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行政法理念下的劳动教养改革

3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行政法理念下的劳动教养改革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000字
论点:劳动教养,制度,研究
论文概述:

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五十多年来,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对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劳

论文正文:

导言

1。主题背景和意义
在中国劳动教养制度建立的十大特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政治形势和经济生活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形成了基于十大传统和现实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然而,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巨大进步,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局限性及其种种弊端越来越明显。它不仅在国内理论界饱受腐败之苦,也成为国际人权斗争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立法法等一系列法律的颁布,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是成为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引起了法律界和司法界的广泛关注。纵观关于劳动教养的讨论,社会各界在以下两个方面基本达成共识:一是劳动教养制度建立50多年来,近300万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接受了教育和改造,对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教育和挽救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在立法和制度上存在诸多严重问题,与建设法治国家的发展方向不协调,需要改革。其次,有必要尽快对劳动教养制度进行立法,以改变其无法律依据的尴尬局面。
理论界的改革呼声引起了全国对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司法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起草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将劳动教养制度纳入立法计划。然而,面对劳动教养制度如何立法的重要问题,由于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不同,各种观点无法达成共识。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进程也极其缓慢,并被拖延。目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教育和纠正违法行为法》(草案)纳入中国司法改革的议程,并已进入起草和修订阶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劳动教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讨劳动教养制度性质的正确定位,并结合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措施提出一些可行的思路。
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法律实践。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滞后越来越明显。体制改革迫切需要理论创新,使劳动教养制度步入法制化轨道。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十年的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新情况、新矛不断涌现,社会保障形势复杂严峻。一)分析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探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路径,是实现法治、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总之,认真研究劳动教养制度改革与重构的各个方面,对于十个国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强人权保护、构建和谐社会、确保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由于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是一项独特的法律制度,主要文献资料来源于国内。国内理论界对劳动教养制度的相关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还成立了“劳动教养立法研究”专家起草小组,对劳动教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更具代表性的文献包括:夏宗苏主编的《劳动教养》,这是研究劳动教养制度的基础教材;俞灵芸主编的《纠正违法行为办法》是一部关于劳动教养及相关制度的专业研究。朱胡爱芝、陈兴良、张邵岩编辑了《理性与秩序——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其中包含了大量学者对十年劳动教养制度各个方面和角度的研究成果,文章类型也很丰富。这是“中国劳动教养(轻罪处罚)立法研究”项目课题组研究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在不同的期刊上也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由于十篇文章都有详细的注释,所以不会一一列出和介绍。这些著作和文章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反映了法学理论界相关学科和专家学者的代表性观点。本文特别注重收集不同的学术观点,试图总结和反思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虽然观点不同,甚至针锋相对,但这些文件和资料都是对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可行建议,为我国劳动教养立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准备和研究基础。
近年来,劳动教养个案引起了媒体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劳动教养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改革劳动教养制度势在必行。但是劳动教养制度是改革还是废除了?如果是,改革的出路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作者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检索了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发现,在一些学者强烈要求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初始阶段后,许多文章充分论证了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目前,学者们的基本共识是劳动教养制度不能简单地废除,而应该重构。所谓重建,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有的制度在立法上合法化,并使其披上法律外衣。它是对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扬弃,是从理论基础到实践操作的转变。(因此,本文将不重复该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进行改革上。要找到合理的改革路径,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劳动教养的性质,这关系到改造后适用程序的设置,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前,理论界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改革的道路应该走向司法,二是改革应该继续以行政为导向。近年来研究劳动教养制度的学者大多来自刑法领域,对司法有很高的要求。作者仔细研究了这一观点,认为司法化并不适合作为最佳方案。与此同时,在立法领域,司法化的理念遭到相关部门的抵制,在实践领域尚未得到认可。笔者在查阅了所有研究资料和理论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从行政视角重构劳动教养制度的思路,并对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一)研究方法
近年来,关于劳动教养制度的研究方法发生了变化,从过去只使用一种注释的方法转向对制度的反思性研究,从大大提高了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劳动教养制度改革涉及立法理念、组织设置、职能分配等诸多问题。对于像十号这样复杂而又有争议的问题,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可以使我们研究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而不混乱,可以准确地还原问题的本质含义,并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解决问题。具体而言,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解释学方法
