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苏轼对杜甫题画诗的继承和发展

论文范文苏轼对杜甫题画诗的继承和发展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杜甫,苏轼,议论
论文概述:

这篇论文探讨的是苏轼如何继承发展杜甫的题画诗这个问题,主要从借题画发议论、寓个人感慨、发表画艺观三个角度来论述。本论文由硕博论文网毕业论文中心文学论文频道整理推

论文正文:

前言:本文论述苏轼如何继承和发展杜甫的题画诗。主要从与绘画讨论、表达个人情感、发表艺术观点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本论文由硕博论文网毕业论文中心文献论文频道组织推荐。

苏轼对杜甫题画诗的继承和发展

绘画诗一般是指画家或观众对绘画的题材、内容、思想或风格有感觉的诗歌。它可以包括绘画评论和独立于图画的绘画作品。诗人经常在绘画诗中表达他们个人的生活感受,反映他们的家乡思想,或者分析绘画风格。这些画中的诗不一定都是画中的。
题画诗可能存在于唐代以前的六朝时期,但当时它们基本上描述了题画诗的内容,并没有反映诗人对题画诗的感受,所以它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题画诗。清代,沈德潜在《说诗吐词》中说:“唐朝以前从未见过题画诗,是老杜创造了这种风格。”虽然有道理,但似乎是绝对的。清代王时珍的《蚕尾集》说......六朝题画诗极为罕见。繁荣的唐朝就像李太白这一代,其中一个不太好。......杜子美最初是为画松木、马、鹰、风景等主要文章而创作的,寻找奇异的世纪,用笔来补充自然。......子美在建国方面做得很好。”这种说法更科学。杜甫之前,有宋文志、陈子昂、李白和当涂赵颜的题画诗。杜甫的题画诗比前一代诗人多空。总共有20个问题和22首歌,是唐代最大的。明朝时,胡应麟说:“题画诗是杜甫写的,唐代没有后继者”,这是事实。
但是在宋代,当艺术仍然流行的时候,绘画艺术非常繁荣。从皇帝和将军到普通人,热爱绘画和绘画的人占了上风,工作和绘画出色的人无处不在。然而,关于绘画的诗产生了,并变得极其繁荣。北宋诗人中,苏轼的题画诗尤为耀眼,数量空前。根据清代王高雯的注释,孔范蠡的《苏轼诗》共画诗102首,诗157首,是苏轼之前画诗总数的五倍多。苏轼的题画诗在许多方面都受到了杜甫题画诗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以下几点。

