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中国流通产业发展之我见

论文范文中国流通产业发展之我见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流通,商品流通,发展
论文概述:

本论文主要从中国流通业的现状、重大举措、发展意义、战略目标四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对中国流通业的寄望。此文是由硕博论文网毕业论文中心整理推荐的。

论文正文:

中国流通产业发展之我见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流通产业的现状、主要措施、发展意义和战略目标,最后对中国流通产业提出了希望。本文由硕博纸网毕业论文中心编写和推荐。

关键词:中国流通产业;工业发展;发展目标经济全球化

一、中国流通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3%。199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113亿元,比1979年增长17.3倍。随着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流通产业本身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

首先,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了多经济成分、多管理、多渠道的流通格局。商品价格基本放开,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本作用显著增强。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公开性和公平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第二,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首先,连锁经营的浪潮方兴未艾。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入这种管理组织形式,此后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9年底,中国有1000多家连锁机构和20000多家分店,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约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与此同时,中国的商品批发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并已成为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国家统计局1999年联合进行的一项快速调查,截至1999年6月底,中国有近6万个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包括批发和零售交易市场)。1998年,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为21086.8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2.3%,国内生产总值的26.5%。全国约有9000个商品批发市场,约占同期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的80%。全国已形成一批规模大、辐射功能强、带动效应强的重点骨干市场。此外,流通主体正在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竞争实力逐年增强。目前,我国有大量的贸易团体。除了传统的批发贸易商之外,以海尔和联想为代表的一些生产厂商也直接进入流通领域,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和销售系统,实施了工贸一体化管理,成为重要的流通主体。各种市场中介组织逐渐发展起来。经纪公司、快递公司、报关服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机构不断涌现,商品流通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第三,流通产业开放加快。1992年,中国政府在商业领域进行了对外开放试点。迄今为止,已有300多家外资企业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一些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如Vuormaa、麦德龙和家乐福相继登陆。超市、便利商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店和会员制大卖场采用了各种新的商业形式、形式和经营模式。外资企业的广泛进入表明中国的商品流通已经开始融入国际市场。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提升了国内流通行业的组织管理水平,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种形式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使得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飞跃和快速扩张。

第四,流通现代化已经开始。主要原因是商业设施投资的规模和建设不断发展。各种商品交易市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加工仓储中心相继建立。他们在流通中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物流系统的建设推动着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的发展。采用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了流通业务的自动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电子计算机、条形码和邮政系统等现代信息处理方法逐渐被采用。流通业逐渐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柜台销售和经验管理转向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经营。该行业的资本和技术含量有所增加。深圳、上海、天津等地已经开始建立物流基地,通过规划和多渠道投资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第二,流通产业化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大举措
在未来时期,经济全球化将呈现以下新特点:第一,跨国公司突破了反垄断法的约束,全球并购规模不断扩大,涉及更多领域。第二,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交通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形成了时间和价格相联系的国际金融贸易网络。第三,世贸组织、国际政策协调小组和区域经济组织等多边组织将通过全球范围和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安排,在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加快我国流通产业化发展迫在眉睫。

首先,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为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空。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传统产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仍然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丰富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在整个国际分工中,中国正逐渐成为许多工业产品的世界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加工基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国之一。如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从工业强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是我们面临的任务。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最大的市场仍将是传统产业,这客观上为商品流通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空同时也提出了产业化的要求。建立全球业务流程和物流网络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匹配,还需要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更新,因此流通产业化势在必行。

