雨、雷和电,这些大自然展现的强大力量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恐怖和非凡的奇迹。 这些自然奇观似乎有一种持久性,可以反复再现,使人们意识到这种自然的神奇和不朽,从而创造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自然力远远超过了人类的力量,而且极具破坏性,但它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力量。 对此,缪勒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以火为例,无论是来自闪电、砖木还是岩石的撞击,它经常带来破坏,但它也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光明,帮助人们抵御寒冷,也可以作为自己防御的武器。更有价值的是,它使人类从刨花和吸血的原始时代逐渐步入文明时代。 正如缪勒所说,“自然的方方面面都足以让我们的心强烈地感觉到有一个无限的东西围绕着我们,支配着我们,宗教就是由这种感觉触发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学者对宗教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如万物有灵论、图腾崇拜等宗教起源理论。 然而,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共同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事物中蕴含的神秘力量的崇拜和信仰。 当这种模糊的宗教崇拜概念出现时,它需要通过一种表征行为来表现出来。当模糊的崇拜概念逐渐变得清晰时,他们所使用的一套信仰的行为也逐渐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周期性的、可重复的仪式。 1.2传播的“传播观”到“仪式观”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科学家詹姆斯·W·凯瑞提出了两个不同的传播概念:“传播的传播观和传播的仪式观” 传输观强调对传输控制目的和效果的研究。因此,它在实证传播研究领域一直占据主流地位。 对此,詹姆斯·W·凯瑞认为传播的传播观始于经验主义,并运用自然科学的经验方法对传播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检测和评价。它有功利性、表面性和机械性的缺陷。从传输的角度来看,通信远没有发送和接收信息空那么简单。 沟通是一个文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可以产生、维持、修正和改变。 从文化角度来看,文化人类学中的交流和仪式具有相同的效果。两者都关系到现实社会的维持、信仰的共享和人类文化世界的建构。 基于此,詹姆斯·W·凯瑞从传播学的文化研究方向提出了传播学的仪式观。 他超越了以往实证研究的局限,将传播学视为对现实的仪式建构,旨在探索传播学的深层意义,从而开辟了传播学研究的新思路。 1.2.1传播仪式概念的理论来源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概念主要来自杜威、英尼斯和格特兹的传播理论。 可以说,克里的传播仪式思想是三位传播学者的理论继承、发展和升华。 杜威是早期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他对传播本质的理解为克里的传播仪式观奠定了思想基础。克里本人说,他对传播作品的最早研究始于约翰·杜威。 杜威第一个意识到共同、社区和交流三个词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 也就是说,人们通过一些公共服务形成一个社区,而交流是人们拥有这些公共服务的方式。 因此,他提出了“沟通即共享”的理念,并通过共享意义实现了“社会建设”,这也成为沟通仪式概念最直接的思想来源。 英尼斯媒体理论的最大启示在于提出媒体偏见,讨论媒体技术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根据媒体偏差理论,媒体可分为空之间的时间偏差媒体和偏差媒体 石头和羊皮纸等带有时间偏见的媒体有利于保存,适合知识的垂直传播,容易掌握和垄断媒体,有利于权力中心的权威和组织的层级结构的构建。 然而,很难实现远程传输,这反过来将限制电力中心的扩展和对偏远地区的控制。 空之间的偏置介质适合长距离和大规模传输,但不容易长时间保存。因此,它不利于知识的传播,但有利于政治统治的加强和帝国的扩张。 第二章灾害事件电视直播的媒体仪式化特征分析 从传播仪式的角度来看,幕后程式化的直播机制和电视直播的呈现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体的仪式化特征 2.1.1顺序性能——众所周知,灾难事件直播机制的程序是众所周知的。“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小时,央视立即打开了电视直播窗口。5月13日11点15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第一个播出了震中北关的灾难现场。 雅安地震后,媒体反应更快。灾难发生在上午8点02分,直升机于上午9点18分进入灾区收集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首先看到灾区的航空空遥感图像。 