1。借助绘画来探讨
杜甫的题画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一切方法都是以不粘画为基础的”。例如,当画马和鹰时,人们必须谈论真正的马和鹰。后代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另一个例子是山水画。那些有地名的人必须写下拜访和表达敬意的意思。如果有事实能与画中的人物保持一致,它们肯定会传达认识人和讨论世界的想法。”所谓“不粘绘画理论”,实际上是用这个话题来表达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评论甚至评论。例如,在他的《田豫表图格》中:
我听说皇帝的马走了几千英里,但今天的照片什么都没有。雄而出众,君尾晓梢北风是什么意思。头发是绿色和浅绿色的,有黄色的耳朵和紫色的眼睛。纠正的性质已经改变。卓·田丽·顾森开创了他的事业...岁月,空形影不离,他没有理由前进。现在没有骚裹和华乾,也没有王良伯乐死或不死的时候。在诗的前半部分,画中的马是活泼的,有着生动的眼睛和自然的骨骼。然而,最后一句话包含了一个讨论,介绍你自己是一匹好马的知心朋友。如果没有他自己的“伯乐”,这匹马早就死了,谁会为它歌唱呢?
巧合的是,苏轼在他的题画诗中也有这样的评论。看他的《汉干十四匹马》:
两匹马有八个蹄子,两匹马有相同的脖子和尾巴。当一匹马以前被养大两次时,它会避免抱怨。老胡子Xi官骑而顾,原名马通马语。在那之后,有八匹马可以喝水和散步,如果亲吻稍微流一下,就会有声音。前者从吉吉的森林鹤里出来,而后者想摸摸鹤,啄它。龙的最后一匹马,不是嘶嘶一动不动的尾巴摇着风。韩生的马画真是一匹马,紫苏的诗就像画一样。没有所谓的“伯乐”或“汉”。谁应该读这首诗和这幅画?
在这首诗的结尾,有一句评论说,“世界上没有音乐或朝鲜。谁应该看看这首诗和这幅画?”韩干的画马几乎没有知心朋友,这也是一个感叹。他自己就是他的知心朋友。他和杜甫的曲调相同,反映了人才被埋没的现实。
此外,杜甫的许多题画诗还包括对国家大事和当前政治的评论,如《题画集》:
已故皇帝统治着马玉华,艺术家们以各种姿势对他进行了模仿。有一天,他们把他带到红色大理石楼梯上,一股上升的风,然后,将军,命令他继续你的工作,你把你所有的生命集中在一块丝绸上。过一会儿,九条沉重的龙就会出现,所有的马都会被冲走空。玉花丛图,如真马倒挂在皇帝床上,马的床挂在地图上,而站在真马面前的军衔是一样的。皇帝用微笑和礼物奖励你,而种马的军官和士兵们则四处闲逛并凝视着你...然而你却在这里,徘徊在混乱的世界里,不时画一些琐碎的路人。人们用他们的眼白来记录你的情况,没有人比你更纯洁,没有人比你更穷。在记录中读到,从最早的时候起,营地的泥土就整天围着他的身体。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道,曹坝的画很好。那时他很出名。画中的马“清洗了所有年龄的马空”赢得了无数奖励。今天,他穷困潦倒,但他却被老百姓看不起。正如明代的杨慎所说,“一切都是用来传递感情的”,充分揭示了安史之乱对人才的破坏。另一个例子是他的《杨戬又画十二只鹰》这首诗的第一部分是关于鹰的能力,而后一部分说,“当战斗的时间少了,真正的骨头是老崔章。为你除掉毛拉就是推卸责任。”老鹰应该帮助人们捕捉猎物,但是在战争时期谁有空闲时间去打猎呢?不管鹰有多能干,它只会被埋葬。正如邱赵奥评论“写一幅鹰的图画,而世界对混乱的治理和身体的使用都包含在其中”,他对当前形势的评论也是如此。
苏轼的题画诗对当今政治的评论越来越多。例如,在两首歌曲《陈季常嫁给朱陈村》中的一首:
何念古和陆丹青画了朱陈的结婚照。我听说一个村子只有两个姓。我不想买崔或陆。我是朱先生的老使节,建议耿先生进入兴化村。现在这里的风景堪比绘画,县政府官员敦促人们晚上敲门。
这幅画是由一位著名的画家根据白居易的《朱陈村诗》画的。原诗说朱陈村位于徐州谷峰县。它离县城很远,几乎没有什么公务。它没有重税和徭役。这座山的民俗淳朴。这两个家庭结婚了。诗人悲叹公务旅行的艰辛,深深羡慕村民们安居乐业。另一方面,苏轼从古代农村的稳定和富裕,想到了当前非同寻常的收藏,日夜催促,以及农村的萧条和破坏。事实上,它包含了诗人对当前政治的讽刺和评论。
从题画诗的讨论来看,苏轼的题画诗确实与杜甫的诗是一脉相承的。

2。通过绘画,生活中有许多遗憾。诗人经常触摸这个场合,通过绘画和诗歌来表达他们的遗憾。杜甫的《凤县刘绍夫山水障碍歌新画》是刘绍夫的一首诗,因山水之美而隐逸。上面写着:“我只生活在泥地里,从现在开始绿色的鞋子和布袜”。这衬托出这幅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画。事实上,它也是“看着这幅画,思考我生活的外部”(邱赵奥的话)。这反映了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另一个例子是“杨健画十二只鹰”,上面写着:
冯绍正最近可以画猛禽。明朝出版这幅画时,没有一幅是流传下来的。他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有着清晰的头脑和方向。这种疾病禁止快马,激怒了一万人的敌人。那时,没有材料,所有的中学都使用了强大的力量。明代的王思懿评论道:“这首诗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天才和野心不会出现,它在鹰身上茁壮成长。”鹰的命运就像诗人的命运。不管他年轻时有多“生气”,这个世界“万物都是强大的”,而他又老又没用。这是诗人的感叹。

苏轼题画诗较多,原因和兴趣比杜甫题画诗更强烈。这是苏轼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是宋诗的一大特色。例如,在《王金清藏彩山两首诗》中,淡绿飘渺的英秋水墨神仙之间,漂浮空并不和谐。你一来,风就会吹走。谁会看到将军在看这座山?
谁看起来真的在撤退,谁想在无路可逃时跟随?素云反驳晨光的泄露,只看到红色的山涧和蓝色的天空。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李思训绘画《七彩山》的美丽景色。后者在韩愈的《岩石》中使用了“溪山绿紫,万物通明”的意思,实际上表达了韩愈“哀叹故土不归”的感叹,只是杜理科复看了刘少复的山水画后的隐逸感。
与杜甫表达个人情感的题画诗不同,苏轼的题画诗往往从情感上升到哲学或推理兴趣。例如,《王定国集·彩山上王金清两首诗》写道:
白发四老人。你经商过吗?请在你的纸上给我照张相。山里什么都没有,老木和泥土都很顽固。因为阳光,峡谷里到处都是斑点。我的心空与温柔无关。如果你看着古老的井水,一切都会回到你身边。
当你回到山脊的北部时,首先会下雪。我还在长江以南看过五次春天,并给王武子发了一条信息。这三个人都是山区人。
这两首诗的第二首显然是通过题字来表达情感的。当时,苏轼被流放到黄州五年,王定国被流放到宾夕法尼亚州三年,吴金庆被流放到周俊三年。因此,“三个人都是山地人。”然而,第一个“我的心空什么都没有”和“一切回到它原来的状态”不仅是心胸开阔的词,而且显然包含着对佛教和禅宗的兴趣,这在杜甫的绘画诗中是找不到的。这是苏轼绘画诗对杜甫绘画诗继承和发展为自己诗歌的一种表现。

