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环境因素理念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案例研究

3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环境因素理念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案例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000字
论点:水土,承载力,农业
论文概述:

论文以三江平原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平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理论内涵、分别建立宏微观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相应的评价模型对三江平原农业水土资源

论文正文:

介绍

1.1本课题基于
《基于CAS理论的区域水土资源复杂整体系统优化配置模型研究》(编号:20092325110014)黑龙江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于CAS理论的三江平原水土资源优化匹配模式及可持续承载力研究》(编号:1155-NCET-004)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区域农业

1.2研究背景和意义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土资源的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导致水土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中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而中国人均耕地不足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中国水土资源分布空严重不平衡。长江以南的耕地仅占全国总面积的36%,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面积的81%。在北部,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0%,地下水仅占全国总面积的31%。这些水土资源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 * * * * * *总理说:“水土资源短缺是对中华民族的威胁”。由于缺水,60%的耕地现在依赖天气来获得食物。然而,占土地面积40%的荒漠化和荒漠化土地的生态状况难以改善。目前,全国600多个有组织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农村地区有2600万人缺水。由于缺水,正常年份粮食产量减少100 ~ 250亿公斤。严重干旱每年减少500亿公斤产量;缺水直接影响工业产值高达2000多亿元。
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高峰,届时人均水资源将只有1750立方米(目前人均水资源为220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中国人均耕地只有1.38亩,其中9个省、自治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3个省、自治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在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的26个国家中,中国的人均耕地仅略好于孟加拉国和日本,排名倒数第三。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初,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亿亩,比10年前减少了1亿亩。耕地是农业的基础。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仅会影响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还会影响工业和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说,耕地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耕地资源安全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8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4.32%。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归根结底,它们是耕地和土地的问题。现在全国耕地面积比1952年减少了40%,播种面积也降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人均粮食产量仅为加拿大的五分之一,中国拥有18.27亿亩耕地。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中央政府于2007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不应少于18亿亩。根据专家分析,这一底线将在2013年打破。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基本农业地位仍然很不稳定,粮食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现有耕地面积383.24万公顷,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35.08%。中国每年生产129亿公斤粮食,向全国提供97亿公斤商品粮。粮食商品率高达75%,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战略储备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黑龙江省十届五中全会提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把农业推向新水平。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粮食产量将达到一千亿斤。”三江平原是实现黑龙江省1000亿斤粮食发展战略目标和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三江平原水资源总量为287.64亿立方米。然而,由于缺乏控制项目,农业灌溉长期以来主要以地下水开发为基础。地表水和过境水的利用率分别只有6%和24%,仍处于较低水平。
近年来,受经济效益的驱动,三江平原水田面积迅速增加。据统计,2008年三江平原总供水量为111.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供应量占总供水量的78%。由于近年来水田面积的快速增长和地下水开采量的快速增加,地下水开采量达到了92.18%。此外,由于缺乏对水稻大规模井灌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导致三江平原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和局部过度开发。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由于地下水开采强度大,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和水环境恶化。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普遍较低,地下水可开采量枯竭。然而,地表水利用不足导致三江平原地表水和地下水利用严重失衡。同时,由于过分强调“以粮为本”和忽视生态服务功能,三江平原长期以来一直在开垦沼泽地、林地和草地,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垦,甚至开垦地形和土壤条件较差、不适宜农田的地区为农田,造成了严重的风蚀、土壤侵蚀加剧、贫瘠土地荒漠化和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此外,由于管理不善、耕作方式粗放等原因,三江平原滥占耕地,严重浪费土地资源。总体而言,三江平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不合理,阻碍了其系统功能的最大化发挥。与此同时,在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干扰下,三江平原水土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和承载能力逐渐降低。

2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础理论分析

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将农业水土资源对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贡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来反映,从一个方面反映农业水土资源与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导思想。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水土资源领域的具体应用。农业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要求把与需求相联系的社会经济系统和与供求相联系的农业水土资源系统结合起来研究。经济系统的规模、结构、布局和发展水平成为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研究内容。农业水土资源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巨系统。对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需要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因此,评价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主要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论。通过对相关基础理论和支撑理论的分析,以及对其结构、功能和特点的分析,有必要正确理解和合理建立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正确测度区域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支撑能力,从基础理论、概念、量化和评价到实际应用完善一套完整的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体系。

3模型构建、数据和变量解释................................25-39
3.1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构建................................25-28
3.1.1环境技术................................25-26 [/BR/] 3.1.2方向距离函数................................26-27 [/BR/] 3.1.3环境技术效率................................27
3.1.4马尔默基斯特-卢恩伯格................................27-28
3.2数学建模语言介绍及程序实现................................28-31
3 . 2 . 1 MATLAB简介................................28-29
3.2.2 MATLAB优化工具箱................................29
3.2.3线性规划问题................................29-30
3.2.4毫升模型程序实施................................30-31[/比尔/] 3.3数据和输入输出变量解释................................31-39
3.3.1投入产出变量................................31-33[/比尔/] 3.3.2数据显示................................33-39 [/BR/] 4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46
4.1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分析................................39-41
4.1.1各省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状况................................39-40 [/BR/] 4.1.2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区域分布................................40-41
4.2农业马尔默奎斯特-卢恩伯格................................41-44[/比尔/] 4.3环境因素对生产率测量的影响................................44-46

结论

为确保三江平原农业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以三江平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为例,系统分析了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内涵。在建立宏观和微观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求解模型后,对建三江分局2008、2010、2020和2030年各农场的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承载力的建议和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 .在系统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和耕地资源承载力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水土资源。在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某一阶段,它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综合目标,它以可预测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条件,以最大粮食产量或承载最大人口的能力为综合目标。
2。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有机结合: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导思想。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水土资源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应用,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总结。实现农业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农业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农业水土资源的可持续承载力。
3。建立了农业水土资源-社会-粮食生产-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理论。该系统的目标不是简单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是全面考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水土资源不仅是复合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子系统、粮食生产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存在和发展的支撑条件。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个子系统的整体改进。

参考
曹玉生、陈晓楠、张伟等2010。云综合评价模型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31 (4): 17-20
陈传美。1999.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南京:陈春声,河海大学。1987.
环境容量压力分析与城市增长管理研究——以台北都会区水资源为例。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杂志。3 (1): 133-144
陈念平。1989.土地资源承载力若干问题分析。自然资源杂志,4 (4): 371-380。
陈郭楠。1987.用迈阿密模型估算中国生物量的初步尝试。自然资源杂志,2 (3): 270-278。
蔡文华陈晖。张春贵等人,2002年。福建省气候土壤生产力和粮食作物人口承载力研究。资源科学,24 (1): 62-67
陈南翔,陈克飞。2010.基于物元分析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人民黄河,3 (28): 71-75
陈伯阳,陈和君。李长兴等人,2004年。基于DPSIR模型的深圳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水利学报,(7): 98-103 [/BR/]陈伯阳,李长兴,冯志尧等. 2004。深圳市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水力发电,30(3):10-14[/比尔/]成郭栋。2002.西北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应用框架的演变。冰川冻土,24 (4): 36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