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金融硕士毕业论文开篇报告范文

论文范文金融硕士毕业论文开篇报告范文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金融,理论,金融危机
论文概述:

开题报告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金融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论文题目: 金融理论对次贷危机

论文正文:

开幕报告是研究人员在项目确定后、研究正式启动前制定的整个研究项目的工作计划。以下是小编辑收集的金融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开篇报告。请阅读以供参考。
论文题目:次贷危机的金融理论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a)专题背景
现代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和金融监管体系理论都是基于Fama的市场有效性假设和理性假设,作为金融体系运行和治理的基础。自从马科维茨的现代投资组合定价理论建立了基于均值和方差的资产定价框架以来,夏普、林特纳等人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确定了确定资本资产收益的方法。此后,法玛的市场有效性假说(EMH)和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APT)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经典金融理论的内容。这些理论的影响逐渐延伸到金融市场的产品定价实践,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无法用现代经典金融理论解释的金融异常被使用:德·邦特(DE Bont)和泰勒(Thaler)提出,股票的长期累积回报与股票的未来长期回报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长期反转关系;梅赫拉和普雷斯科特(Presccot)提出,扣除风险溢价后,股票投资的历史平均回报率明显高于债券投资的历史平均水平,即股票溢价之谜。希勒(Shiller)发现,真实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往往无法用股票价格将围绕未来贴现现金流法波动的理论来解释,即波动之谜。与此同时,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关注金融市场无数变化中蕴含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普通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往往比理性投资策略所要求的要高得多,投资者在投资回报时愿意卖出股票,而在投资损失发生时不愿意卖出股票。从过去一百年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起伏中,我们逐渐发现传统古典经济理论往往过于理想和理性,忽视了心理非理性因素在人们决策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中,由于投机泡沫不断扩大,投资者的非理性和狂热羊群行为,即羊群行为,一直在扩大,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严重偏离其实际价值。但是当许多债权债务链中的一个环节断裂时,泡沫就破灭了。发生了大量违约事件,市场陷入巨大恐慌,房地产价格暴跌,房地产金融机构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许多房地产金融机构已经关闭或处于破产保护之下。从那以后,买入信用评级较低的抵押贷款证券和CDO的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遭受了巨大损失。市值大幅缩水的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正面临投资者赎回贷款、商业银行提前收回贷款以及中介机构增加保证金的压力。他们正面临流动性危机,被迫出售高质量资产或申请破产。由于低等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和CDO金融产品的违约,高质量和高等级的金融产品被迫降低其信用评级。加上急于出售,这类金融产品的价值一直在缩水。对冲基金、商业银行、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大幅减少。由于担心进一步亏损,他们开始了新一轮抛售,这也是由于羊群效应。恐惧正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蔓延。投资者不再比较金融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内部价值。恐惧使疯狂销售和兑现成为金融机构唯一的单向操作。这种羊群效应产生的反馈机制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蔓延速度和范围。从那以后,次贷危机已经蔓延到整个金融市场,进一步拖累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使我们认识到,长期以来传统的金融理论无法阻止金融危机的发生。相反,经济发展的轨迹总是遵循一定的经济周期,并且偶尔会出现像次贷危机这样的局部或全球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但其显性和隐性损失是毋庸置疑的。在过去对金融危机和金融改革的分析中,研究者经常忽略或低估行为金融和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在金融产品定价分析、投资者市场行为分析和金融监管机构监管体系分析过程中,市场参与者被认为是合理预期的。只要有足够的关于理性经济动机、市场监管框架和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的信息,市场中的所有投资者都会做出选择,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和财富效应,从而使整个市场合理有效地运行。然而,行为金融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及其投资者并不完全理性,金融市场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市场集合,既包括理性投资者,也包括非理性投资者。遵循传统经典金融理论的监管制度不仅不能很好地控制金融风险,而且加剧了制度原有的内部风险,因为市场参与者往往同时采取相同的行动,导致羊群行为。由于缺乏多元化的经营方向和足够的投资组合品种,全球金融体系不可避免地不会经历巨大冲击。
(2)选题的意义
