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城市适应视角下合适的农民教育机构的建立

论文范文城市适应视角下合适的农民教育机构的建立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农民工,城市,新生代
论文概述:

职业教育论文:城市适应视角下的适切型农民教育机构的创建 硕士毕业论文中心,硕士论文组整理提供,本文阐述了城市适应视角下的适切型农民教育机构的创建

论文正文:

职业教育论文:城市适应视角下合适的农民教育机构的建立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的大力推进,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必须面对的城市适应问题。所谓“城市适应”,是指移民在身份、角色、地位、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会心理等方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1]。据此,所谓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是指农民工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会心理等方面适应城市环境的过程。并从城市环境中获取资源以生存和改善。

事实上,农民工在适应城市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给农民教育机构农民工培训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紧迫性。

一、农民工城市适应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收入边缘化。

尽管农民工的经济收入高于农民工,但仍存在较大差距,低于正规城市劳动者。此外,尽管移徙工人的人数在过去十年中有所增加,但他们的地位仍然低于正式的城市工人。蒋丽华2001年对河北136名农民工的调查显示:“月平均工资在200元以下14人,201-300元54人,301-500元49人,501-800元12人,801元以上7人”[2。这样的经济收入水平只能使他们在必要的农村家庭补贴之外维持自己的生存,而2010年深圳的调查显示:

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是1838英镑。6元,只有37%的人收入超过1800元[3],这远远低于深圳在职职工4200元的平均月薪。他们只能维持他们的最低生活水平,但他们不能享受城市普通工人可以享受的各种福利补贴。这样,他们只能过着极其简单和悲惨的生活,食物、住房和衣服都很差,基本上与娱乐、教育和社交隔绝。因此,移徙工人仍然面临低工资造成的边缘化和生存困难。

2.人际沟通的同质化。

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城中村”已经出现在许多城市,“浙江村”、“安徽村”出现在北京,“河南村”出现在南京……这些基于地理和血缘关系的农民工集群也体现了农民工机械团结和人际交往的地理性、同质性和单一性特征。这反映在他们外出工作时,他们经常“带亲戚、朋友和朋友,邻居帮助邻居”。

找工作。“对济南市农民工的调查显示,他们在这里工作的主要信息是由他们的亲友提供的,占75%。82%。[4]。然而,朱考金的调查显示,当农民工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63。3%寻求村民和朋友,17。5%寻求父母,10%。4%的人在南京寻找亲人,只有2.6%的人关注政府和社会救济措施。“这种人际交流使农民工远离城市,与城市居民保持隔离状态:他们不了解城市和城市居民,也不知道如何与城市居民交流。因此,尽管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过客心理”被淡化了很多,但在2010年深圳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中,只有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愿意回归。然而,99%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愿意留下来。然而,由于他们人际交往的单一性,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减弱,导致他们在城市中的不适应。

3.这座城市适应了肤浅化。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过程实际上是指农民工进入城市后掌握城市的行为准则、毕业论文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以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包括社会适应和心理适应。对一个城市人来说,城市化进程可以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容易地获得。然而,对于农民工来说,从通常的农村生活习惯、文化规范和价值体系向陌生的城市生活习惯、文化规范和价值体系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甚至是回避或重复的过程。因此,虽然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融入城市的意识,并且“从农村进入城市的第一天,他们就开始了通过城市社会化、城市社会背景知识和文化符号的积累来适应城市社会的过程”,但是由于转型的困难,他们的城市适应表现出肤浅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就服装而言,他们很容易受到城市人的影响。在语言方面,他们倾向于模仿当地城市的语言。在交流和交通方面,人们也很容易接受城市人的方式。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和休闲方式也与城市居民相近:偶尔他们会去迪斯科舞厅唱卡拉ok歌,去网吧聊天或玩游戏。

然而,他们很难真正适应城市,这表现在城市生活习惯的形成困难、契约和规则意识薄弱等方面。所谓的城市生活习惯很难形成,也就是说很难形成在车站排队上车、从银行取钱、与前面的人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大声说话、不挖鼻孔、不闯红灯、不打听和传播他人隐私、饭前饭后洗手等习惯。所谓合同和规则意识薄弱,往往是指缺乏现代社会特有的法律意识、合同意识、纪律意识和时间意识。例如,一旦一些移徙工人找到更适合他们的工作或对他们目前的工作不满意,他们往往会频繁更换工作,而不管他们已经签订了合同。一些农民工工作努力,但他们喜欢随意和散漫。他们经常不满意公司严肃刻板的工作制度。一些农民工盲目团结,盲目强调所谓的忠诚,喜欢一起进退,甚至在同伴或村民犯罪后提供资金或其他帮助。最明显的是,在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他们往往想不到或不想采取合法的方式。例如,拖欠工资后,他们除了忍气吞声之外,还喜欢通过非法渠道结清欠款。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事件发生,如工资“跳楼”、工资集体“拦路”、工资劫持等。

