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在职硕士论文:关于家庭暴力和女性犯罪的法律硕士论文(开篇报告)

论文范文在职硕士论文:关于家庭暴力和女性犯罪的法律硕士论文(开篇报告)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家庭暴力,女性,犯罪
论文概述:

本文为家庭暴力及女性犯罪的法学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经博士论文网(http://www.sblunwen.com/)专业组修改提供。本文侧重于犯罪学领域,涉及部分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知识。

论文正文:

本文是由专业团队修订和提供的关于家庭暴力和女性犯罪的法律硕士论文的开篇报告。这篇文章侧重于犯罪学,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本文运用文献检索和调查分析的方法,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家庭暴力和女性犯罪的现象和原因,以及女性成为家庭暴力实施者的原因。

研究范围:
侧重于犯罪学,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一些知识。
论文题目:
家庭暴力和女性犯罪调查与分析
论文来源:
法院工作中遇到的女性犯罪案件;
被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和《女子监狱》感动。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检索和调查分析的方法,阐述了我国家庭暴力和女性犯罪现象及其成因。
结合相关学科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
一个理性的结论是通过纯粹客观的描述得出的。
论文的切入点(本文的核心):
不仅仅讨论家庭暴力或女性犯罪,而是将两者结合起来。
面对家庭暴力,妇女本身如何才能避免以恶报恶?
解释为什么妇女成为家庭暴力的肇事者?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细致的调查和细致的分析,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家庭暴力现状,给人们敲响了这一社会现象的警钟。
使用实证方法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便了解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在特定社会状况和家庭环境下努力保护其权益的方向。
把握当代中国女性犯罪的现状和新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家庭暴力引发的女性犯罪进行理论分析,努力探索控制女性犯罪的社会策略以及中国女性自身如何避免犯罪。
进一步探索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逐步根除错误观念,减轻女性精神痛苦,实现改造罪犯的目标。
加强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完善女性犯罪的司法救济和相关部门的干预机制,加强中国的反家庭暴力制度。
国内外研究趋势:
在国际上,犯罪学的创始人切萨雷·龙勃罗梭深入1895年关押女囚犯的监狱,在《犯罪论》中观察并对女性犯罪进行了最早的人类学分析。据信,妇女犯罪率低的原因与她们的\"身体发育不良、女性本性、身体和个性特征\"有关。此后,许多学者从社会性、生理学等不同角度研究女性犯罪,并对切萨雷·龙勃罗梭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发展。现阶段,犯罪学相关著作中也出现了关于女性犯罪的专门章节。一支专门研究女性犯罪的新军已经出现,现代生物学校、现代社会学校和女权主义学校等研究型学校相继出现。然而,对家庭暴力的研究随着对妇女权利的不断关注和呼吁而出现。尤其是以妇女解放为核心的第二次妇女运动在西方蓬勃发展,妇女权益日益完善,国际反家庭暴力体系逐步成熟。此外,有关国际组织通过了一系列保护妇女权益的条约,国际交流得到加强。
国内方面。一方面,由于过去女性犯罪在中国所占比例很小,所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上个世纪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本关于“女性犯罪学”的专著,但其研究大多借鉴了国外的研究理论,过于抽象。家庭暴力现象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很少暴露在阳光下。直到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之后,家庭暴力问题才得到普遍关注。然而,反家庭暴力立法从未被列入议程。另一方面,全国妇联等组织加强了对妇女权益的保护,相继颁布了《妇女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近年来也将“女性犯罪和家庭暴力”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课题。

论文结构:
前言——为什么?目录——如何写它;前言——主要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主题——写什么?
第一章讨论家庭暴力的相关内容,重点分析家庭暴力的概念和特征。考虑到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并造成或可能造成身体、精神、财产或性伤害或痛苦的任何暴力或暴力形式的行为;家庭暴力的类型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本文阐述了当前社会形势下家庭暴力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所谓的“冷暴力”现象,并讨论了为什么会发生家庭暴力、暴力是否应包括在酷刑范围内、暴力的定义是否应是强制性的以及如何界定标准。
第二章主要调查和分析了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根据调查,本文分析了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原因和后果,特别是所谓的“第三方”和“第四人”现象对家庭暴力引发的影响。在讨论家庭暴力的后果时,它引出了本文要讨论的另一个主题——女性犯罪。
第三章调查和分析中国妇女所犯罪行,重点是妇女因家庭暴力所犯罪行。它不仅包括由妇女实施的家庭暴力所造成的犯罪,也包括作为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妇女实施的犯罪,这种犯罪被称为\"邪恶逆转\"。此外,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理学等方面分析了这两种情况下女性家庭暴力或“逆反”的深层次原因,阐述了社会化过程中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增加、性别刻板印象、家庭规范实际弱化、人际交往紧张、整体需求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女性内化人格和外化行为的不利影响。
以上两章需要分析找到的确切数据和接触到的实际案例,因此无法在开幕报告中全面展开。
第四章预防和处理家庭暴力下的女性犯罪是本研究的目的地。遏制犯罪就是预防和纠正犯罪。本文认为:(1)妇女应当学会如何识别暴力的迹象,即她们应当对这一现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且应当在暴力发生时寻求社会或司法救济,以防止暴力的逐步升级。(2)借鉴西方国家和台湾《家庭暴力预防法》的经验,中国应从反家庭暴力立法入手,加强反家庭暴力制度,注重保护人权的价值目标。并有针对性地改革现有的民事和刑事法律制度,可以考虑引进一些国外民事保护令和司法分离制度,但具体操作时,要严格把握,及时救助家庭暴力受害者,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3)妇女应努力避免家庭暴力和犯罪,并通过各种手段克服自己的个性和身体弱点。(4)完善现有监狱教育改革机制,将监狱改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监狱应根据女性的特点和女性犯罪的具体情况,重点从情感和心理上改造女性罪犯,从身体和心理上治愈她们。女囚犯出狱后,社会应该给予她们相应的帮助。作为一个社会系统项目,除了法律监管之外,还需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国际共同努力。

结论
建议书目:
国务院《中国妇女状况》(1994年)
童欣,《女性犯罪分析》(重庆出版社,1996年)
辛童,《女性犯罪分析》(北京金城出版社,1993年)
刘向东,《女性犯罪研究》(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康树华、刘灿普、赵科,《女性犯罪论》(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黄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蔡京译《避免家庭暴力》(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
周伟文《沉默的女性:性别视角中的家庭暴力》(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吴昌珍、杨大文《预防家庭暴力研究》(大众出版社,2000年)
(美国)贾尼斯·E .任希《女性人权——国家与国际视角》 2001年)
荣魏一和黄磊,“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国际视角和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法院89年家庭暴力防控法研究系列” ,民国十月,法院出版了
徐广国《社会心理学》(台北吴楠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

参见硕士论文
“家庭暴力研究”(硕士论文)、张莉论文
“家庭暴力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硕士论文)、范庆勇论文
“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硕士论文)、吴曼峰论文
“女性罪犯的人格、应对方式、情境因素和犯罪行为研究”(博士论文)、杨方慧论文。

本文由-group修订和提供,更多的专业和服务可以咨询本网站的客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