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5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大坂瑶族社会生活中的借猪习俗与互赠礼物

5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大坂瑶族社会生活中的借猪习俗与互赠礼物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50000字
论点:习俗,瑶族,交换
论文概述:

本研究拟通过对广西防城港市峒中镇细坑村大板瑶人的田野考察,探讨当地人婚嫁习俗中“借”猪的互助行为对于当地社会关系的影响,以及这种互助行为所折射的社会文化意义。

论文正文:

第一章论述了

交换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其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基本需求。而交换的方式从最初的易货、贸易交换,到今天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这种方式的演变和发展不仅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而且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礼物和商品可以交换。无论选择哪种交换方式,都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

本研究第一部分的起源

传统少数民族社会的礼物经济一直是我感兴趣的学术话题。2010年7月,提交人与其导师前往广西边境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防城港市防城区董重西坑村,笔者在采访当时的村委会文件邓有典先生时,了解了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其中,让我最好奇的是当地大坂瑶族婚礼上的一种礼物习俗——“借”猪。在婚礼准备期间,“借用”来自达姚班人的猪的互惠行为与我之前对礼物经济的一些担忧是一致的。
婚姻被视为一种“终生事件”和一种社会行为。确定它的关系必然要经过人们认可的某些程序和仪式。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这可以清楚地反映在婚礼的仪式和过程中。这些仪式和过程不仅伴随着婚姻的诞生,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更新。然而,唯一不变的是国家坚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大坂瑶族人对婚礼的坚持也让他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甜蜜的负担——婚礼的消费支出。面对这种“负担”,大坂瑶族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通过自己独特的行为——“借”猪,化解了这种又甜又重的负担。这种源于婚礼消费支出的互惠行为,从微观角度展示了一个国家的价值观、消费和心理发展。对礼物交换中这种互惠行为的详细描述和讨论,成为了解当地瑶族经济行为和婚姻家庭社会文化规范的新视角。
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大坂瑶族作为一个人口较少的分支,主要分布在防城港市同中镇中越边境。它的民族服装和婚礼习俗是独一无二的,鲜为人知。笔者试图以婚礼的准备为出发点,描述婚礼准备过程中猪习俗的起源和过程,调查人们对这种互惠行为的理解,进而分析这种经济行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有效性和意义。……
................

第二章西坑村大坂窑

董重镇位于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最西端,距市区124公里,东临纳良镇,西南接广宁省和廖平县,北接宁明县和上思县,是两省四县(区)的交界处。边界线长43.8公里,边界线上有7个村庄:太行、Xi行、和平、尚义、班星、昆明和同中。(1)西坑村位于董重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8公里,距县城105公里。东临大坑村,西临和平村,北接纳雅村,南接越南。这是一个海拔325米的春瑶村。

第一节自然环境

董重镇有广阔的山区和适宜的气候,全年无霜期超过360天。全镇耕地16650亩,其中坡地2550亩,水田14100亩,早稻10930亩,晚稻14505亩。主要农产品是大米、玉米、甘薯和木薯。该镇林业面积21.71亩,八角113,000亩,肉桂57,000亩,松树15,000亩。群众主要从事农林生产,种植松木、冷杉、肉桂、八角、茶油等类型,其特色资源主要是肉桂、八角和松香产品。此外,它富含菠萝、龙眼、荔枝、芒果、华三李子、香蕉等水果,以及砂仁、益智等药材。这个城镇有许多河流和丰富的水资源。目前,已建成7座水电站。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是叶蜡石,储量为2480万吨。董重温泉位于董重镇坂田街。它占地18亩,以其清澈的水质而闻名。每年游览董重的游客人数达到25,000人。(2)

第二节历史沿革

董重镇行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桐中的古名是桐乡,属于姑神堂。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它被称为“骨生堂”,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它改名为“同中”。解放前,它属于檀山镇管辖。1950年,它属于西区(纳良)管辖。1952年,它属于班巴区,1956年成立董重乡,1958年成立董重公社。1984年,该公社更名为董重乡(其管辖的村办事处:董重、昆明、班甸、纳里、班星和张耳)。1990年2月,它被改为城镇组织体系。①2005年6月与板坝乡合并,更名为董重镇。巴坝在古代被称为巴庄水,属于古生堂。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改为板坝——由八个村庄组成。解放前隶属檀山镇,班坝镇成立于1957年,纳良公社成立于1958年,桐中公社成立于1960年,班坝公社成立于1961年,班坝镇于1984年改为班坝镇(所辖村办有班坝、班沟、上龙、启龙、唐龙、宁北、江口、蒙娜、锡坑、太行、和平、那巴、那雅)。(2)据2011年统计,全镇总面积235.6平方公里,行政村19个,社区1个,生产群256个,总人口27,867人。董重镇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占人口的85%,主要是壮族和瑶族。其中四个是瑶族村落(太行、Xi坑、和平和板沟),有8个纯瑶族。瑶族人口3848人,占城镇人口的13.9%,壮族19684人,占城镇人口的71.1%,汉族4153人,占城镇人口的15%。(3)大坂瑶族的历史在村里长者的记忆中早已存在。……
................................

