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农民需求的农业推广建设策略研究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农民需求的农业推广建设策略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0000字
论点:推广,武穴市,农业
论文概述:

农业推广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被理解为农业技术推广,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当时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农作物产量、效益的提高。但随着农业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农业推广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推广教育-农业推广-农村教育和咨询服务”的发展过程。1964年,巴黎国际农业会议将农业推广解释为“推广工作可以称为咨询工作,也可以解释为非正规教育,包括提供信息和帮助农民解决问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984年发布的《农业推广》(第二版)被解释为“推广是向人们传递有用信息并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概念以有效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实现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我国,农业推广一直被视为技术推广。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过于依赖技术和“五级农业推广体系”(中央-省-市-县-乡)建立和运行的社会历史背景。传统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1993年《农业技术推广法》)。现代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一种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和咨询服务。
推广人员通过双向沟通等方式和手段组织教育推广目标,使他们能够提高知识、技能、观念和态度,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纳和传播创新,获得解决所面临问题的自组织和决策能力,最终实现培养新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高齐杰,2007)。

1.1.2研究背景

(1)政治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的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已经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十一五”和“十五”期间,国家财政收入分别为30.3万亿元和11.5万亿元,初步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郑贵由,2007)。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出科学判断,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阶段,“三农”发展进入全新阶段。2004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相继发布了九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指导意见。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科技推广等问题突出,亟待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建立现代农业推广体系的政治背景。

(2)体制背景
大规模农业经营的进程已经加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基于土地均等化制度的土地承包责任制给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土地承包责任制下的“一亩土地经济”只能解决农民的基本温饱问题,农民很难致富。小农分散经营的自主发展不适合现代农业的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夯实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钟发[〔2010〕1号)指出,要在依法自愿有偿流通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钟发[〔2012〕1号)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大规模产业化经营将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推广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经历了六个时期的变化(黄继坤等,2009)。但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推广目标和方法与市场经济、现代农业和农民家庭生产经营的发展仍有很大差距。社会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三农”的发展。

(3)经济背景
农业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尽管农业生产面临更多的机遇,但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随着期货、证券等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农业生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
农业科技发展迅速。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当代农业发生了革命,形成了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科技产业(李国杰等人,1998年;卢良恕,2002年)。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推动着农业的商业化、工业化和国际化。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农业不再局限于第一产业,而是逐渐渗透到其他产业,与其他产业形成交叉互补效应。农业科技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农业推广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在促进“三农”发展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第二章样本情况及研究设计

2.1[武穴市基本情况/br/]武穴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占地面积1246平方公里,辖12个镇(办事处),总人口76.6万,其中农村557.1万人,农户13.67万人,耕地36480hm2,其中水田29833hm2,人均耕地480m2。种植模式主要是稻田“油稻稻”三熟制和旱地“麦棉”双熟制。武穴市是全国双低油菜市场、粮食生产市场和湖北省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

2 . 1 . 2[武穴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基本情况/br/]武穴市农业技术推广采用“县乡”两级推广体系。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包括武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武穴市植保局和武穴市土壤肥料站。武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于1988年。它有五个商业站室,包括一个办公室,一个粮油站,一个棉麻站,一个商业站和一个科教站。它与农业局的相关部门同地办公,即一群人和两个品牌。武穴市植保局和武穴市土壤肥料站是武穴市农业局的二级单位,资金单独核算。乡镇一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12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2005年改革前有96名推广人员。湖北省于2005年实施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统一更名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城市管理和基层服务”。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由武穴市农业局管理。按照666.67hm2耕地一名农技人员的标准,通过竞争确定了56名农业公益服务人员,全部由财政局提供。经过不断改革和完善,武穴市形成了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纽带、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为载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近年来,武穴市农业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水稻和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实现了地方创新,并得到了农业部和湖北省农业厅的肯定。第二,粮、棉、油高产成绩显著。双季稻是湖北省单产最高的水稻,2006-2008年间,大津镇水稻单产连续三年达到19500公斤/hm2。2010年,大佛寺镇大屋里村油菜单产达到3553公斤/hm2,为湖北省最高。2010年,为棉花高产创建了10000亩1225000桃/hm2示范地,在长江流域棉区排名第一,农民张从斌的2.5亩棉田产量为1785000桃/hm2,创湖北最高单产,全国第一。

第三章农户家庭生产经营实际需求10
3.1农户家庭生产经营基本情况10
3.2农户家庭生产经营品种需求结构10
3.3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技术服务需求12
3.4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技术服务需求13
3.6农户生产经营技术教育服务需求21
第四章农业技术人员提供推广服务的能力22[/比尔/] 4.1农业技术人员的个人状况22[/比尔/] 4.1老年结构, 人员正面临一个故障……………………………………………………………………………………………………………………………………………………………………………………………………………………………………………………………………………………………………………………………………………………………………………………………………………………………………………………………………………………………………………………………………………………………………………………………………………………………………………………………………………………………………………………………………………………………………………………………………………………………………………………………………………………………………………………………………………………

结论

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包括精准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在数量、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方面面临更高的要求。农村农户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普通农户在平均农地制度下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大种植者、大种植者和低收入农民的比例逐渐增加。新型农户群体的出现对现代农业推广服务提出了不同的服务内容要求。在家庭生产和管理的发展中,对推广服务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作物技术转变为对特色作物、高效模式和关键技术的迫切需求。对信息、管理、科技教育和其他服务的需求是多样化和具体的。“三农”的发展变化需要农业推广服务与之相适应。然而,在当前的农业推广服务中,由于推广服务理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单一、设备落后等原因,农业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人员更加重视推广服务中的技术服务。然而,它们在信息、管理、科学和教育方面的服务可用性和满意度明显不足。即使在技术服务方面,农业技术人员整体单位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推广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但农业技术人员个人对主导产业的推广服务和新兴产业的推广服务的服务提供率较低。
农业推广服务的供给与农户生产经营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推广体系的要求。湖北省虽然实施了“以钱养物”的农业推广服务新机制,但根据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该机制是为了向社会推广公益性农业推广服务,农业推广队伍一夜之间从国家的“正规军”转变为“雇佣兵”,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断线、断网、散人”的不利局面。第二,在“集资”机制运行中,“搭便车”的项目数量逐年增加,农业推广资金逐步被挤出。用于农业推广的资金“用钱筹钱”短缺。“物以类聚”机制面临物以类聚的局面。第三,农业推广服务内容狭窄,供给率低仍然是当前农业推广服务中的两大问题。非农推广服务更依赖农业技术人员的个人利益来开展服务。根据农业推广的现状,指出应从思想上自上而下重新定位农业推广的功能,明确农业推广机构的公益性,稳定农业推广队伍,创新运行机制,优化农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完善推广服务手段,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推广服务能力,构建适应“三农”发展需要的现代农业推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