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行政还是司法——基于公共安全双重行动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行政还是司法——基于公共安全双重行动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5000字
论点:公安,公安机关,行政行为
论文概述:

本文试图挖掘出公安双重行为辨而不清的深层原因,并在透彻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辨而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单靠提出一些区分标准并不能真正将公安双重行为辨析清楚。

论文正文:

第一章治安双重行为概述

1.1治安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1.1.1治安行政行为的概念
治安行政行为的上位概念是具体行政行为。目前,对具体行政行为使用最广泛、最权威的定义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给出的解释,即“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单方面行为, 行政机关委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或者个人,以及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特定事项上对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较低概念,治安行政行为是指公安机关根据行政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权力,就具体的具体事项向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做出的影响对方法律地位并产生一定治安管理法律后果的行为。它是指“公安机关在公安行政管理活动中,针对具体事项,依照行政法规行使公安行政职权,对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作出的单方面行为”。换言之,“治安管理行为”是指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其他有关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作出的具体单方面行为

1.1.2公共安全行政行为的特征
首先,主体的特殊性。“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以行政主体名义作出的行为”,(4)只有公安行政主体才能行使公安行政权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作出公安行政行为。换言之,非治安行政主体的行为不能称为治安行政行为。因此,主体的特殊性是公安行政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治安管理主体主要包括各级公安机关及其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内部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受公安机关委托履行治安管理职能的组织和个人。第二,行为的单方面性质。在依法行使行政职能的过程中,公安机关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不平等。作为一个行政主体,公安机关的地位比它的相对人更好。它与对应方之间的关系基于领导与被领导、指挥与被指挥、管理与被管理、支配与被支配、胁迫与服从之间的关系。因此,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行为是国家单方面意志的表现,是未经目标方同意或接受的单方面行为。这种行为的单边主义是公安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
..............................

第二章公安双重行为混淆的表现及危害

公安行政诉讼案件一直是法院案件的主流。以佛山市为例。从1989年到2004年的15年间,佛山市两级人民法院共审理各类行政诉讼案件1210起,其中公安行政诉讼案件214起,占受理案件总数的17.6%,在受理案件类型中排名第二。(1)
在公安行政诉讼案件中,涉及双重行为纠纷的案件更加重要和困难。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相关案例资料,收集了近十年来全国相继发生的案例,对公安双重行为混淆的表现形式和危害进行了深入分析。(2)

2.1公共安全双重行为混乱的表现

2.1.1所谓“以刑事侦查行为名义的公共安全行政行为”,是指公安机关做出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公共安全行政行为,但却伪装成刑事侦查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的主体往往不是为了刑事调查,而是因为经济利益或行政需要。然而,刑事侦查行为在行为效果上比行政行为更具强制性,对刑事侦查行为的外部监督也比公安行政行为弱。因此,行为人往往隐瞒自己的真实目的,以刑事侦查行为的名义做出实质性的治安行政行为,并在实施该行为和按照刑事诉讼程序进行诉讼时“购买”刑事法律规范。这种情况在实践中最典型的表现是公安机关干预经济纠纷。如果方舟子在一个县开服装店,1998年2月19日,他与该县的一家服装公司签订了价值20万元的服装购销合同,并预付了5万元。一家后方公司无力支付剩余的钱,所以它向服装公司提议未经批准终止合同。服装公司仍按照合同约定将服装交付给方的服装店,但方无力支付剩余款项。几天后,方舟子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拘留。公安机关还查封了其经营的服装店,并敦促服装公司尽快支付欠款。此案是公安机关介入经济纠纷的典型案例。公安机关名义上调查某一方的欺诈嫌疑人,并根据刑事诉讼程序实施拘留和扣押等刑事调查行动,但其真正目的是敦促该方偿还欠服装公司的款项。从表面上看,这种行为似乎是一种刑事侦查行为,但其本质是以行政强制手段介入经济纠纷,这是一种越权的行政行为。
综上所述,“以刑事侦查行为的名义实施治安管理行为”,实质上是公安机关滥用侦查权力,严重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此,媒体对此曝光最多,受到的批评最多。……
............................

