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陕甘宁地区义务初等教育政策及实施研究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陕甘宁地区义务初等教育政策及实施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0000字
论点:陕甘宁边区,发展,小学教育
论文概述:

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是在革命时期党中央密切联系边区的实际发展的国民教育,不仅具有群众教育的性质,其中的完小还具有干部教育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
中共中央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它不仅进行革命战争,而且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使之成为模范民主根据地,领导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共同发展。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来不仅为中国的政府革命和经济革命而斗争,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斗争。所有这些的目的是为中华民族建设一个新的社会和新的国家。在这个新的社会和新的国家里,不仅有新的政治、新的经济,还有新的文化。”因此,他提出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它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方针。此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围绕这一政策展开。
教育的发展始终与革命形势和开展工作并为之服务的中心任务密切相关。边境地区的经济建设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陕甘宁边区继承和发展了苏区的教育经验,在新民主主义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体系,包括干部教育、在职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社会教育和军队教育。这种制度不同于旧国家和外国。它有自己的特点,如注重理论建设和教育,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走群众路线。其中,初等教育在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建设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改革也是典型的,是边区教育体系的一个显著组成部分。
陕甘宁边区的初等教育是以普及免费教育为基础的。首先,它从第三年初的小学到第二年的中学大量发展。然后,它从第二年的小学稳步发展到第五年的中学。其中,小学三年级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条件相当艰苦。边境地区政府仍然集中力量发展初等教育。初级教育有各种类型。不仅有正规和完整的小学、示范小学、中央小学、干部子女小学和少数民族小学,还有许多非机动化私立小学,如巡回小学、篮子小学和流动小学。这些小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人民的需求和愿望为基础。教育与生产和家庭生活相结合,课程灵活实用。它不仅学习汉语、算术、历史、地理和其他文化知识,还开设了一些战时所需的课程。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启发式和“小先生”,强调学习和应用的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陕甘宁边区的初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它也促进了干部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其他教育的发展。它改变了边区人民落后的精神面貌,为促进边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相关研究
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和中国革命的重要时期。学术界对陕甘宁边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地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对文化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教育和干部教育,以及教育的发展过程、教育方针政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下面将讨论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的研究。

第二章初等教育背景

1。陕甘宁边区的建立1927年,正当民族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候,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放弃了孙中山“团结俄国、团结共产党、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公开发动“412”和“715”反革命政变,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主义者和革命者,实行“颜色恐怖”。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大好形势被破坏了。国共合作彻底破裂,民族革命失败。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继续顽强地斗争,领导工人、农民和广大劳动群众坚持革命。中国共产党集结革命武装力量领导武装起义,逐步建立了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独立武装政权”的新局面。

(1)早期革命活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早在第二年,来自陕西渭南赤水镇的王尚德和张浩如一起在陕西省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赤水特支部。后来,吴志歌和魏业周在Xi安承德中学成立了团支部,李自健和三元也成立了团支部。1924年,赤水党支部成立。1926年初,Xi安党地委成立。陕北各地的党团组织也相继建立和开展了革命活动。1921年,李子洲先后在渭北中学和榆林中学任教。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他开始推广马列主义。1924年,他创办了省第四师范学校。以校长的名义,他聘请了一些共产主义者和进步知识分子担任教师,并积极响应新文化运动。他建立了一个党团组织,向劳动人民宣传革命思想。后来,他还派人去玉林中学和延安中学建立党团组织。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委在xi安成立,耿炳光任书记,魏业周任宣传部长,李子洲任组织部长。同年7月,陕甘区委员会改组为陕西省委员会。

第三章提议初级教育准则...........................................19-27
一、...........................................19-21
来自国防教育指南,边境地区初等教育发展...........................................21-27
(1)2010年初等教育的快速发展...........................................21-22
(2)...........................................22-24
(3)...........................................24-27
第四章:从普及初等教育到普及...........................................27-41
一,普及初等教育政策提议者...........................................27-28
二,普及义务初等教育政策的主张...........................................28-30
三,从普及初等教育到普及...........................................30-32
(一)边境地区政府高度重视...........................................30-31
(2)提高人民的教育意识...........................................31-32
(3)初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展。...........................................32
四。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具体措施...........................................32-41
(一)大力组织各类学校...........................................32-36
(2)课程符合...........................................36-37
(3)...........................................37-41
第五章普及义务初等教育的意义...........................................41-47
一、...........................................41-43
(一)...........................................41-42
(二)为消除文盲做了基础工作,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发展...........................................42-43
二。对当前农村教育的启示...........................................43-47

结论

陕甘宁边区初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从初等教育大众化到义务初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它不仅扫除了文盲,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了大批抗日人才,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了文化落后的状况,促进了边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陕甘宁边区的初等教育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在战争年代,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克服了战争形势紧张、物资短缺和经费不足的困难,大力发展小学教育,实行普及义务教育。同时,结合农村文化落后的现实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动员群众自主办学,创造了更多有利于第二农村发展的教育形式和教学理念,创造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教育。这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义务教育的推广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从陕甘宁边区初等教育的背景出发,阐述了陕甘宁边区的建立和陕甘宁边区初等教育的社会教育背景。从原则和政策两个方面简述了边疆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肯定了边疆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指出了边疆地区小学教育的不足。重点从原则和政策两个方面论述了边疆地区从普及初等教育向普及义务初等教育的转变,分析了其原因,阐述了具体措施,肯定了其成功。边区小学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的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的农村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教育发展有所帮助。由于数据量有限,理论知识和综合理解不足,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揭示部分缺乏深度,仍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