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四川龙泉山区草地农业防治极端石漠化的实证研究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四川龙泉山区草地农业防治极端石漠化的实证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0000字
论点:龙泉,山地,治理
论文概述:

石漠化不仅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土地资源丧失,而且导致人畜饮水资源逐渐枯萎,因此治理石漠化成为石漠化地区始终要面临的科学问题。目前关于石漠化的研究多限于石漠化成因和治理技术,对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意义
石漠化,简称石漠化,是一种重要的荒漠化类型,通常发生在具有石漠化发生矩阵的特定潜在区域。然而,正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将这种潜在的自然风险变为现实(涂玉林1996)。人口的增长增强了人类干涉自然的能力。当人类的干预能力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范畴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再和谐,但冲突却十分突出(Wrigley 1971)。长期的人地冲突往往导致潜在的区域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而植被破坏加剧了土壤侵蚀。严重的土壤侵蚀迫使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或丧失。多年的土壤侵蚀逐渐暴露出地表类似沙漠景观的岩石(余李飞等,2005),最终形成石漠化景观。
长期以来,人类不合理地改变了自然。一段时间以来,他们甚至用捕鱼的生产方法来维持生计,这改变了第四纪以来石漠化的自然演变。今天,人类活动终于演变成石漠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并日益呈现出激进、无序和混乱的恶性扩张趋势。此时,石漠化已成为一个生态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地的高度关注。石漠化的最直接后果是土地资源的损失,而间接后果是石漠化地区植被的缺乏阻碍了水资源的保护,当地人民和动物的饮用水资源逐渐萎缩(滕永清等人,2007年)。因此,防治石漠化和石漠化一直是石漠化地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中国是喀斯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我国西南地区裸露石灰岩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7%以上(任继周1998)。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北、湖南、重庆、广东是我国石漠化地区的集中分布区,总面积54万平方公里,人口3.9亿。48个少数民族住在这里。近25%的中国穷人生活在石漠化地区。中国北方草原荒漠化和南方岩石荒漠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生态安全的两大荒漠化景观,这两大荒漠化景观应始于清朝中期。
自清中叶以来,随着朝代的更替和人口的增加,以及生产方式的改进,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葛熊健2002;吴存浩1996;曾雄生2008)。由于其突出的战略地位,北方草原在游牧集权和农业集权的继承过程中,伴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民族之间的博弈,双方都放松和退却了,农牧业纵横交错,但双方都尊重天,保护人民,法律是自然的(任继周2009;韩李茂1993;梁佳眠1989;卢良恕2008)。
自1980年代以来,北方草原引发的沙尘暴一直威胁着广大地区,荒漠化问题逐渐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国家已经开始解决北方草原退化(荒漠化)问题,甚至启动了京津冀圈保护项目。然而,尽管石漠化席卷了西南部和南部的八个省,但它不能与北部的草原荒漠化相提并论。此外,南方石漠化的生态后果落后于北方草原退化的生态后果。因此,对石漠化的关注要远远晚于北方草原荒漠化(周李三2000;吴正毅1980;吴传军等人,1994)。
我国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问题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六五”时期,当时由于国家扶贫任务繁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政策下,提高区域农业系统的生产力是最终的科技服务目的,以提高农业经济产量为重点的农业产业模式强调单一植物生产模式(任继周1998),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大规模的粮食生产已经把许多灌木林地和草地变成了耕地。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双季特征加剧了土壤侵蚀。此外,土壤保持水源的能力已经完全丧失,削弱了土壤保持水源的能力(苏伟慈2002;郭永明等人,1992年)。尤其是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中国西南地区人畜饮水问题持续发生。从表面上看,它是由干旱引起的降水减少引起的。从本质上说,不断恶化的石漠化改变了原始山地草甸和森林系统的水源保护和输出过程及其机制。由于植被覆盖不足,自然降雨迅速形成地表径流,不仅形成了严重的土壤侵蚀状况,而且像以前一样停止了降水在土壤系统中的储存,并缓慢滞后地输出。随着中国南方石漠化引发的生态问题逐渐增多,后果逐渐严重,中国学者对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发展战略已经从提高生产力转向纯生态安全,转向当前生产与生态双赢的局面(广西科学院1994)。尽管中国学者研究石漠化的时间相对较短,国家乃至地方政府关注石漠化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与北方草地退化相比,我国南方石漠化研究属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积累相对较少。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对石漠化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然而,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石漠化本身,并着重解释石漠化的成因、分布、发展潜力和危害(苏伟慈,2002;曹梁青等人,2002年;亮亮等人,2007年;邓晓军等人,2010年)。石漠化治理研究大多局限于人工草地种植技术(吴孔云等,2007;吴嘉海等人,2009)。虽然这些成果对于理解石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恢复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石漠化过程的表面,缺乏对其本质的揭示。如果长期局限于此,不可避免地会事半功倍。它永远不会对防治石漠化的关键技术给予实质性支持,也不会有助于改善石漠化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