4.心理问题的多样化。

进入城市的移徙工人不仅意味着空之间的变化,这使他们离开自己的土地和房屋,失去熟悉的地理位置空,他们往往生活在一个没有固定地点的城市或有限的空,经常感到依赖他人并漂浮在城市上方。这也意味着他们所面临的交流方式、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与以前的村庄有了很大的变化。城乡两种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差异震惊和分裂了农民工,使他们失去了熟悉的社会支持网络和心理支持环境。空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变化和下降导致许多农民工出现恐惧、孤独、困惑和抗拒等心理问题。

根据调查,“30。1%的人认为他们“总是担心被欺骗”,24。9%的人感到孤独,19。3%的人觉得不安全,18。9%的人选择“不知道该做什么,总是感到困惑”,15。2%的人总是害怕被欺负,13。5%的人感到受歧视,6.6%的人对城市居民感到厌恶”。经济富裕、交流内向、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以及城市和城市居民对它们的不完全接受,都使他们在心理上缺乏归属感。与此同时,他们形成了自卑感、消极感、冲动感、混日子感、孤独感、抱怨感、不平衡感,甚至恐惧和排斥感。这种消极心态可能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甚至使一些农民工产生仇恨和抗拒。虽然有人说一些媒体有妖魔化农民工的倾向,但近年来农民工的犯罪率一直在上升是不争的事实。据北京顺义法院统计,2010年1月,“新生代农民工占所有刑事案件被告总数的39%,比去年同期增长60.7%。

第二,城市适应视角下的农民工培训应对策略。

事实上,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也是一个从传统国家到现代国家、从农业国家到工业国家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农民工也面临着“人的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农民教育机构必须从城市适应的角度对农民工培训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1.提供同等重视就业和发展的技能培训。“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农民工占第二产业雇员的58%,占第三产业雇员的52%。加工制造业68%的雇员和建筑业80%的雇员。尤其是在建筑业和加工业,他们几乎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首选。在封闭的建筑工地和工厂里,他们“只看到灰尘和沙子、钢筋、水泥和机器”。然而,与此同时,山西省2011年1月6日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建筑业和餐饮业的就业比例呈下降趋势,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都希望增加工作经验,以利于未来发展。然而,深圳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38。2%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来年创业。在要求的培训中,有55项。9%的新一代希望接受创业知识培训。就他们对未来的期望而言,37.6%的新一代人想回家创业。因此,在农民工培训课程中,除了与他们的就业密切相关的“高金含量”技能外,还有与他们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如管理技能、创业技能、商业技能等。,也应该提供。

2.鼓励异质交流,而不反对同质交流。事实上,鼓励异质交流实际上是希望他们走出当地社会,通过与城市居民和社区的交流加快融入城市。调查显示,80后农民工与80前农民工相比,表现出广泛的社会交往和明显的交往对象变化。[10]但唯一没有变化的是,他们仍然以同质交往为主要交往特征,这不利于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和适应城市。因此,农民工培训应开设城市人际交往课。建议邀请一些城市居民参加培训班,这样他们就可以消除相互孤立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应该消除“我不如城市人”、“城市人对我们非常排斥”等负面评价,形成良性互动交流。

3.开展“市场条件”和“新公民”教育。所谓的“城市感觉”教育是为了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亲和力和责任感。在对农民工的调查中,虽然农民工对城市中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和主要景点并不陌生,但他们整体封闭的生活方式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了解城市,更不用说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这很容易让人感受到外在和过往。

所谓“新公民”教育,就是在“我是城市的一员”的身份教育基础上进行城市化和现代化教育。一方面,它是培养城市生活的习惯。同时,要加强法制观念、契约意识、守法教育和时间效率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权益意识和平等意识。应该说,如何开展“新公民教育”应该成为农民工培训的主要内容,因为它决定了农民工最终能否真正融入城市。

4.开展积极的心理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一切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让城市农民工有一个良好的积极态度也应该成为农民工培训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充分利用人们的内部群体动机,鼓励同质沟通和异质沟通的结合,使他们形成以追求温暖亲密的人际沟通为目标并愿意与他人合作的行为动机。因此,对农民工积极心理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也应尽快展开和实施,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的顺利实施,减少农民工心理问题引发的城市适应不良和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论文:从城市适应的角度建立一个合适的农民教育机构是由纸网博士(Dr. paper net)负责的,论文中心会为你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