第二,流通产业化是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流通产业化有两层含义:较低的流通成本和较高的增值服务。核心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制造业的现状来看,长期以来,中国在传统体制下实行产销分离、内外贸易分离的管理体制,这不仅与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也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缺陷和先天不足。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流通对生产的限制越来越明显。中国与世界在分销服务领域的差距远大于生产技术领域,但由于国内市场在这一领域的保护,这一矛盾并没有完全暴露出来。
分销服务实际上是现代商品流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分销服务不仅提供商品,还提供服务,其内容涵盖整个流通过程。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分销服务已成为产品增值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比重不断上升,分销服务正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跨国公司采用的重要竞争策略之一是通过在销售过程中提供各种服务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竞争力,使客户难以离开供应商,同时也使新的竞争对手难以进入这一领域。因此,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分销服务在商品流通领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谁通过领先的技术和网络业务路线控制分销渠道,谁就能赢得竞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将更加突出。服务竞争已经成为行业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增值也是行业利润的重要来源。面对新的国际分工和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为了增强我国经济的综合实力,我们不仅要继续引进技术和改进管理,还要大力推进流通产业化。

第三,从商业服务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商业在现代化初期面临着商业全球化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传统商业企业基本上仍然是在相对封闭、狭窄的市场中开展经营活动,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低、市场适应性差、流通设施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生产组织和服务能力薄弱。以现代商品流通标准衡量,它们总体上仍处于传统的商业阶段。加入世贸组织后,制造业的传统零售批发服务和分销服务活动都面临着国际流通产业的竞争。甚至国内市场也成了国际竞争的舞台。在与跨国公司和外国企业的竞争中,赢家和输家只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来最大化流通效率和最小化流通成本。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国流通产业必须加快产业现代化进程,这是中国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唯一选择。

3.加快商品流通产业化对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7%,人均国民收入从250美元增加到近8001.4亿美元,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工业化达到新水平。然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工业化进程还远未完成。为了促进中国工业化和实现下一个经济增长目标,必须加快流通产业化进程。

首先,流通产业化是产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前提。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们经历了流通现代化阶段。例如,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启动了三个流通现代化五年计划,旨在支持和促进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也遵循了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流通产业化水平,为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实现外向型发展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虽然工业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相比之下,流通产业化水平滞后于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流通设施、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方面,基本采用了原有的一套。管理分散、管理落后、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以物流成本为例。据相关统计,美国全年物流成本为80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德国的物流成本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中国为30%。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第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来看,商品流通是第三产业的主体,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后工业时代,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已成为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流通产业的第一次发展可以带动第三产业。

四、制定赶超目标的发展战略

电子商务为流通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机遇和可能性。首先,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成长模式。在传统商业模式中,流通效率和竞争优势主要通过经营规模和管理技术来实现,而规模和技术主要由资本实力的竞争来决定。电子商务所依赖的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打破了以往的经济增长规律。它的核心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比特对原子的替代,也就是说,数字的传输已经取代了相当一部分传统的物质运动和信息交换方法,并且已经取代了人们必须付出大量时间和交易成本的面对面交流。电子商务的经济性和有效利用及时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规则和企业经营方式。虚拟企业可以用更少的资本建立自己的网络帝国。规模经济的神话已经被打破,中小型企业仍然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大型企业竞争。

第二,流通服务业具有优势。从商品流通行业本身的特点来看,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成本和服务成本在整个经营活动中的比重明显大于其他行业。电子商务从根本上改变了销售活动的方式。企业不需要建造实体商业建筑来实现自己的销售,制造商也不需要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来销售自己的产品,从而大大节省了流通人力物力。同时,它还可以大大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与传统流通模式相比,新的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无疑更具竞争力。

由于流通方式的重大技术变革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不断扩张,相对落后的国家在流通产业化过程中不需要一步一步地跟随他人,走自己走过的道路。相反,他们可以选择更高的起点,用新的技术手段和企业模式赶上发达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中国现有的电子商务实践来看,流通业完全有能力也有可能实现这样的发展。在民航票务和旅游服务网站系统方面,中国几乎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时起步,水平基本相似。这些服务领域电子商务的顺利启动为商品流通行业选择高起点、跨越式发展模式提供了参考,也表明完全有可能迎头赶上。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跨越式发展是有条件的。在赶超他人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补救工作,为赶超他人创造条件。商业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中国商品流通产业的现代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努力在5-10年内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我国流通产业利用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和基本条件、技术环境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为传统商业提供系统和技术环境,提高流通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