第二章研究领域概述和方法

2.1研究区和实验区的自然概况
龙泉山地,即中华民国的乳头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西南至东北,地理坐标在东经103° 40 \'-104° 40 \'和北纬29° 40 \'-31° 30 \'之间。龙泉山矗立在成都平原东南边缘,位于绵阳市北部的安县。它穿过游仙、洛江、德阳、中江、广汉、金堂、龙泉驿、双流、建阳、仁寿、青神、夹江和南部乐山市区。这座山又长又窄,形成了成都平原的包围力量。整座山长200多公里,平均宽10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峰位于成都市龙泉释放区,海拔1051米,龙泉山是四川重要的自然分界线。山的南面是四川南部的小山,山的北面是成都平原。它也是岷江和沱江之间的分水岭。西面是岷江流域,东面是沱江流域。
莫亚坪是一个自然村,位于仁寿县,龙泉山中段南坡,南北三面环山,东临山谷。该村最低海拔为505米,最高海拔为玛瑙峰999ra(图1)。高原沟壑发育成熟,共有大小沟壑33条,其中大型沟壑3条,平均宽度超过lOOm。峡谷向东汇聚形成一条河流,注入三岔湖。该村有8户常住居民,14户常住居民和5户常住居民。人均耕地5亩,主要在旱地,玉米、甘薯和南瓜广泛种植。500-700米是该村的主要生产生活区,主要为坡耕地,而沟壑两侧不宜耕作的区域则为密林。主要树种是柏树、松树、枫树和梓树。超过700ni是一个贫瘠的斜坡,其中最大的面积是石板斜坡,几乎没有草生长。板岩斜坡面积从几亩到几十亩不等,有100多个大小板岩斜坡,总面积超过2000亩,并有连接趋势,是极端石漠化的重要代表。第二,当一年好的时候,废弃的土地将被种植,当一年坏的时候,废弃的土地将被废弃。近年来,在城市工作的主要劳动力的增加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长期短缺,一年好的时候都不种植。疏林灌木林地最少,分布在点上。

第三章结果...............................................28-45
3.1龙泉山石漠化分布及成因...............................................28-31
3.1.1分配法...............................................28-29
3.1.2龙泉山石漠化成因...............................................29-31
3.2地方治理模式的验证...............................................31-32
3.3草地农业模式的构建...............................................32-36
3.3.1选择...............................................33
3.3.2鸡与白花蛇舌草的动态关系...............................................33-35
3.3.3水土保持...............................................35-36[/ BR/] 3.3.4草原农业管理石漠化模型...............................................36 [/溴/] 3.4新模式的评估...............................................36-41
3.4.1综合评价...............................................36-38
3.4.2...............................................38-41
3.5讨论...............................................41-45
3.5.1石漠化的原因...............................................41-42
3.5.2草原农业控制石漠化的原因...............................................42-45
第四章结论、问题和前景...............................................45-47
4.1主要结论...............................................45
4.2问题...............................................45-46
4.3前景...............................................46-47

结论

明确了龙泉山空石漠化的分布格局,提出政策偏差背景下农业生产系统定位不准确是龙泉山石漠化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力。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结合3S技术空分析方法,发现四川龙泉山区极端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海拔800ra的地区。在分析龙泉山地区石漠化发生发展的因素后,认为虽然石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自然因素在短时间内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因此石漠化治理的重点应该是控制人为因素。
在人类因素中,开垦草地、滥砍滥伐森林和挖掘毒品只是指示性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粮食生产和食用盐行业农业体系的外在表现。其实质是政策方向偏离,迫使农业生产体系不准确。发现玉米、辣椒和桉树不能有效控制四川龙泉山区的极端石漠化。
玉米、花椒和大溪地桉是四川龙泉山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树种,也得到林业部门的大力推广。然而,本研究发现,这三个物种只能有效控制轻度和中度石漠化,而不能控制龙泉山的极端石漠化。建立了治理龙泉山极端石漠化的草地农业模式,并证明是有效的。基于龙泉山的本土资源和玉米、胡椒、桉树不能有效防治极端石漠化的现状,提出了采用土壤(粪)-草(黄背草)-家禽(鸡)-牲畜(羊)的草地农业模式防治极端石漠化的思路。通过2年8期连续试验发现,采用粪播法播种牧草种子,不仅可以通过快速增加地表草地的覆盖面积来控制水土流失,还可以通过改革龙泉山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来实现治理极端石漠化的目标,提高农民的收入,并将极端石漠化的治理纳入农民的生产实践中,避免了目前采用工程项目治理石漠化的弊端。
草地农业模式对极端石漠化治理的影响存在时间和差异空。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建立的草地农业模型能有效控制极端石漠化,但不同试验地块之间的防治效果存在明显的时间空差异,不同地块的绩效效果也不同。从时间序列来看,由于地块的地质和地貌差异,所需时间可能不同。从序列空来看,2-3年内坡度越大,社区治理效果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