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过程中投资者的非理性因素和金融监管体系的非理性因素。解释了次贷危机的真正原因,指出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投机泡沫及其引发的金融危机。探究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未能有效遏制金融危机的原因。同时,试图结合行为金融学的思想,为金融体系的改革提出一些方向和建议。最后,我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改革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关于次贷危机的理论研究很多,但大部分仍然是基于传统的经济金融理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了次贷危机的成因,指出金融监管体系未来必须纳入更多的行为金融学思想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文敢于指出传统金融理论在解决实际市场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大胆解释金融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更接近并模拟现实。本文针对G20、美联储和英国金融服务局(包括中国金融监管当局)提出的监管改革计划,指出当前的金融改革计划既不能消除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也不能从根本上创建一个能够平滑金融波动、分散金融风险、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灵活金融体系。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融合行为金融思想的金融监管结构改革方案,并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出了建议。
二、论文的目标
本文旨在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探讨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真正原因,指出传统经典金融理论无法解释大多数金融异常。同时,指出基于传统金融理论的现有金融监管体系无法有效管理和遏制金融风险,与行为金融思想相结合的金融监管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监管作用。文章对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带来的启示。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前言,首先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最后对论文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解释。
第二章介绍了行为金融理论的内涵和概念。将行为金融理论与现代传统金融理论进行了比较,阐述了从有效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试图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金融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的非理性因素,指出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第四章提出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本文指出了现行金融监管体系在发挥监管作用方面的不足,以及缺乏行为金融思想指导的弊端。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行为金融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这一不同于传统金融理论的新思维来解释时有发生的金融危机,提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投机泡沫,并进一步揭示了市场、市场参与者和市场监管体系的不合理性。本文提出了一个融合行为金融思想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本文还运用实证分析检验了行为金融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应用。
五、论文的提纲和实施方案
第一章前言(三月中旬完成)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问题研究成果
1.2.1国外理论研究
1.2.2国内理论研究
1.3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4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是现代经典金融理论(MPT)与行为金融理论(BFT)的比较(三月底完成)
2.1有效市场假说(EMH)-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石
2 . 1 . 1 EMH的理论基础
2 . 1 . 2 EMH的实证检验
2 . 1 . 3 EMH挑战的实证检验
2.2行为金融理论的内涵和概念
2.2.1行为金融理论的定义
2.2.2高炉发展历史
2.2.3高炉研究内容
2.3与高炉的比较
第三章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
3.1流动性过剩、金融创新和信贷危机
3.2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和表外业务运营
3.3不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
3.4机构治理问题、机构风险管理缺陷和薪酬制度安排不合理
3.5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和金融产品不透明
3.6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
第四章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和改革方向(4月初至4月中旬完成)
4.1美国、英国等国金融监管体系现状及监管机构提出的改革方案
4.2从行为金融学(反周期监管)的角度分析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
文献综述内容:
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古典金融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所设定的假设和结果,并不完全符合甚至违背金融危机在现实世界中的后果。行为金融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可以更好地解释大多数现代经典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
