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论文范文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收敛,经济长,经济
论文概述: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些国家贫穷而有些国家富裕?有些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有些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在一个国家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区域经济间巨大的差距?经济增长问题历来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35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称为“中国奇迹” 然而,在实现“奇迹”的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就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经济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长期处于相对落后和欠发达的经济发展状态。 对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格局是按照特区、沿海区、沿江区和内陆区的顺序逐一展开的。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持续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保持东西部合理的经济发展梯度,可以有效发挥东部地区对资源的“集聚效应”,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但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存在差距,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背离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目标。 为了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首次调整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向追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 此后,中央政府分别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措施,包括“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中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经济带” 这些战略的实施旨在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增长,逐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从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上述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虽然有效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并没有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 出现了如下一系列问题:第一,在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有没有可能趋同?第三,如果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趋同的可能性,趋同的方式和途径是什么?运用适当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上述三个问题,把握我国地区间经济差距变化的背景和趋势,为各国实施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研究经济增长的背景和意义一直是经济学家的热门话题 从亚当开始?史密斯开始时,每一个划时代经济理论的出现都与经济增长问题密切相关。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基于完全竞争假设,根据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出人均资本存量较少的地区资本边际收益较高。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资本将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落后地区。因此,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高于经济发达地区,最终实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 自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以来,围绕区域间是否存在收敛、收敛速度和路径等问题,经济增长收敛理论成为经济研究的焦点。 经济增长趋同理论引起了区域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政策含义。 如果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有趋同的趋势,那就意味着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会先扩大后缩小,呈现倒“U”形,最终消失。 对区域间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政府,只要遵循市场机制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运用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就可以加快区域间的经济趋同,缩短区域经济持续存在差距的时间,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如果区域经济存在差异,政府可以通过创造和加强导致区域经济趋同的条件,有效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最终实现有效调节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区域经济趋同之所以成为中国经济界的热门话题,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密切相关。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其成就被称为“中国奇迹”,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中国国民经济实现了长期快速发展,但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中国的改革开放确实促进了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快速增长,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并没有像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理论预期的那样快速增长,最终赶上了东部地区。 相反,现有的研究提供了中国东部和中部及西部地区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差距。 为了用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理论解释这一矛盾,国内外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认识到,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的长期持续将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为标志,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平衡发展逐步调整到均衡发展。本世纪初,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如“中原崛起”战略等。 然而,大多数研究者对我国政府发展战略调整的效果持悲观态度。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中国的地区经济差距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有可能扩大。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研究的,希望能够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做出正确的判断,把握中国整体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或差异性的变化规律,探索影响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性的因素和内在机制,为中国政府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实施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必要的经验和决策支持。 5.4结论通过对29个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ADF检验和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区内各省、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约翰森协整检验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与安辰平和李国平(2004)基本一致 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东部和西部省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经历了区域内趋同,而中部省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没有长期的趋同趋势。同时,中国东部、西部和中部三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增长没有长期趋同的趋势。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差距一直存在,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具备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所预期的绝对水平。集合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形成了两个经济区,分别代表经济发达和相对落后的经济体。 从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关系来看,东中部、东西部和中西部的经济增长没有趋同的趋势。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绝对值上存在差异。 在东西两个经济区,从长远来看,各省的经济增长有趋同的趋势。 两个分别代表富人和穷人的俱乐部已经成立。然而,从长期来看,中部各省和自治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没有趋同的趋势。 参考文献(略)内容第一章绪论背景及意义……s 11.1研究……2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1.3可能的创新.........4第二章区域经济趋同理论文献综述……82.1相关概念……82.1.1经济增长.....82.1.2经济趋同........122.2经济趋同的实证研究........172.2.1国外关于经济趋同的研究……182.2.2国内区域经济趋同研究........222.2。3对现有研究的评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