从这场灾难的两次电视直播来看,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电视媒体首次宣布了这场灾难,发布了权威信息,与公众沟通了政府,并对抗震救灾进程进行了跟踪。可以说,媒体报道,特别是电视直播,越来越接近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 但是,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灾难事件的现场报道是按照一套固定的仪式程序和模式进行的。 例如,在中央电视台的两次灾难事件直播中,采用了相同的固定报道方法,即主持人的口头广播、滚动字幕、演播室和现场之间的电话和视频连接、现场采访和专家采访 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广播方式。主持人通常口头广播各种新闻简报和评论。来自相关政府机构和其他部门的公告、提示和搜索信息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发布。专家访谈通常用于回答救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电话和视频链接对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来报道灾难现场和救援进展。 在具体报告过程中,依次遵循基本程序步骤,包括灾害现状报告、具体救援措施、救援进展、救援中遇到的问题、相关解决方案和最终结果。 实质上,所谓的实时报道是根据固定的方法和程序在一套宏观报告框架下进行的。 前面的记者不能随意现场报道这场灾难。如前所述,他们都按照既定的模式和程序现场报道灾难,所有行动都在既定的新闻框架下有序进行。 “指挥系统”负责每个重大灾难事件现场报道后的统一部署和调度。例如,中央电视台在汶川地震后建立了4个导演系统和14个公共服务团队。 所有采访都在导演系统的统一安排下进行,导演系统在宏观新闻框架下组织广播。 2.2仪式性灾难事件电视直播内容作为紧急事件,灾难事件本身不是仪式性的。然而,经过媒体聚焦、筛选和整合,按照媒体逻辑,灾难事件事实本身被转换成可感知的图像符号,以直播的形式呈现给公众,这使得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使观众获得情感价值的参与体验,从而使直播内容具有某种仪式性特征 也就是说,灾难事件本身没有仪式,而直播电视制作的灾难画面有仪式。 它主要体现在重复的象征符号和场景,以及媒体对与灾害相关的仪式活动的三个方面。 2.2.1在灾害事件的电视直播中,符号电视符号的重复播放通过媒体镜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完整的三维灾害画面。然而,我们似乎总觉得在每一个灾难事件的电视直播中,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尽管每个灾难事件的发生地点不同,但直播电视向我们展示了大致相同的灾难画面。 与央视直播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相比,我们看到的直播画面往往是灾区房屋严重受损、受灾群众意志坚强、抗悲痛、各救援队积极开展救援、社会秩序基本稳定、救灾物资迅速运往灾区、国家领导人赶赴灾区指挥救援等电视画面。 虽然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灾难程度不同,但进入电视媒体视野时,许多受到媒体关注的主题元素是相同的,这些相似场景的再现所传达的“目的一致,抗震救灾”的精神核心是不变的。 具体来说,在不同灾难事件的现场直播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媒体的焦点是灾难现场被毁的房屋、街道和桥梁的电视图像,救援队从废墟中成功救出的幸存者,以及前往救灾指挥前线的领导人。 汶川地震现场直播中,5月14日9: 00至12: 00的三个小时内,灾区有5个受损建筑场景,现场有6个救援队场景。温总理现场演讲的场景和他访问受灾群众时眼中的泪水在我脑海中仍然清晰可见。 据雅安地震现场直播,4月21日9点至12点,灾区有4个破坏现场和8个救援队现场。李克强总理在救灾现场的临时帐篷里吃泡菜和方便面,用双手抱着受伤的人安慰他们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这些灾难事件中的真实场景被媒体镜头捕捉并通过电视屏幕呈现出来,从而成为一种图像符号。如上所述,任何报告都不可能是真正的“镜像”反应。媒体有目的地选择灾难事件中的一些场景来呈现,以便将它们转换成有意义的定向电视符号。这些象征性的电视符号反复出现,形成了一套媒体所期待的意义表达系统。 正因为如此,人们会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灾难现场的废墟,并意识到灾难的恐怖和无情。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救援队在废墟中掩埋伤员时,电视直播画面会充满喜悦。因为成功营救的电视直播画面一次又一次地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和力量的精神。 所有这些电视直播画面都显示了象征性的电视符号。每个符号都有自己的意义。例如,废墟的照片象征着大自然的无情,志愿服务的照片象征着公众的存在,政府领导人和救援队的照片象征着国家的存在。 