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生态伦理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机制研究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生态伦理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000字
论点:新农村,生态,伦理
论文概述:

本论文,从农村社会实际入手分析,结合生态伦理学基甲理论,为我国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建议。这也是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论文正文:

1.1本文的背景和意义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任务。这标志着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新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可以用20个字来概括,即:生产发展、小康生活、文明农村、村容整洁、民主管理。这些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话语,不仅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发展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生态农业等原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农业文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这是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式。[农村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就的外在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要求。农村文化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例如,我们应该开展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引导农民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整洁的乡村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氛围。主要是指农村贫困状况的根本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根本治理,农村稳定的社会秩序,村庄的整洁面貌。村庄面貌整洁应该站在保护农村自然环境的立场上,以改善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6%(国家统计局于2007年10月22日宣布)。农业生产高度依赖自然环境,农村地区的环境条件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此外,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土地退化、森林功能弱化、水资源危机和农业面源污染一次又一次敲响了警钟。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人口最多、发展压力最大、生态系统最脆弱的时期。这表明我们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对于这一现象,生态伦理理论对我们有相当有益的启示。……
……

第二章生态伦理解读

2.1生态伦理理论介绍

2.1.1中国古代生态伦理

自先秦以来,我国就有非常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其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思想理论是对农业文明条件下人们生活实践的体验和理解,甚至是哲学和宗教的理解,蕴含着农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智慧。它不同于现代西方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人与自然对立的思想。它包含了非常有启发性的伦理原则来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践指导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我国古代生态伦理具有一些原始的简单性和神秘性,也存在一些需要合理吸收的不足。
(1)谈到儒家生态伦理,儒家的“天人合一”理论不容忽视。虽然这种精神不是儒家独有的,但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长期生存智慧。因此,天人合一理论或多或少地反映在先秦道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理论中。然而,儒家思想对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有其独特的表达和发展。儒家认为对“天”的研究不能不认识“人”;同样,研究人员不得不了解天空。孔子曾经说过:“人们可以传播这个词,而不是这个词。”换句话说,天堂应该由人来继承。公共统治者《论语》记载了自贡的一段话:“大师的文章是可以找到和听到的。老师话语的本质和天堂之路是听不见的。”这里的“性”是“人性”,这也是一个关系到人们自身的问题。“天堂”指的是天堂的法则,也就是宇宙的法则。“中庸之道”说:“命运就是自然”,这意味着人性是上天赋予的。古代中国人认为命运是一种超然的力量。命运由天堂决定,超越了人类的能力。然而,命运的确是人类固有的。孟子全心全意地说:“一个仁慈的人充满了天空中生物的心,而一个温暖的人爱着人,造福于事物。他有四种美德和四个目的。”153-162这表明“仁”的真正含义是人类获得了天堂的本质。因此,生活的真正目的是实现天堂的活力,用心体验天堂,实现天堂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内在的统一。孔子以“仁”为其所有理论的核心,“仁”主要是关于人际关系和道德的理论。孔子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仁”,其中最重要的意义是“爱”。……
...................

第3章...........................................13
3.1新农村生态生产模式建设........................................................13
3.2新农村生态生活方式建设........................................................19
3.3实践的启示...............................................................................................23
第四章现实困境与对策.........................................................................27
4.1现实困境...............................................................................................27
4.2摆脱困境的对策....................................................................................29

结论
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决策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要考虑伦理问题,因为政府决策的偏见往往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甚至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变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认真分析建立生态伦理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树立循环经济理念,重视绿色生产、适度消费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原则,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正确理解和处理以下几种利益关系:第一,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的破坏往往是由当前的利益驱动的,以最大化他们当前的利益。第二,地方利益和整体利益。地方政府不得为了地方利益任意使用生态资源,忽视甚至牺牲整体利益。第三,今世后代的利益。我们应该知道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允许我们疯狂和无限期地开发它们。如果未来自然资源枯竭,我们将不得不面对难以想象的后果。为了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农村地方领导人必须树立长期可持续的科学成果观。我们应树立政府的生态伦理意识,将环境保护理念内化为执政理念和执政纲领,并将环境保护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