是系统选题的最基本的法律研究方法。本文在介绍劳动教养的概念和目的时,运用了法律解释的方法来解释相关法律文本的内容意义和法律效力。
2。历史研究方法[劳动教养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在其变化和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历史合理性。本文回顾和梳理了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它不仅仅是汲取人们的智慧,而是希望通过历史研究方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找出劳动教养性质的历史演变,从源头上分析劳动教养性质的现状,从而为重构后的劳动教养制度做出更加合理的定位。劳动教养制度的性质反映了这一制度最本质的特征,这使其区别于其他十种制度。这是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应采取的方案的理论基础之一。研究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出路,既不能脱离其发展历史,也不能脱离历史,以免因缺乏现实的经验基础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比较研究方法
虽然劳动教养在中国是一项独特的法律措施,但它与国外的安全措施等其他法律措施相似。俗话说,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识别,只有通过识别才能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通过对保安处分和劳动教养两种不同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合理地吸收国外有益经验。从国内来看,劳动教养制度建立50多年来,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在理论上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对于这十种实证方法和理论成果,需要进行比较研究,做出最佳选择,为劳动教养制度的重构提供最合适的改革出路。
4。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是理解和掌握研究对象的科学方法。作为劳动教养管理机构的一名警官,笔者在工作中查阅了大量的劳动教养案件、相关的历史和实践资料,目的是深入劳动教养场所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本文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和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劳动教养工作中取得的实践经验,并进一步上升到理论研究成果。
5。辩证分析的研究方法
为了把调查中获得的感性材料提升到理论层面,有必要按照辩证分析的方法,从表面到内部,从这里到那里,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研究过程,用逻辑的方法综合调查研究对象的组成部分,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十年劳动教养改革涉及国家权力、公共福利与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关系。因此,辩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于研究十年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框架
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劳动教养制度概述。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劳动教养,以及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概念、特点和具体内容。通过回顾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总结各种观点和理论对劳动教养性质争议的基础上,提出劳动教养性质不明是由于实践操作中的异化,并对劳动教养的重构性质进行了定位。第二部分是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现实必要性。本文充分列举了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在立法上的局限性和在运行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从而为劳动教养制度的重构提出了有针对性、更具现实意义的改革思路。第二部分是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建议。与大多数文章不同,本文没有从实质和程序两个方面提出建议。首先提出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原则,然后针对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第一章劳动教养制度.............................12-25
第一节劳动教养与老挝................12-14
一、劳动教养的来源是................................12
2、中国的劳动教育..............................12-13
3、中国的劳动教育................................13-14
四、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14
劳动教养制度第二节..............................14-18
1、劳动教养的创设..............................15
二。更大的..............................15-16
三。.............................16
四。..............................16-17 [/溴/]五、劳动教养改革..............................17-18
第三节劳动教养的性别..............................18-25
一、劳动教养的性质……18-20
二、劳动教养理论界..............................20-22
第三,重构劳动教养制度................................22-25
第二章: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25-37
第一节立法...................25-31
一、缺乏法律.........................................25-26[/溴/] 2,与上层法律和国际公众................................26-28
3、劳动教养的申请..............................28-29
4、劳动教养期间,.............................................29-31
第二节操作系统.........................................31-37
一、................................31-33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
二、................................33-34《劳动教养案件审批程序》
三、................34
4,................................34-35
5、劳动教养管理属于不同的组织。这导致了...................35-37
第三章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37-50
....................................................................................

结论
法律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50多年来,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劳动教养制度是国家过去、现在或将来约束和管理公民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我们也看到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将是大势所趋。针对许多学者对劳动教养制度司法改革的建议,笔者根据多年劳动教养管理机构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行政改革的设想:将劳动教养的性质定位为十大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之外的义务教育矫正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原则,即法律保留原则。 人权保护原则、程序法治原则,针对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决定程序、期限、实施和法律监督,以期为劳动教养的立法和执法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