第三章公安双重行为混淆原因分析
3.1公安双重行为的相似性.............................................(13)
3.1.1形式相似性......................................................(13)
3.1.2效果相似性........................................................(14)
3.1.3适用对象的相似性......................................................(14)
3.2调查权的性质没有明确界定.................................................(14)
3.3关于双重公共安全行为的立法规定不明确。..............................(16)
3.3.1......................................................(16)
3.3.2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16)
3.3.3《行政诉讼法》的规定.........................................(17)
3.4不合理的国家权力设定模式............................(18)
3.4.1司法权力太弱,监督不力..............................(18)
3.4.2公安机关具有双重职能.............................(19)
3.5刑事调查程序中的缺陷.............................................(19)
3.5.1备案程序中的缺陷......................................................(19)
3.5.2刑事强制措施程序中的缺陷............................(20)
3.5.3证据收集程序中的缺陷.........................................(20)
第四章对公共安全双重行为的歧视.........................................(21)
4.1重新界定调查权的性质.........................................(22)
4.1.1行政权与司法权的比较..............................(23)
4.1.2调查权性质的定位...........................................(24)
4.2区分公共安全双重行为的标准.............................(26)
4.2.1对传统区分标准的评论.........................................(26)
4.2.2建立综合标准并澄清..............................(28)
4.3改进相关机制和建设..............................(32)
4.3.1公安行政权力与刑事侦查权的分离........(32)[/溴/]4.3.2刑事调查程序监督机制的完善............................(34)
4.3.3建立刑事调查行为司法审查制度.......(35)

结论
现实生活中公共安全的双重行为相互混淆,造成的实际危害不容忽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对这个问题有强烈的认识。本文试图挖掘公安双重行为不明确的深层原因。在对原因进行彻底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通过区分它们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仅仅通过提出一些区分标准来区分公共安全双重行为并不十分清楚。据称,即使这些标准在理论上可以区分,一旦应用于实践,它们将失去应有的效力,无法解决公共安全双重行为的相互混淆问题。因此,本文不仅提出了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区分公共安全双重行为的标准,而且明确界定了侦查权的性质,完善并构建了相应的机制,确保该标准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公共安全双重行为的困惑及其带来的问题。具体来说:(1)重新定位侦查权的性质,即侦查权本质上是行政权力,但具有一定的司法化倾向,从而为提出区分标准、完善和构建相应机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提出区分公安双重行为的综合标准,使其具有可操作性。(3)完善和构建相应的机制,为公安双重行为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使公安双重行为更容易区分,促使行为者主动区分。
在写作过程中,笔者没有忘记将理论阐述与自己的刑侦工作结合起来,以达到实践、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效果。然而,由于缺乏数据,提交人经常感到无法继续下去。同时,由于缺乏理论知识,整篇文章相对肤浅,不可避免地会有不足之处,我想请专家学者来批评和纠正我。……

参考
[1]胡晓华和陶虹镍。行政权力的宪法规制[。行政法研究,2004,(1)。
[2]林李鸿。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关系定位之我见[。现代法律,2000年。(2)。
[3]吴顺勇。《关于公安具体行政行为和刑事侦查行为的界定》[。政治学与法律杂志,1997,(3)。
[4]温舒敏。公安行政行为与刑事侦查行为关系理论初探[。行政法研究,1998年。(3)。
[5]方荣石。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与刑事侦查行为的区别分析[。行政法研究,1995,(4)。
[6]周启华。检察机关司法权配置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4)。
[7]陈永生。论侦查权的性质和特征[。法律和社会发展。2003,(2)。
[8]杨晓军。论行政强制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的区别及其与行政诉讼的关系[。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8。(3)。
[9]辛春英。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权?《全球法律评论》,2002年,(1)。
[10]周永坤。司法权本质与司法改革策略[。金陵法律评论,2003,秋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