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 探究旅游文化资源的跨地域统筹与共享旅游的途径,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探究旅游文化资源的跨地域统筹与共享旅游的途径,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探究旅游文化资源的跨地域统筹与共享旅游的途径

旅游与文化旅游的关系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的生动体现。理解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业质量,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一,旅游旅游活动的文化属性

探究旅游文化资源的跨地域统筹与共享旅游的途径

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有哪些,结合熟悉的区域谈谈实...

1.政府主导模式首先,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由政府的制度安排主导,并由社会福利最大化驱动。 通过制度安排,合作社参与者的政府从政策层面建立了一定的权威组织保障体系。 第二,这一模式的合作框架主要是提供公共服务和落实政府间组织和协会。[摘要]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旅游业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 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反映了几个宏观层面的问题。资源等级评价应从五个方面进行。 民族文化资源开发难度大,尤其是四川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作为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播地,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全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比较优势,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特征分析1 & # 8226;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关系如下:突出特色,统筹规划 特色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分阶段实施。 优先发展旅游资源突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较好的地方。一是优化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全球旅游需求不应停留在景点、酒店和餐馆的配置上,而应更加注重有效地重新配置各种资源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其既宜居又可旅游,到处都是风景,到处都是旅游业。 例如,水利建设不仅要满足防治的需要,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旅游与文化旅游的关系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的生动体现。理解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业质量,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一,旅游旅游活动的文化属性

探究旅游文化资源的跨地域统筹与共享旅游的途径

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有哪些,结合熟悉的区域谈谈实...

探究旅游文化资源的跨地域统筹与共享旅游的途径范文

摘要:旅游业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现代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文化和旅游的共同体。在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了文化旅游部,突出了旅游和文化融合在整体管理和资源合理配置中的重要性。四川是一个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跨区域协调共享旅游文化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途径。通过文献研究和基本因素分析,为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跨区域规划和共享奠定基础。研究发现,历史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民族文化和旅游业的整合与发展是四川跨区域规划和旅游文化资源共享的重要方面。建立整体规划共享机制,转变区域观念意识,研究区域特色和差异,培养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人才,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主线,是构建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跨区域整体规划共享机制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四川旅游;旅游文化资源;跨区域;总体规划和共享机制;

旅游

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跨区域协调共享机制研究

李进军·李姣

四川旅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

现代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旅游业和文化的统一,因为二者是不可分割的。201 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旅游部,突出了旅游与文化融合在整体管理和资源合理配置中的重要性。四川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整合和共享区域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文献研究和基本因素分析,为旅游文化资源的区域整合和共享奠定基础。研究表明,旅游业与不同历史、饮食、茶、酒、民族文化的整合发展,是实现跨区域协调共享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发现,协调共享机制的重要基础包括协调共享机构的建立、区域意识的转变、区域特色与差异的研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人才培养和特色旅游文化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四川旅游业;旅游文化资源;跨区域;协调和共享机制;

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四川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资源。这种文化资源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既有中国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的特点。在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了文化旅游部,突出了旅游和文化融合在整体管理和资源合理配置中的重要性。四川已经率先整合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四川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巴蜀文化”已成为贯穿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巴蜀文化”的梳理和整合,将四川文化旅游一体化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金利、宽寨胡同、阆中古城、黄龙溪等文化产业项目,很好地融合了文化创意和历史文化。他们把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整合和发展提供了优秀的成功范例。

然而,四川各地对这些独特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大多处于单一阶段,即独立开发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没有旅游文化资源整合,没有跨区域协调共享,没有机制突破。事实上,某一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并不单独存在,而是往往与其他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相关联。因此,在单个小区域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时,往往会出现资金、人才、制度、资源、吸引力等诸多问题。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相对较大的区域内协调和安排旅游文化资源,并制定相应的共享机制,使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各方都能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与消费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群体形成双赢局面。本研究旨在解决四川省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各种不足和缺陷,从系统的角度协调四川省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探索其共享机制。

文献综述

旅游区由几个地区和城市组成。在这个地区,城市和地区的自然禀赋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基于区域分工和区域合作的经济体系已经开始出现。区域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合作并存。通过区域分工,可以更合理地配置和组合各种资源要素和生产环节,从而使各地区产生强大的合力,促进区域经济体系[1]的协调发展。

