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格式 > 3658字论文格式法学硕士论文参考格式

3658字论文格式法学硕士论文参考格式

论文类型:论文格式
论文字数:3658字
论点:北京,出版社,权利
论文概述:

本文是参考文献写作指导,介绍了法学硕士论文的一些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正文:

法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1

(一)作品
[1][·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书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
[2][·美国]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2)
[1]刘向佐:《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载于《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2]刘向佐:“权利冲突是权利中隐含义务的冲突吗?——美国法学家沃尔德伦与威尔曼之争,《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
[3]刘向佐:《通过正义解决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的混合权利冲突——威尔曼和美国最高法院典型案例的司法推理》,载于《法治研究》,2013年第8期。

法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二刘向佐:《紧急避险:解决权利冲突和刑事案件的制度设计》,河北法律,2014年第1期。

[1]范玉。[司法系统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3。
[2]傅子堂。法律功能理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52。
[3]罗斯。社会控制[。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53。
[4]王黎明。一个法治社会需要司法公正[。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5]程竹茹。司法改革和政治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

法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三张金范。中国法律的传统与现代转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蔡本瑞,王丽京,刘军:《工会理论与实践探索》,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常凯和张德荣:《工会法通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3]董包华:《十大热点透视劳动合同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4]杜晓宇:《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5]冯同庆:《工会研究:当代中国工会理论》,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
[6]关新平:《多元化的社会行为与人际关系》,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8年。
[7]郝静:《演员民主参与权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年。
[8]黄月琴:《新劳动法理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9]胡建国:《劳动关系治理与工会绩效:基于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学术出版社,2011年。
[10]李春玲,吕鹏:社会分层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1]李程伟:《社会利益结构:政治控制研究的生态学视角》,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
[12]李建勇:《转型期的法律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13]李颖,王迪,曲彬-斌:《中外工会法比较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
[14]李剑飞:《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5]刘林平:《权利、关系与制度:十年(2001-2011)劳动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16]刘同伟:《对外工会工作实例》,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年。
[17]刘文君:《国际劳工标准案例研究》,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
[18]刘旭:《国际劳工标准概述》,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
[19]马袁俊:《法律社会学:起源与理论应用的分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0][·美国]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美国弗里曼:“工会是做什么的?《美国经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2][美]彼得·布劳(Peter M .布劳),李国武译:《社会生活中的交流与权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23][·美国]罗伯特·盖尔曼,马静,汪曾森,李燕,刘鹏飞:《劳动法基础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24]佘夏云:《国际劳工标准》,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
[25]孙德强:《中国现代工会法制建设》,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7年。
[26]孙仲帆、冯同庆、常凯:《新工会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27]田志坚:《政治文明视角下的工会权利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之路与昆山实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28]王全新:《工会法》,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
[29]谢剑社:《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研究:以广州企业集体工资谈判和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形成为例》,北京:中国图书出版社,2010年版。
[30]许晓军:《中国工会的社会责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31]杨敏:《社会行动的意义效应:社会转型加速时期的现代性特征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2]张新国:《劳动标准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
[33]赵明华:《中国工人权利保护研究:中国工会法60年与劳动法15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34]郑功成:《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
[35]郑樵等人,《世界工会概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36]中华全国总工会:《协调劳动关系问答: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三方协商机制、创造劳动关系》,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年版。
[37]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工人运动文献选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年。东吴彼。董吴彼《政治法律集》,[译,北京:法院出版社,1982年。
[8]罗庞德。通过法律进行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8-9页。
[9]孟德斯鸠。论法律精神[·米]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54。