1.2.1行为金融的现有研究
早在20世纪初,约翰·凯恩斯(John Keynes)就在其研究中考虑了人们的心理因素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动物精神等思想和理论。真正的行为金融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近年来,行为金融家成功地将理论应用于解释金融市场现象。
(一)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特维斯基和卡尼曼(1981) [1]提出了期望理论,这是行为金融理论中最基本的理论。通过实验比较,他们发现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表现出非理性,他们的行为受到心理非理性的影响,他们的效用不是简单财富的函数。标准金融投资者的效用取决于财富和消费水平,而行为金融投资者的效用体现在价值函数上。期望理论的本质是投资者通常在亏损时表现出风险偏好,在盈利时表现出风险厌恶。投资者在亏损时感受到的痛苦要比获利时感受到的快乐多得多。这个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符。在期望理论中,不同的值乘以决策权而不是概率。权重0给予最不可能的事件,权重1给予最可能的事件,权重较高的给予最不可能的事件,权重较低的给予最可能的事件。金融市场中的许多异常现象可以用期望理论来合理解释。
罗伯特·希勒(2002) [2]系统阐述了从经典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的转变。他指出,虽然现代古典金融理论(MPT)在学术界占据主流地位,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金融异常质疑了古典金融理论的合理性。行为金融学综合运用现代金融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学分析金融市场主体的心理动机和行为,很好地解释和预测了金融市场中与传统金融理论相悖的异常现象。
(二)行为金融的应用
李国平(2005) [3]指出,行为金融学主要用于解释传统金融学难以解释的各种现象和投资者行为。在次贷危机之前,行为金融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整体上解释股票市场的异常现象,包括股票溢价、股票市场收益过度波动和金融泡沫的形成。(2)解释股票市场水平平均收益率的异常现象,即为什么一组或一类股票的收益率高于另一组或另一类股票的收益率。(3)解释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原因。(4)解释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5)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公司财务决策中的异常行为。
1.2.2次贷危机后行为金融研究的扩展
李邵军(2009)[4]指出,基于过度自信和锚定理论,次级产品被创造出来,为整个金融危机奠定了基础。基于羊群效应、预期理论和缺乏分散性,次贷产品迅速扩张,导致市场非理性崩溃,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市场和相关人员的不理性是金融危机爆发和市场崩溃的主要原因。
埃米利奥·阿夫戈勒斯(Emilios AVGOULES)(2009)[5]指出,次贷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国内外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的致命缺陷。他指出,华盛顿金融峰会提出的加强信息披露机制和资本充足率监管市场的计划,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金融体系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原因是这些计划都忽略了行为金融因素在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次贷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打击,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认识到行为因素在其中带来了决定性影响。因此,各国监管当局必须建立整合行为金融思想的监管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和跨境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风险防范能力。
奥古斯托·德·拉·托雷(2009) [6] 6]指出,次贷金融危机源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和情绪扩散,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理论基础的缺陷。他明确了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反周期监管等监管改革建议。
刘东民(2009)[7]从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金融监管的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经典经济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在金融监管领域的应用。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对金融监管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强调了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监管的缺陷,明确了改革的方向。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2009年a)和布鲁内尔梅尔(Brunnermeier)等人(2009年)指出,有效市场假说告诉我们,市场参与者是完全理性的,市场是有效的。金融监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消除导致市场失效的因素,让市场机制尽可能发挥其作用,而很少或根本没有监管。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市场价格信息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完全依靠市场规律来有效控制风险行为。其次,市场本身应该在好的和坏的组织之间做出选择。第三,不要监督金融创新。好的金融机构不会开发风险过大的产品。拥有足够信息的投资者只会选择他们需要的产品。金融创新是否带来价值并不取决于市场信息不完整的监管机构,而是取决于市场本身。