区域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是探索、选择和价值重建区域传统文化的过程。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优化,形成具有较高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文化资本[2】。本研究侧重于整合同一区域的文化资源,形成城市品牌,而没有提及如何进行跨区域的区域文化资源协调以及如何共享文化资源。温璜[3]对四川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关注四川农村文化资源的特点、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战略,并得出了相关策略。本研究主要关注四川农村文化资源,没有整合其他领域的文化资源。陈野·[4]提出了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的八大理念,即整合景观生态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名人文化、青瓷石雕文化、经典名著、宗教文化、农村传统民居等传统文化资源。虽然这项研究提出了八种文化资源的概念。张刘一[5]为相关文化资源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并提出每个地区都有一条或多条主线可以贯穿该地区的各种文化资源。例如,肇庆段岩已成为肇庆地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和共享的平台和核心。

对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表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最基本的条件和发展优势。但是,在发展文化旅游一体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发展同质化严重、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缺乏统筹规划等。张秋来等人[7]提出了多维产业整合的理念,包括构建内外交通网络、挖掘和丰富文化旅游产品、采取多元化联合营销、构建社区参与机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在一体化发展的同时,旅游业的结构调整规划应充分考虑资源、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动力机制的作用,实现区域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8]。主要方法可以包括顶层设计、开发规划、访问条件优化、关键产品的研发和数据资源共享([9】)。综上所述,本文将从跨区域旅游文化资源协调共享的基本要素分析、基本建设和机制建设三个方面研究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跨区域协调共享机制。

跨区域旅游文化资源总体规划与共享的两个基本因素分析

旅游文化资源跨区域协调共享的前提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积累、产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旅游文化积累等基本因素。可以为跨区域旅游文化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共享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k0/】。跨区域协调共享旅游文化资源的基本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文化资源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

旅游资源和产品条件是提升旅游区域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如果该地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同质性过高,很容易产生内部竞争。它不仅不能形成旅游区域的协调竞争力,而且会在竞争中产生内耗。因此,区域旅游合作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该区域有许多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并具有独特的互补优势,如不同类型的自然风景资源、不同类型的文化和民俗资源。这些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不仅来自特色自然资源,也来自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分析这些文化资源的差异和互补性,可以明确旅游文化资源跨区域协调共享的目标和路径,对发挥协同优势具有基础性作用。例如,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和酒文化都是具有鲜明差异的文化资源,它们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它们都是跨区域协调和共享旅游文化资源的关键因素。

(二)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

旅游业的发展有几个阶段。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每个地区开发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跨区域协调共享旅游文化资源是区域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因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在一定阶段后会产生发展瓶颈,这种瓶颈需要通过与相关旅游区域的联合研究与合作来解决。现阶段,各地区旅游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出水平达到一定规模,旅游品牌获得一定知名度。旅游业发展的内生需求要求突破发展瓶颈,与其他旅游区域全面高水平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旅游业发展。

(三)本地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良好

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交通和辅助基础设施。如果该地区没有便捷的交通环境,跨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协调和共享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不能形成实质性的合作。因此,跨区域协调和共享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基础因素是形成一个由区域内的火车(高速列车)、公路(高速列车)、轮船和飞机组成的三维交通模式,使游客能够方便、快捷、舒适和低成本地在空之间换乘。同时,每个旅游区都有相对成熟的同级旅游基础设施,如旅游饭店、商业设施、餐饮娱乐设施等。,以协调和分享区内的旅游文化资源,提升整个区内旅游业的竞争力。

(4)具有区域中心的特大城市和由多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

根据核心-边缘理论,核心区和边缘区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跨区域旅游文化资源的协调与共享需要一个中心城市发挥主导作用,它不仅具有资源优势,而且具有制度优势。在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根据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阶段和各区域旅游资源的内外部禀赋,协调共享各区域的特色资源。同时,不仅要考虑核心城市的发展,还要考虑整个区域旅游业的综合发展。即使有必要,也要牺牲中心城市的旅游利益来换取整体利益,最终达到提升整个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目的。与此同时,各地区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并在竞争中寻求自己的位置。这一立场来自对自身特点和能力以及自身与中心城市之间差距的充分理解。它从根本上放弃了在旅游业发展中自主经营的理念,在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合作意识。

(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旅游发展意识强

旅游经济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只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带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更多的国内外游客。现代经济和旅游经济形成了互动局面。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同时,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加速区域一体化的全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的发展将加快旅游合作的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促进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在这一分配过程中,旅游区域合作作为区域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将更有利于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和共享。

(六)有旅游区域合作的意识和意愿

各地区的人民和行政机构必须摒弃狭隘的地方观念,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旅游区域合作,因为旅游区域合作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地区之间的利益博弈。游戏的结果是一些地区必须做出相关的妥协。这种妥协也是困难的,但也是必要的,以便促进整个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就像欧盟成立前欧盟国家艰难的妥协过程一样。如果没有坚定的合作意识和共同提升旅游区域竞争力的意愿,合作将很容易在实施过程中消亡。

