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农民工流出地对农村经济影响评价的探讨

2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农民工流出地对农村经济影响评价的探讨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0000字
论点:农民工,影响,流出
论文概述:

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研究综述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以往关于农民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工本身以及农民工给城市流入地的影响等方面,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是关于农民

论文正文: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发展中国家由于农业人口增多,土地的有限性,以及土地边际收益的递减,将会产生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而随着工业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加大,城市工业可以吸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从而实现二元经济的转化[0。正如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所述。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有限,加上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限,使劳动力不能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大量农民工的参与。在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推力和城市需求大量农民工的拉力下,加上国家政策的调整:1984年中央提出的农村工业适当集中于城镇,进行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城镇落户的试点,从此拉开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序幕。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粮食价格普遍下降,乡镇企业的效益持续降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民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90年代,农民进城务工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全国工会、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到2004年底我国农民进城务工的数量达1.2亿人‘。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在今后10年间将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就业,也就是说农民工的规模还要不断扩大。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它的出现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可否认:农民工流动为流入地的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带来廉价的劳动力,给流入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一份报告可知:改革开放近30年,劳动力流动对GDP贡献率达21%;从就业人数看,农民工已占第二产业的57.6%,商业和餐饮业的52.6%,加工制造业的68.2%,建筑业的79.8%Z。但是,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也给流出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农民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不仅获得了比在家乡务农更高的收入,同时也学到了知识、技术,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这些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流出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全方位渗透,加上传统的户籍制度等对劳动力约束的制度逐渐放松,进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绝不仅仅是剩余劳动力,很多农村是青壮年劳动力倾巢而出)加入到外出打工的行列,给流出地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引起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关注。比如农业劳动力不足、土地撂荒问题、留守老人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社会治安不稳定问题等,都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因此,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情况下,全面了解农民工对流出地的影响,积极发挥农民外出务工给流出地的正面影响,减少消极影响,开展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评价己经成为一种必然,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2.1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研究综述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以往关于农民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工本身以及农民工给城市流入地的影响等方面,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是关于农民工对留守家庭、农民思想观念变化、流出地社会结构、民主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1.2.1.1对家庭的影响进城”农民工”的家庭模式可以归纳为五种类型:单身子女外出型;兄弟姐妹外出型;夫妻分居型;夫妻子女分居型;全家外出型。农民工家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家庭成员的长期分居,但并未造成家庭关系的不稳定和瓦解,这是因为中国农民的传统家庭观在起作用[。周大鸣则关注了城市农民工大家庭的变化情况,强调了家庭的合作性,认为外出务工使得城市农民工家庭从“分”走向“合”,“联邦式家庭”和“轮伙头”增多。张继焦从外出打工者对其家庭和社区的影响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家庭层面上,外出者与家庭之间的非正式合约是观察与解释外出打工者对家乡影响的内在机制,这种基于家庭伦理的合约将达到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即双赢状态;而在社区影响层面上,更为关注的是“社区内向式反当”,主要指出了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的正效益。斯达克和卢卡斯[提出了外出农民工与家庭互补的观点。 参考文献[1]Lewis, W. Arthur. A Model of Dualistic Economic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4(36):46-51.[2]幻李强.当前我国城市化和流动人口的几个理论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 (1)[3]周大鸣.中国农民工的流动一农民工输入地与输出地的比较【Jl.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 4: 59-65[4〕张继焦.外出打工者对其家庭和社区的影响【JJ.民族研究.2000, 6 :61-67[5]Oded Stark, Robert E. B. Lucas, Migration, Remittances, and the Fa  mily [J].EconomicDevelopment and Cul2tural Change, 1988, 36 (3):465一481.李强.中国农民工及其汇款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 4:64-75卿平.人口流动对农村经济生活的影响〔Jl.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 4:62 摘要 3-4 Abstract 4-5 1 绪论 8-17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8-9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9-15         1.2.1 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研究综述 9-12         1.2.2 影响评价研究综述 12-15     1.3 研究目的 15     1.4 研究方法 15-16     1.5 技术路线 16     1.6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16-17 2 相关理论基础 17-23     2.1 农民工概念界定 17     2.2 劳动力迁移理论 17-20         2.2.1 二元经济理论 17-18         2.2.2 人口迁移理论 18-19         2.2.3 推一拉理论 19-20         2.2.4 人力资本理论 20     2.3 要素流动理论 20-23         2.3.1 区域要素流动理论 20-22         2.3.2 区域合作发展理论 22-23 3 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3-33     3.1 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评价的含义及必要性 23-25         3.1.1 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的含义 23-24         3.1.2 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24-25     3.2 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评价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25-26         3.2.1 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评价的特点 25-26         3.2.2 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26     3.3 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6-33         3.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6-27         3.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27-31         3.3.3 指标解释及赋值说明 31-33 4 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评价方法 33-38     4.1 指标无量纲处理方法 34-35     4.2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35-36     4.3 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评价方法 36-38         4.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36-37         4.3.2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 37-38 5 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评价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38-48     5.1 四川省农村概况 38-40     5.2 四川省农民工对流出地影响评价 40-43         5.2.1 数据调研及来源说明 40-41         5.2.2 评价过程 41-43     5.3 评价结果分析 43-46     5.4 对策建议 46-48 6 结论与展望 48-50     6.1 结论 49     6.2 启示 49     6.3 展望 49-50 参考文献 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