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传统金融理论的不足。谢平(2010)[8]指出:首先,个体市场参与者不可能完全理性。第二,计算单个市场参与者的合理性不能保证整个市场的合理性。第三,市场法律本身可能无法控制风险行为,甚至可能鼓励风险投机。第四,混合金融机构无法通过清算市场本身来解决。第五,金融创新不一定创造价值。金融危机中诞生的信用违约互换等复杂金融衍生产品存在巨大的风险缺陷。第六,市场参与者,尤其是买家,无法获得所有关于金融产品的信息。此外,金融产品的卖家可能会欺骗和隐藏买家。
1.2.3简要回顾
行为金融学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参与者身上,解释金融市场中的一些现象。缺乏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金融危机的全面分析;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现有的金融监管,国外学者开始做一些研究,但国内的方向仍然不够。
参考
[1]特维尔斯基,阿莫斯和丹尼尔卡尼曼,1981年。决策框架和选择心理学。科学,211(4481),453–458。
[2]罗伯特·J·希勒从有效市场理论到行为金融2002
[3]李国平。行为金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4]李邵军。次贷危机的解释:基于行为金融的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09(4)96-99
[5]埃米利奥·阿夫古勒斯金融监管、行为金融和全球金融危机寻找新的正统(2009)公司法研究杂志23-59
[6]奥古斯托·德·拉·托雷,世界银行和阿兰·伊兹,《世界银行监管改革:整合范例——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工作文件4842的修订版》(2009年2月)。
[7]刘东民。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监管理论:文献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第0909号工作文件
[8]谢平。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探讨。[·杰]。金融研究。2009(2)
[9]巴纳吉,阿比吉特五世,1992年。《羊群行为的简单模型》。《经济学季刊》,107(3),797–817。
[10] BARBERIS,Nicholas,黄明和Tano SANTOS,2001年。前景理论和资产价格。经济学季刊,116(1),1–53。
[11]巴伯里斯·尼古拉斯、安德烈·施莱弗和罗伯特·维斯尼,1998年。投资者情绪模型。金融经济学杂志,49(3),307–343。
[12]巴伯里斯,尼古拉斯·c和理查德·泰勒,2003年。行为金融学综述。作者:乔治·康斯坦丁内斯库,米尔顿·哈里斯和蕾妮·斯图兹编辑。金融经济学手册:1B卷,金融市场和资产定价。埃尔塞维尔北荷兰,第18章,第1053-1128页。BASU,苏迪普塔,1997年。保守主义
[13]德·邦德,沃纳·法姆和理查德·泰勒,1985年。股市反应过度了吗?金融杂志,40(3),793–805。
[14]德邦德,沃纳·法姆和理查德·泰勒,1987年。投资者过度反应和股市季节性的进一步证据。金融杂志,42(3),557-581
[15] FAMA,尤金·福尔,1998。市场效率、长期回报和行为金融。金融经济学杂志,49(3),283–306。
[16]吉洛维奇,托马斯,戴尔格里芬和丹尼尔卡尼曼编辑。,2002年。启发式和偏见:直觉判断心理学。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格林布拉特、马克和马蒂·凯洛哈尔居,
[17]卡尼曼,丹尼尔和阿莫斯·特维尔斯基,1979年。前景理论:风险决策分析。计量经济学,47(2),263–292。
[18]卡尼曼,丹尼尔,保罗·斯洛维奇和阿莫斯·特维尔斯基编辑。,1982年。不确定性启发和偏见下的判断。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
[19]苏厄尔,马丁,2001年。行为金融。http://www.behaviouralfinance.net/.
[20] SHEFRIN,Hersh,2000年。超越贪婪和恐惧:理解行为金融和投资心理学。财务管理协会。调查和综合系列。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21]席勒,罗伯特·杰,2009。动物精神。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22]施莱弗,安德烈,2000年。低效市场:行为金融导论。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
[23]特维尔斯基,阿莫斯和丹尼尔卡尼曼,1986年。理性选择与决策框架。商业杂志,59(S4),S251–S278..
[24]金融监管中的情感影响分析:超越成本效益分析。
[25]大卫·赫希利弗作为金融监管驱动者的心理偏见欧洲金融管理
[26]凯特·雷维斯,《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贪婪、恐惧和寡头的角色》,麻省理工学院。本作品在创作共用属性-非商业性-无衍生作品3.0未发布许可下获得许可。
[27]罗伯特·J·希勒从有效市场理论到行为金融2002
[28]席勒,罗伯特J. 1989。市场波动,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马萨诸塞州剑桥。
[29]席勒,罗伯特J. 2000(b)“衡量泡沫预期和投资者信心”。心理学和金融市场杂志,1,49-60。
[30]兰格沃特,唐纳德,驯服股票市场的动物精神:证券监管的行为方法,伯克利法律和经济学项目,工作文件系列04-15-2002
[31]安德里亚斯公园哈米德萨沃里安有效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2009年5月29日
[32]罗斯·韦默斯共同基金羊群行为及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金融杂志》。卷,丽芙,第2期,1999年4月。
[33]史蒂文·施瓦茨保护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的教训杜克法学院法律研究论文系列第175期,2007年11月
[34]王家生。西方行为金融理论述评[。山东社会科学。2009(5)88-90
[35]李弘文。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反周期政策探讨[。金融研究。2009(7)7-24
[36]蒋百令,肖本华。货币政策、有限理性与住房信贷低定价[。江西社会科学。2009.(4)96-99
[[37]赵敬梅和吴凤云。非理性博弈: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监管[。宏观经济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