这些符号的重复使用使观众在解读符号的过程中获得有意义的体验并强化他们的价值观。 第三章灾难事件电视直播的仪式表现与建构263.1现场视频符号的表现与表征..............................263.1.1中现场场景的呈现和表征……283.1.2中人物角色的呈现和表征..............................…………30第四章仪式视野下电视直播灾难事件的反思与启示..............................404.1对媒体仪式化现状的思考..............................40第四章仪式视野下灾难事件电视转播的反思与启示4.1媒体仪式化现状的反思4.1.1在当今发达的媒体社会中,媒体正以巨大的力量突破时间空的界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电视为例,它可以将远处的人物和事件浓缩到电视屏幕的中心,呈现在人们眼前,帮助人们理解周围的世界。 媒体已经成为社会成员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的媒介。 同时,媒体本身也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而存在。媒体拥有其他社会组织所没有的稀缺社会资源,并有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边界。 因此,一方面,媒体可以通过传播有价值的信息来满足社会成员的普遍期望。 另一方面,媒体可以通过自身象征性的权力资源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强调现有的社会秩序、规范和价值,保持相对稳定的内部运作规范和模式,从而不断巩固和拓展媒体自身的权力边界 随着媒体权力的不断扩张,现代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宗教的角色,承担了世俗宗教的功能。 传统的宗教仪式通过区分“神圣的”和“世俗的”,加强了现有的秩序及其特征。神圣与世俗的区别以及二者之间的差距成为维持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 现代媒体仪式将“媒体”与“非媒体”区分开来,赋予媒体符号神圣的力量,从而将媒体置于社会的中心。 根据科莱特的观点,“所有那些表明媒体是一种不寻常的类型并受到尊重的机构,以及那些保持媒体中心地位神话的机构,都属于媒体仪式。” “也就是说,媒体仪式是一系列可以维持媒体中心地位神话的正式活动 通过象征性权力资源的运作,媒体仪式使媒体中心性的神话自然化和合法化。 因此,“媒体内的较高地位”和“媒体外的较低地位”是有区别和对立的 结论传播学仪式观并不否认传播学对传播学研究的巨大贡献,只是强调了每种观点的不同侧重点和研究方向。 传播仪式视野下的新闻传播是一种文化行为,其最高层次是构建和维护一个有序、有意义的文化世界,用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 由此可见,传播仪式的概念体现了克里传播研究的人文主旨,充满了人文情怀和道德关怀。这个源于人类终极关怀的概念的初衷,正是克里沟通仪式概念的魅力所在。 本文以传播仪式的视角为研究路径,对近年来重大灾害事件的电视转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新的研究视野下,灾害事件电视转播的解读具有新的内涵和意义。 灾难事件的电视转播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信息传播行为,也是一种仪式化的媒体行为,不是信息传播的线性过程,而是意义共享的文化过程。 灾难事件的电视转播将新闻事实转化为电视符号,通过符号的产生和表现,构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视觉符号表现系统。灾害事件的具体内容不同,但电视广播表现系统所传达的精神核心是不变的。公众通过集体的非日常观看形成集体的沉浸感,参与电视广播为我们构建的灾难情境,并从电视符号表征系统中体验和分享相同的情感、意义、价值和信念。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凝聚了民族情感和信仰,实现了社会的融合和维系,为我们建构了民族身份空 传播仪式观和传播观都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和路径。不管是什么样的理论框架,它都是一种解释和观察世界的方式。 在新道路的指引下,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新的发现和见解。然而,新的研究框架并不是排斥和取代旧的研究框架,而是尽可能从新的角度进行调查,以期获得新的发现,从而有助于丰富整个传播理论体系。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任何理论框架或研究路径都不可避免地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笔者从批评的角度,从媒介仪式批评理论的角度审视当前的媒介环境和电视灾难新闻传播活动,找出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为当前电视新闻传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