第三章猪与大坂瑶族礼品经济..........................................................2 0
第一节大坂瑶族的经济生活........................................................20
1,变革的进程..................................................................................20
2,工业发展.................................................................................21
3,生活状况................................................................................2 3
第二季度,.......................................................................23
我,大坂瑶族的一只猪,猪的来源:.................................................................................23
2。............................................................24、大坂窑人饲养的猪[/ Br/] 3。猪在大坂瑶族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地位............................26
第三节大坂瑶族礼品经济......................................................27
1,生产中的礼物....................................................................27
二,生活中的礼物....................................................................2 8
三。仪式中的礼物....................................................................2 9
第四章大坂瑶族婚礼习俗........................................................3 0
第一节是大坂瑶族的亲属制度。........................................................30
1,家庭结构..................................................................................30
2,..................................................................................31
第二节大坂瑶族婚礼特征的表征..........................................................34[/溴/] 1。订婚、相亲....................................................................34
2。隆重的崇拜。不要崇拜姻亲....................................................................35
3、女人请客,男人“付钱”..........................................................36
第三节大姚班人的婚礼......................................................3 8
第五章“借”猪和“还”猪........................................................43
第一节“借”猪习俗的由来........................................................43
第2节“借用”生猪海关“规则”...............................................45
第3节“借用”生猪海关“程序”..........................................................47
第4节“回归”生猪习俗.........................................................................48
第六章大坂瑶族“借”猪习俗与社会生活.............................................51
第一节大坂瑶族“借”猪习俗与社会关系..............................51
第二节“借”猪习俗与大坂瑶族社会的融合............................5 6
第三节大坂瑶族社会生活中的“借”猪习俗与礼物互惠……58
。第四节“借”猪习俗与“经济”……5 9
在《大坂瑶族的社会生活》中总结
“人的独特性在于他必须生活在物质世界中,生活在与所有生物共享的环境中,但他按照自己设定的意义图式生活——这是人的独特能力”(1)。文化的决定性属性也赋予每一种生活方式某些属性作为其特征。猪——在大坂瑶族的生产和生活中,它们赋予了它们深刻的含义:首先,它们作为礼物交换,以满足“借”和“还”猪的需要;其次,它作为消费和生产的产物存在,以满足大坂瑶族人民的饮食需求。最后,剩下的选择在市场上出售。这时,猪作为商品交换的产品而存在,以满足大坂瑶族人民对财富的需求。
马克思指出,人类生产是为了生活,即物质生产和生活本身。社会分工导致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这也使得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贫富两极分化和严重的诚信缺失蔓延开来。大坂瑶族人坚持礼物交换的交换方式——“借”猪,这不仅体现了他们行为的互惠性,而且促进了大坂瑶族人的社会稳定,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
1。“借”猪习俗的延续促进了大坂瑶族人民社会关系的融合。一般意义上的礼物交换是由送礼者自愿送出的,也有送礼者。西坑村大姚班人“借”猪的习俗不仅仅是赠送平等礼物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有需要的人要求“其他人”借猪,而“其他人”给予积极的回应。或者由有需要的人向“他人”提出“归还”猪的要求。“归还”的平等体现在“尽可能多借,尽可能多换”,“尽可能多借,尽可能多还”。而“归还”猪的具体时间是基于对方的要求。这本质上不同于莫斯所说的“豪”——回报的义务。

参考
[1]陈文华:婚姻习俗与文化[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陈清德:经济人类学[硕士,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费孝通:《中国农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5]卢俊彪:《财富与他人——古镇的商品交换与民族关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6]王小兵: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的新视野[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
[7]夏颖:消费社会理论与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8]谢丽忠: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另类功能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学术出版社,2010年。
[9]阎云祥:礼物的流动:互惠原则与中国乡村的社会网络[M],李京春,刘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M),2000。
[10]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化:中国一个村庄的爱情、家庭和亲密关系[·M],龚小霞译,上海:上海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