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1573字硕士毕业论文死亡,生命教育的必然话题——苏州某中学死亡态度及死亡教育需求研究

1573字硕士毕业论文死亡,生命教育的必然话题——苏州某中学死亡态度及死亡教育需求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1573字
论点:死亡,生命,教育
论文概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认为“未知生,焉知死?”,要求人们关注真实的生命问题,不要分心考虑死亡及死后世界的问题。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造成了中国人更偏重世俗的伦理道德

论文正文:

引言
问题的命题及选题意义
1.1.1问题的命题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认为“未知的生命,如何认识死亡?”,要求人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要分心去考虑死亡问题和死后的世界。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更加注重世俗伦理,追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导致人们轻视或忽视死亡问题,回避和忌讳死亡这个话题。在家庭谈话和社会交往中,人们尽最大努力避免死亡的话题,不得不及时使用更多委婉语,如“走了”、“走了”、“老了”和其他更隐晦的表达方式。面对孩子们好奇的问题,大多数父母用一句话或左说右说。这种回避态度不仅难以向儿童传达正确的生和死概念,甚至可能导致儿童产生误解,认为死亡在他们心中是神秘的或可以避免的。
未能对青少年进行死亡教育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他们下意识地通过不正当、不合理的渠道获得的“死亡教育”注定是不完整、极端甚至畸形的。(死亡是针对青少年对生命的普遍蔑视、对死亡的曲解和对死亡的恐惧。实施死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首先应该了解青少年对死亡的态度,并调查他们是否需要死亡教育。然后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认识到死亡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努力让生活精彩。
1.1.2主题选择的含义
1。死亡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勇敢地面对出生、衰老和死亡的问题,让人们明白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回避和焦虑等心理现象,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死亡教育引导人们思考各种死亡问题,研究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及其心理影响,为自己和亲人的死亡做好心理准备,加深人们对死亡的深刻理解,正确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死亡。以冷静理性的态度面对死亡,并将这种知识转化为珍惜生命和健康、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强大动力。
2。让人们珍惜和恐惧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正如别尔德亚耶夫在《死亡与永生》中提到的那样,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有死亡。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将失去意义。意义与终点有关。如果没有终点,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有无限的生命,那么这种生命就没有意义。十个“终点”的存在显示了生命的美丽和脆弱。死亡教育使人们深刻理解“人在死亡之前是平等的”。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人们“知道如何尊重、保护和不伤害他人的生命,也不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冒险”。“生与死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促进。要理解死亡的含义,牢记死亡不远,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就可以“走向死亡”,超越死亡,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参考
专著

邹玉华。死亡教育[。肇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傅伟勋。死亡的尊严和生命的尊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张淑梅。中学“生命教育”手册——以生死教育为导向的[。台北:心理出版社。2001.
黄天忠。死亡教育导论2[死亡教育课程设计研究。台北:宜强出版社,1992。
孙利天。死亡意识[。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刘季良。生命教育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王,P.T.P .,Reker,G. T. &Gesser,g .死亡态度简介修订版:对死亡态度的多维测量。在纳梅耶尔,R. A .(编辑)。),死亡焦虑手册:研究,仪器和应用。华盛顿:泰勒和弗朗西斯。1994年:121-148。

摘要4-5[/Br/]摘要5-6
1引言9-19
1.1问题和主题含义9-10
1.1问题9
1.1问题9
1.1.2主题含义9-10
1.2文献综述10-18[/ Br/] 1.2.1死亡教育10-12
1.2.2死亡态度12-16 [ 3.1研究对象基础数据21-26
3.1.1个人背景数据21-23 [/BR/] 3.1.2环境经验数据23-26 [/BR/] 3.2死亡态度26-41 [/BR/] 3.2.1死亡态度26-27
3.2.2影响死亡态度的相关因素分析27-41
3.3死亡教育需求41-42
4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