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课外活动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作用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课外活动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作用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民族文化,传承,课外活动
论文概述: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得资料,研究发现两所小学利用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产生了偏差,主要表现为定位、同课堂教学的关系、同社区教育的关系上

论文正文:

(一)提出的问题

    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变迁及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的作用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文化,生存其间的个体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与模塑。从一个民族的延续和个体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民族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近代以来,受科技理性主义的影响,本土文化不断被边缘化,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衰弱甚至濒临消失。雅斯贝尔斯也曾提到:“在今天这个技术时代里,由于所有人存在关系的急剧变化,即当传承还没有被人遗忘时传承的证实也被提了出来。”①在人们逐渐意识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开始将关注点转移到作为文化传递主渠道的学校教育。    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基本上是通过口传心授和社区教育的形式进行。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交流与融合更加频繁,在这一背景下,口传心授的随境式传承逐渐难以为继,而学校教育的不断兴起,学校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目的性、系统性等特点使得其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发挥民族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功能,实现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教育发展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是理想的理论探索。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据统计,全省一共涵盖了49个民族,其中,有世居少数民族多达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各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构成了贵州省极为丰富、最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基于此,2002年7月30号,贵州省九届人大颁布了《贵州省民族文化保护条例》,同年10月,贵州省教育厅,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制定实施了《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1)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学校困境    在自然状态下,民族文化传承的场域集中在家庭教育同社区教育。随着现代学校的发展,才迫使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让步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阵地。有学者也曾提出质疑:“现代学校教育中一元的、主体的、标准化的知识内容使民族传统文化被边缘化,学生根本不可能系统掌握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历史、艺术,更谈不上传承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远离学生文化背景和生活世界的学校课程,会让学生难以适应,最终造成学生对学校的冷淡和疏远;教育评价方式、教育手段的标准化使少数民族学生缺乏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性。”①这种质疑直接指向了学校教育中的课堂教学。    笔者于2011年4月8日和2011年11月30日前后两次赴贵州凯里市和榕江县进行了考察,对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民族地区学校传承民族文化中课堂教学主要是从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两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相较于课外活动,更具系统性和专业性。但是,在针对传承民族文化上,学科教学更多的要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根据实地调查,教师在日常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除音乐和体育、美术课外,很难兼顾到在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进而系统有效的传承民族文化。课堂教学的另一种方式校本课程或者地方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缓解了学科教学明确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内容和形式上更灵活与丰富。但是,校本教材或地方课程的开发、编写和使用上是一个连串而复杂的问题,这极大考验一个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实地调查中,很多学校的校本教材或者地方课程基本未开展,在开展的学校当中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上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而使得在校本课程这一平台上对于传承民族文化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2)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普适性    叶澜教授在其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一书中也提到“学生从课外活动中能受到一些学科教学中难以提供的教育,起到了补充作用。”a较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等。这些特点完全基于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动机加强。另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或者技能在课外活动这一平台上可以得到完全的展示、评价和反馈。从少数民族文化的层面来说,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学生在自己本民族传统的社区场域中生活,喜闻乐见这些民俗活动和节日。虽然课外活动的内容并不能完全涵盖这些民族的民俗活动或者说其内容只是作为参加这些活动的一个工具意义,但同时这也为课外活动同少数民族文化找到了一个相关的契合点,同时学生在课外活动上学到的东西能够实际运用到学生参加的本民族的活动或者节日中,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将学校教育同社区教育的结合。综上所述,课外活动的开展无论是从内容设置同少数民族文化的实际关联度上还是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上都为有效传承文化提供了现实可能,这也为其他民族地区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提供借鉴。  从以上简单梳理的当中,笔者也在思考课外活动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究竟以何种方式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教育功能,怎样更好在课堂教学的融合中才能将其教育功能最大化,课外活动在一种怎样的应然状态下有效地使少数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以上种种的思考促使在这一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1〕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北京市教育科学而研究所.活动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上、中、下)[C].北京:学苑像出版社,2004.但武钢.活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姚新中.道德活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列昂捷夫著,李沂、冀刚、徐世京、杨德庄译.活动·意识.个性〔M].上海:上海泽文出社,1980 .[6〕连瑞庆.课外活动与人才培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杜威著,王承旭译.民族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http://sblunwen.com/xxjybylw/ ,1998.黄泽.西南民族节日文化「M]. ee,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 10]赵世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11]周鸿铎.教育的本质是土体间的文化传承[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12]拉德克利夫一布朗.潘蛟等泽.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课外活动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研究摘要 4-5Abstract 5-6前言 7-16    (一) 问题的提出 7-9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9    (三) 研究方法 9-10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10-11    (五) 文献综述 11-16一、民族地区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之功能解析 16-27    (一) 民族文化中活动的类型 16-19    (二) 民族传统活动文化传承功能分析 19-20    (三) 民族地区课外活动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探讨 20-27二、课外活动的民族文化传承考察 27-37    (一) 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开展现状 27-30    (二) 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特点 30-31    (三) 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问卷调查分析 31-37三、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问题及困境 37-42    (一) 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37-39    (二) 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困境分析 39-42四、课外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相关建议 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