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3332字硕士毕业论文居民消费的劳动力供给分析

23332字硕士毕业论文居民消费的劳动力供给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3332字
论点:居民消费,劳动,供给
论文概述:

改善我国劳动力市场体制根据本文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两个部分的研究,我们发现由于中国同欧美国家在劳动力市场体制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导致劳动供给的冲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没有.产

论文正文:

引言的第一部分是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在凯恩斯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传统比率中,消费支出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贡献率分别为55.5%(最终消费支出)、48.8%(资本形成)和-4.3%(净出口),而世界最终消费率平均水平为70%~80% 显然,资本形成在贡献率中仍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对最终消费的依赖程度不够高。从长远来看,这条经济增长道路是不可持续的。消费需求的驱动力是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工作会议上一直强调“内需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人口红利直接推动了改革初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然而,在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高就业率,但社会问题进一步凸显,甚至“用工荒”现象也在不断升级。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劳动力数据显示,2012年,改革开放以来,15-59岁年龄段的劳动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字下降,比2011年减少345万? 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表明,今后国家的发展战略将继续为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动力,促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与经济发展同步是居民必须面对的选择。 在传统经济意义上,居民的选择主要集中在消费、工作和休闲之间。本文主要以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进行选择。 事实上,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劳动力供给” 居民的选择将首先受到可支配个人收入的限制,而居民收入与自身劳动力的供求平衡正相关。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公布的城市失业率,2010年城市失业率达到9.5%,远远高于7%的国际警戒线。这表明,今天,当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时,劳动力供求差距不断扩大,雇佣劳动力的成本也在增加。 与此同时,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奢侈品大国,而居民收入分配却极不均衡。因此,在劳动力供求差距的影响下,居民消费波动很大。 第二,研究的意义是居民消费研究的热点问题。一个国家生计的持久稳定是最理想的发展状态,也是所有经济行为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面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供求差距不断扩大的特征性事实,一个自然的问题是: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劳动力供求差距的扩大?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研究居民消费波动时,劳动力供给冲击的影响有多大,具体影响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是本文的重点。 笔者认为,要科学合理地解释我国居民消费波动的客观事实,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首先,经济分析表明,投资需求属于中间需求,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因此,居民消费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当前“扩大内需”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方向 其次,劳动力供给属于生产部分,居民消费属于需求部分。这两者不仅仅是从生产到需求的直接联系,更体现在两者的联动效应上,即劳动力供给对居民消费的循环影响。最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放缓,整个社会的福利开始显示人们的幸福。如何减少社会矛盾,减少劳动力供求失衡,鼓励居民更多消费,已经成为政府的主流政策方向。 虽然对中国居民消费的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国内绝大多数研究都采用了基本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而很少有学者采用国外成熟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和模型来研究中国的消费选择问题。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引入中国主要是利用外源随机技术冲击和不同劳动形式下的冲击来解释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 这些对真实经济周期的大胆尝试不仅丰富了国内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方法,也进一步完善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然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没有学者采用劳动力供给冲击因子来研究居民的选择,这也是本研究的价值所在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从而使得每个变量的运行都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运用“劳动力供给冲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的思想来探讨这一问题。 笔者将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居民消费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结合劳动力市场和居民消费进行联动分析,并利用真实的商业周期模型进行定量模拟,进一步探讨劳动力供给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等更深入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理论文献综述。居民消费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话题,也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由于本文采用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劳动力供给和居民消费方面,本部分将总结和归纳现有文献中对本文有借鉴意义的主要内容,并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区别于以往的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主要涉及劳动经济学、居民消费理论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方法的研究。 1.劳动经济学和消费者理论文献1。劳动力供给实证研究文献中的劳动力流动研究,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也是当今主流发展经济学的一个研究课题。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老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滕森以及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A·皮萨里德斯。他们突破了基于理想市场假说的传统劳动经济学框架,创造性地发展了“搜索理论”,使其高度模型化。使其能够进行广泛的定量分析。第二章劳动力供给不平衡和居民消费不足的特征……11第一节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11第二节中国居民消费特征……16第三章劳动力供给冲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形式……20第一节论文数量按选择和处理……20、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消费者关系、……22、第四章劳动力供给对消费支出的动态影响,……28、第一节模型的建立、……28、模型线性化的第二部分,……30、第三节参数校准……..35结论第一节中国劳动力市场与消费观的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发现有劳动力供给冲击的实体经济周期模型比没有劳动力供给冲击的模型更能解释实体经济,这也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模型的建立最终证明了作者先前的假设,即劳动力供给冲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由技术进步介导的,反映了劳动力供给的波动对居民消费的波动是负的。 在这一结论中,笔者针对我国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观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通过本文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研究,我们发现由于中国与欧美国家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劳动力供给对居民的影响;消费的影响不如产出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大,而产出和技术进步恰恰与西方国家相反。 从分析最基本的搜索理论框架到论证劳动力供给对居民消费波动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够完善,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福利,也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经济稳定。 参考文献1蔡芳、杜扬,2005:《十一五期间劳动力供求关系及相关政策》,《宏观经济研究》,第6期:21-23页 2陈学彬,杨玲,宋芳,2005:“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研究——中国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42-54页 3单郝杰,2008:“中国资本存量的再估计:1952-2006”,《定量经济、技术和经济研究》第10期:17-31页 4郝图湖、姚秦晖,2012:《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4期:95-101页 5侯世安,赵贺南,2012:《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构成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第6期:28-34页 6黄永峰,任若宁,刘萧声,2002:《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久存量法估算》,《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2期:377-396页 7黄李安林,2005:《校准方法的原理、应用及发展方向》,第1期:144-149页 8黄李安林,2006:“技术冲击和劳动力供给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劳动分工红细胞模型的实证检验”,《金融研究》第6期:98-09 9姜谦和孙兵,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趋势预测》,《经济评论》,第5期:43-46页 10李春风、陈乐怡、李余霜,2012:《中国不同收入水平城市居民的消费敏感性》,湖南大学学报,第26卷,第6期:73-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