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硕士毕业论文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与能力培养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与能力培养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
论点:道德,网络,选择
论文概述: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当今的我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网络社会这样一种新型社会存在形式的出现,为社会信息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和网络化的途

论文正文:

导言
(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当今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式——网络社会的出现,为社会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种现代化和网络化的方式,使文化交流更加开放和自由。与此同时,遍布网络的各种价值观、价值悖论或道德冲突变得更加激烈、多样化和复杂。因此,一方面,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道德发展空并为道德选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与此同时,它也导致了价值观的差异、道德标准与道德判断之间的相对性的逐渐扩大,并给年轻人的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加强网络道德选择问题的研究更为现实,这是理论研究与具体社会道德问题相结合的必然课题。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讲,旨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丰富青少年德育理论的研究内容,有利于指导德育实践的有效实施。从实践的角度来看,10月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10月份更好地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它有助于青少年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辨别是非,抵御诱惑,面对道德困惑和冲突时做出理性、负责任的选择。它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充分发挥他们在网络道德选择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深化他们的自我反思、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能力。
(2)[研究现状/br/] 1。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引发了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纵观近年来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以下特点。首先,从研究的理论基础来看,虽然近年来网络成瘾的伦理研究和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很少被网络道德教育研究所采用,不利于网络道德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其次,从研究重点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将研究集中在实践和操作方面,如改变学生的某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等。他们关注实际情况,缺乏系统完整的网络道德理论或形成的网络道德教育模式。这种趋势可以通过分析学者们的文献研究成果来发现。例如,一些学者针对大学生存在的网络道德问题,如道德认知与价值失调的冲突、道德情感的淡漠与人际疏离、道德意志的弱化与行为的失范、道德人格的偏离与人性的异化,认为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真实空、道德相对主义的冲击以及技术与人文价值的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创新教育理念、培养主体意识四个方面入手,实现网络道德的重构。其他学者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特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以及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有效预防和教育对策。这类文章数不胜数。一方面,可以看出,学者们非常重视网络道德问题,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以求找到切入点,解决这一难题。然而,另一方面,很明显,他们把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集中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但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因此,网络道德教育研究的当务之急是找到合理的起点,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建立完整的网络道德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同时注重道德主体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深化,这是提高网络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关键。

参考

[1] [12] [34]姚新忠。道德活动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92,204,220。[/比尔/] [2] [4] [7] [8]屠京华。道德选择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8,69,72,74,86。
中文摘要4-5
英文摘要5
导言8-11
1。网络道德选择的理论解释11-16
(1)道德选择的基本理论11-12
1。道德选择的意义11
2。道德选择的条件11-12
3。道德选择的自由与责任12
(2)网络道德选择的理论内涵12-16
1。互联网的特点及其对12-13岁青少年的影响
2。网络道德选择的内涵13-14
3。网络道德选择的特点14-16
2。16-21岁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问题及原因分析
(1)16-18岁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问题
1。互联网道德的非选择16
2。互联网道德选择的不成熟16-17
3。网络道德选择的失范17-18
(2)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的原因分析18-21
1。道德相对主义的影响19
2。缺乏网络道德监督19-20
3。落后的家庭教育和复杂的社会环境20-21
3。目标预设21-24
(一)目标构建的基础21-22
1。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基本道德原则的一致性21
2。前网络道德教育阶段的理论和网络道德教育21-22
(2)目标22-24的初步确立
1。前网络时代青少年的道德准备逐步提高22-23
2。网络时代进一步深化青少年道德修养23-24
4。达到培养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能力的目标24-30
(1)以学校为主体。创新德育方法24-26
1。从“教会服从”到“教会选择”24-25
2。同样重视“推理教育”和“实践经验”25
3。对学校德育体系进行“网络”调整25-26
(2)以青少年为重点,深化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效果26-27
1。坚持注重社会现实的原则26
2。推广以问题为中心的26
3。形成小组互动模式26-27
(3)以实践教育指导与网络道德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养27-28[/Br/]1。澄清现实社会的主流道德标准27
2。根据现实生活道德实践经验27-28
(4)以网络道德教育为核心。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28-30
1。增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识28
2。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28-29
3。加强网络法治29-30
结论30-31
参考文献31-32
后记3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52-154。[/比尔/] [9]贝内迪克,《网络空间:第一步[》。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94.123。
[10]“泰翔。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分析与对策[。思想教育研究,2004C1: 30-32。[/比尔/] [11]苏·方振。网络文化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4。
[13]周云乾。重视“鼠下之德”——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其对策[。今日媒体,2004C07: 69-70。
[14] [13] [14]塞亚,张颖。青少年学生不良网络行为与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中国教育学杂志。2002年(1): 49-52。
[17][19][20][35]]S杰。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1)。
[18]李俊文。网络时代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思想教育研究,2008C7: 26。
[21]陈勇。刘固。《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北京政法学院学报,2004C1: 29-34。[/比尔/] [22]马治国。重塑人类教育的发展阶段[。航海教育研究,2005C1: 4-7。[/比尔/] [23 \"怀特黑德。教育日[。许汝州译。北京:生活阅读]巩新志。2002年:123。
[24] [25] [30]陈谦。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特征及其有效预防和教育对策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9 (4)。
[24] [25]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德育的必由之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 (3):10-18。
[28] [29]肖)卞蒂的道德人格教育[。北京:北京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8。
[31] [32]卢世贞。培养道德选择能力[。人民日报,2005-06-02。
[33]孟兰芬。关于道德选择的问题[日报。《现代分析》,2001年,C2):75-79页。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