(七)有一条或者多条连接本地区旅游资源的旅游发展主线

丰富的旅游资源会带来非常实际的结果,即一条或多条旅游主线可以与多个旅游资源聚集区和旅游产品串联。大量优质、分散的旅游文化资源得到有效聚集,即通过几条主线将分散在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连接起来,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区域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共享。如自然风光、民族特色、餐饮、红色文化和酒文化,都是值得进一步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深入分析和挖掘分散在各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的共同点和互补点,并根据游客对某条主线的心理满意度,对旅游产品进行设置和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正确选择是通过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而不是行政指示将旅游资源与区域特色联系起来。

三大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跨区域统筹共享基础建设

(一)挖掘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形成区域竞争和互补共存的局面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提升旅游区域竞争力的基本条件。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旅游产品的同质性相对较高。该地区不但没有形成区域旅游竞争力量,反而形成了不必要的竞争。因此,四川各地要大力挖掘基于巴蜀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烹饪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以及基于这些文化的地方文化习俗等各类旅游资源,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从旅游发展的本质上寻求旅游产品的独特性,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提升本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

区域旅游业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是以区域内各区域旅游业的高水平发展为基础的。在此背景下,区域合作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内生需求。如果该区域不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相差很大,那么就不能开展类似水平的区域合作。四川旅游业发展不平衡。2017年,成都旅游总收入3038.4亿元,居四川首位,甘孜州旅游总收入166亿元,阿坝州旅游总收入235亿元,凉山州旅游总收入361亿元,三州旅游总收入不到成都的1/4,差异明显。在这种背景下,不建立具有规模效应和一定知名度的“三个国家”,很难与成都进行更高层次的合作。因此,在区域旅游发展高度不协调的基础上,旅游资源的跨区域协调和共享不应过分强调。但首先要帮助落后地区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优势,提升旅游业规模,打造旅游品牌,最终实现高水平的协调和共享。即使在现阶段进行旅游资源的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应该帮助落后地区快速发展,进而实现地区间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川旅游资源的跨区域协调和共享需要提前进行交通运输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甘孜旅游收入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不便和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州府康定离成都只有300公里。然而,由于交通状况和其他问题,几个小时的旅行通常需要一天的时间。同时,康定的接待能力有限,旅游酒店、商业设施、餐饮和娱乐设施无法满足高强度旅游的需求,尤其是在黄金周期间。雅康高速公路的开通将大大缓解这一矛盾,促进“康巴文化”快速融入“巴蜀”旅游产业体系。可见,旅游资源的跨区域协调与共享需要跨区域构建四川立体交通格局,将航空空交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水路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同时,实施高层次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形成旅游饭店、商业设施、餐饮娱乐设施的相关标准,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储备将在更高层次上完成。

旅游资源的跨区域协调和共享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指标

《四川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将四川城市群分为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和攀西城市群。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指出,成都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成都、绵阳、德阳、遂宁、眉山、雅安、资阳和乐山市区、沙湾、五通桥区、金口河、夹江和峨眉,土地面积约为7.8×104km2,占成渝经济区的37.9%。2017年,乐山旅游总收入为769.02亿元,在四川排名第二,绵阳旅游总收入为533.22亿元,在四川排名第四。这两个城市与成都一起成为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先锋,表明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发展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成都平原城市群旅游业协调共享发展正在成为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跨区域协调共享的试点和试验场。在此基础上,四川其他城市群的发展也应把旅游资源的跨区域协调共享作为发展指标。区域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应共同演进,区域间旅游业应共同发展。

(五)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主线,衔接区域旅游资源

由于四川独特的巴蜀文化积淀和民族文化资源,四川可以建立一批主线旅游产品。已建成并成功运营的旅游主线包括:以“红色旅游文化”为主线的特色旅游线路和以“蜀汉三国”文化为主线的特色旅游线路。这些主线都贯穿许多景区和行政区域,形成了旅游文化资源的初步总体规划和共享。四川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多类型、多层次文化资源,这使得四川具有开发多种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势。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整合多条主线,有效衔接区域旅游资源,提高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跨区域统筹共享机制的四个构建

(一)建立跨区域跨部门旅游文化资源协调共享机构

旅游规划和开发涉及许多地区和部门。旅游局的工作是管理旅游业的发展,协调各地区之间的关系。然而,旅游局跨地区、跨部门协调、共享旅游文化资源是绝对不现实的。在这次体制改革中,通过合并文化和旅游部门,建立了统一的文化旅游管理部门,这可以说是旅游和文化资源总体规划和共享的良药。但是,旅游和文化资源的总体规划和共享也可能涉及一些部门,包括发展和改革、财政、商业、林业、农业、自然资源和民族事务委员会。与此同时,跨区域旅游文化资源的协调与共享也将涉及到四川许多行政区域,协调起来相当复杂。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协调和分享旅游和文化资源的常设组织----旅游和文化资源协调和分享委员会。该组织的运行机制可以参考美国ULURP机制中的规划组织。该组织主要负责旅游文化资源顶层设计的规划、协调和共享,以及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在体制改革和城市群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体制改革和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文化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共享可以在城市群建设和发展中进行。