[10英镑。通过法律进行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2。
[11]孙万生。司法权的法理学维度[·米]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34。
[12]李肃。《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00。
[13]粉丝盗窃。争议解决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47-555。
[14]田佑成。乡村社会的民间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
[15]古·董培。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纠纷解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1。
[16]黄朱升。司法权新探[。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3。
[17]香公主。法律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8]刘丽霞。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1.
[19]李建华。法治社会中的伦理秩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
[20]左为民,周长军。《变革与改革研究——法院制度的现代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
[21]孔祥俊。《统一的基本司法政策对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法理学分析》,[,1999年。法律应用,2005年,1。
[22]王建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司法能动主义[。金陵法律评论,2007,52。
[23]江必新。处理司法和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人民法学院,2009年。5.
[24]何晓军。论司法效果——基于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关系的思考[。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5]成竹如。论现代司法的功能和政治制度化[。政治学研究,2002,2。
[26]他·石清。论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法治和法律,2003年。3.
[27]丁一生。《法院的职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比尔/] [28]庞灵。法院政治职能的理论解释[。法律科学,2003,4。[/比尔/] [29]蒋宏珍,李雪瑶。[法官的原始和派生功能。法律论坛。2004.
[30]葛玲。从法院面临的困境和法院职能的定位改进争端解决机制[J】。法律应用,2006年。
[31]马怀德。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政治学和法律论坛,2003年,6。
[32]刘夏风。对基层法院法官短缺的思考与建议[。理论观察。2007.
[33]姜国华。没有诉讼意味着没有宪法政府[。法律科学,2002,1。
[34]左为民,朱同辉。民事诉权:宪法与司法保障研究[。法律,2001,4。
[35]李海军。法官职业化是提高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的迫切需要[。玉林大学学报,2009。5.
[36]刘祖云。解读社会转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7]高颜宁,鲁平,刘春清。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王金科:《权利冲突理论中的法律实证主义分析》,载于《法律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
[6]王金科:《权利冲突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载于《法律制度和社会法律制度》,第5期,2010年。
[7]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会成为问题的问题”,载于《法律》,第9期,2004年。
[8]董浩:“对法律冲突概念和类别取向的思考”,载于《法律》,第3期,2012年。
[9]吴建斌:《科斯法经济学本土化的再探索》,载于《中国法学》,2009年第12期。
[10]王黎明:《中国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载于《法律》,2012年第1期。
[11]郭明瑞:“权利冲突的研究现状、基本类型及处理原则”,载于《法律论坛》,2006年第1期。
[12]吴建斌:《科斯法经济学本土化的再探索》,载于《中国法学》,2009年第12期。
[13]林来梵、张卓明:《权利冲突中的权利等级——规范法视角》,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4]林宁:“关于权利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机制”,载于《知识经济》,第7期,2013年。
[15]林峰、陈士林:《论权利冲突的原因及其解决机制》,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6]祎凡:《权利冲突:逻辑与现实》,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7]曹刚:《权利冲突的伦理解决——基于排污权与环境权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18][·美国]勃兰特:《道德权利的概念和功能》,哲学译文,第5期,1991年。
[19]吴斌:《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现状述评》,《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20]任芳芳:“也谈权利冲突——从权利边界理论的可操作性角度看”,2013年第4届法律博览会。
[21]王险芳:“也谈权利冲突——与苏力、郝铁川、刘向佐老师商榷”,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荷兰]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何华勤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4][英语]米尔恩:《人权与人类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等译,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
[5][·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6]戴建波:《正义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
[7]孙国华与沈宗灵:《法律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1982年。
[8]林哲:《权利的法律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9]任剑涛:《权利的呼唤》,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10]高志明:法律与权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11]谢辉:《权利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
[12]朱兴文:《论权利冲突》,中国法律出版社,2004年。
[13]陈顺:《权利及其维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刘向佐:《法理学中的司法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5]夏勇:《迈向权利时代》,社会科学学术出版社,2007年。
[16]夏勇:人权概念的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17]阎存生:《西方法律思想》,法律出版社,2010年。
[18]张恒山:《法理学与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9]张文显:法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0]王力军:《权力与权利的思考》,中国法律出版社,2005年。
[21]徐鑫:《论私人救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22]梁映秀:《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中国法律出版社,2005年。
[23]崔凌琳:《在严格规则和自由裁量权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