三。在《画诗》中发表绘画艺术观
“杜甫首创用画诗来表达艺术创作中的审美观点和经验。”就像前面引用的诗《画论》一样,整首诗欣赏曹坝的画,但不欣赏韩干的马,说:你的跟随者
韩干也同样精通于用马的所有态度来表现马。韩干绘画不能画出内心的精神,经常使刘桦马的生命失去生命。因为韩干画的马“画肉不画骨”,马无精打采。“骨头”是马的骨头。这也体现在唐代的诗风中。他的《田豫彪图格》中的骏马也是《李卓·古天森开法》。这表明他欣赏的马特别“瘦骨嶙峋”而且强壮有力。此外,杜甫的题画诗也显示了他重画的魅力。例如,《储江弓之歌·画角鹰》说:
龚楚画角鹰,杀气浓到幽。观众既贪婪又焦虑,画家也不粗心大意。这幅鹰的画像在左面,但它哀叹真正的骨头是空的。梁燕文麻雀不应该惊慌。它没有持续九天空。蒋龚楚画的鹰栩栩如生,抓住了“气”这个词。另一个例子是《杨戬再画十二只鹰》中的鹰也是“禁止快马和激怒一万敌人”。杜甫在这里的手法既夸张又想象。
苏轼、杜理科赋也表达了他对题写诗绘画艺术的看法。苏轼在绘画美学上也注重“气”,只是杜理科赋。苏轼在《王维吴道子画》中评论吴道子的画时说:“陶子真实而有力,像海浪一样广阔。当风和雨很快的时候,笔在到达之前就会被吞下去。”在明代,杨慎认为:“如果杜少陵和苏东坡的诗描写得极为贴切,那几乎只是巧合。”也就是说,他们两人都注重绘画诗中生动而威严的语气,这两者是一致的,而且都使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
然而,苏轼却没有注意杜甫题画诗中“古琦”的审美要求。在孙昕的诗《老人求见墨妙亭》中,他说:“凌渡的书法昂贵、薄而硬,这一理论尚未公之于众。矮的、长的、胖的和贫瘠的都有自己的状态。谁敢恨玉环燕子?”最初,苏轼的诗歌就像天马行空空,不受限制。因此,他认为绘画像书法一样,有自己的特点。他的《韩干木玛图》云:

在此基础上。苏轼还指出了画家绘画和文人画的区别。例如,在《观吴道子画壁》一诗中,他认为吴道子的画是画家的画,而王维的画是文人画。画家们“开始得很快”,但“望月的诗很旧,裴至攻击了孙芳”如果你今天看这幅壁画,你的诗会清晰而优雅。“也许这是一首《莫畏街》的诗,里面有画。观察赫克的画最好的解释是,画中有诗”(莫克克·兰田烟雨图)。由于杜甫本人不是画家,他从自己的个人修养和知识的角度欣赏绘画,并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然而,他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绘画上应该有什么样的成就,以及绘画的整个创作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另一方面,苏轼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的表弟文同也擅长绘画。他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有丰富的经验。例如,他在《题词与墨竹》中说,“诗中唱的关于草的圣人和人是三昧竹”,这意味着画竹必须“有信心”,只有当一个人进入三昧竹才能画它。因此,苏轼的绘画诗呈现出与杜甫截然不同的绘画艺术观,这是对杜甫接受的继承。
...我想看看开元天宝年。这八条小巷分成四十万匹马,像云和烟。白鱼是红色的,不受汉武帝的影响。龙头凤颈丑陋而优雅,奇怪的外表优雅,美德隐藏而固执。蓝眼睛的胡孩子有新鲜的手和脚,他们年轻的时候为了皇帝的闲暇刷它们。睡袍在池塘里等待3000人,红色的化妆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楼下玉螫吐冷,铜踏在汹涌的水面上。工人们舔了舔他们的钢笔和朱铅,还有曹坝的弟子韩先生。马厩里的马被雕刻成一块圆形的肉,肉上画的骨头特别难赞美,金笼头和玉绣马鞍。鞭篮雕刻并烧灼天地。不太接近自然...苏轼的诗称韩干画的马为“肉中之骨”,认为这样的马画极其明亮,普通画家无法完成。这样画出的马具有自然美。虽然他在杜甫的《绘画概论》中“马满肉圆臀”并没有指出“而是画肉,他画不出骨头”,但可以看出他与杜甫在诗歌和绘画中对“气骨”的强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