(二)转变旅游地域观念意识

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跨区域协调共享机制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程序性和体制性的,而是意识的转变。由于传统旅游开发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游客甚至可能成为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对象。转变旅游区域观念的首要任务是促使区域行政首长摒弃狭隘的区域利益观,将四川省旅游文化资源建设作为宏观定位,加大与其他区域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协调,使旅游文化资源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其次,省级部门也应改变区域文化旅游部门评价机制,更加重视和强调整合的作用。三是转变旅游从业人员的区域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在四川省的大背景下,该区域的旅游文化资源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开发利用与该区域相关的其他区域的旅游文化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形式,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三)加大对区域旅游文化资源特征和差异的研究

协调、互补、统筹、共享机制的实现应基于行政管理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对不同区域旅游文化资源特点和差异的清晰认识。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差异,特别是对巴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烹饪美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具有地域色彩的文化进行划分和研究,寻找文化资源与其他区域文化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跨区域的旅游文化资源协调共享机制。四川地区可以建立相应的巴蜀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烹饪美食文化研究中心、茶文化研究中心、酒文化研究中心,并建立跨地区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席会议制度,对自身特点、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差异进行更详细的研究。

(四)培养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人才

旅游文化资源的跨区域协调与共享需要大量精通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人才。这类人才不再局限于较低层次的旅游知识,而是可以将旅游与巴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烹饪文化、茶文化和酒文化相结合,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和优秀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这类人才需要成为精通旅游经济和旅游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协调所有优势资源,利用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提升游客体验,实现区域旅游双赢发展的目标。因此,旅游业高层次人才所需的技能并不局限于旅游业和旅游知识,而是需要更多的旅游业以外的知识、文化素养、决策、沟通、协调和创新。

(5)以特色旅游文化资源为主线打造四川旅游品牌

四川特色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风光,还包括多类型、多层次的文化资源体系。四川成功地将“红色”、“熊猫”、“三国”等元素注入到四川旅游产品中,四川旅游产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然而,川菜、川酒、川茶、四川少数民族等特色文化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四川旅游业。如果上述特色文化资源能够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将会极大地促进四川旅游业形成一种特殊的品牌效应,即核心竞争力、排他性和不可复制性。四川巴蜀历史、民族、美食、酒茶文化融为一体,而不是分散在不同地区发展,逐步形成以巴蜀历史文化特色为主线的旅游文化资源综合体、以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色为主线的旅游文化资源综合体、以红色文化特色为主线的旅游文化资源综合体, 以特色烹饪文化为主线的旅游文化资源综合体,以特色酒文化为主线的旅游文化资源综合体,以特色茶文化为主线的旅游文化资源综合体。 最后,四川旅游品牌——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四川历史、民族、美食、酒茶旅游文化资源综合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跨区域统筹规划和共享的目标(图1)。

图1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综合体

五.结论

文化和旅游业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四川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包括多种类型的自然风景资源,还包括多种类型和层次的文化资源。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旅游文化资源的统筹规划与共享将成为四川旅游业整体发展的关键节点。四川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跨区域协调与共享是以巴蜀历史、民族、美食、酒茶旅游文化资源为核心,建立协调与共享机构,转变区域观念,研究区域特色与差异,培养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人才,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主线。最后,提升四川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

[1]吴有德。[区域经济发展导论。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志平,郑克强。鄱阳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禀赋评价及保护利用模式[。江西社会科学,2012,(10) :213-218。

[3]温璜。四川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模式[。南昌师范大学学报,2013,34 (5) :34-36。

[4]陈野。资源整合: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观察与思考,2011,(11) :11-17。

[5]张刘一。构建以段岩[为中心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平台。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3,(4) :43-46。

[6]何一民。关于推进沿江城市文化旅游一体化和旅游转型升级的思考[。中国文化论坛,2016,(4) :15-21。

[7]张秋来,刘作胜。安化红茶文化与旅游业整合发展初探[。科技创业月刊,2017,30 (6) :6-9。

[8]韦敏。基于供需协同视角的中国旅游业转型动力机制研究[。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 (1) :110-115。

臧国书。滇黔桂四市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路径研究[。曲靖师范大学学报,2017,36 (5)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