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00字硕士毕业论文农业科技论文范文:松木灌区节水农业整改效果评价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200字
论点:节水,水资源,农业
论文概述:
由于大多大型灌区不仅担负着向灌区农村及城市生活的任务,还担负着向工业供水的任务,所以,把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不仅有助于减缓城市供水的压力,而且有助于满足农业灌溉日益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中国水资源概况
虽然中国水资源总储量为281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但根据1997年人口统计,人均水资源为2220立方米,仅占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3,位列13个缺水国家之列。中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在该地区分布不均,与人口、土地和生产力的分布不相称。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80.4%的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南部,人口占53.5%,耕地占35.2%。人均水资源3480m3,每亩水资源4300m3,属于人口多、土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当地水资源的开发仍有很大潜力,但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在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4.4%,耕地占全国人口的59.2%,水资源仅占全国人口的14.7%。人均水资源747m3,每亩471m3,属于人口多、土地大、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在海滦等一些地区,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滴液漏斗。河道断流,湖泊干涸,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最大的短缺发生在华北,那里的人口、耕地和经济约占全国的1/3,但水资源仅占全国的7.7%。京津冀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人均水资源量不到250m3。这种水土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给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目前,中国水资源也面临许多问题。用水量的增长与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中国城乡用水量急剧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我国用水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导致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此外,由于我国水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储量相对较小,水土资源极度不匹配,缺水矛盾十分突出。这一矛盾导致中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制约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的需求不仅增加了,而且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严重。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尤其是北方,可耕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4%和46%,水资源仅占全国总用水量的19%。然而,传统的地面灌溉被严重浪费,大约50%的灌溉用水在农田中消耗。因此,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我国北方地区恰好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集中产区。解决农业节水问题已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之一。在当前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下,人们不得不重新调整农业生产目标,不仅要保证一定的作物产量,还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的水肥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水农业与优质高产作物转化的统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1.2节水农业在中国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节水农业是指通过采取农业、水利和管理等措施,充分利用灌溉水和自然降水,并通过输水系统、配水系统和灌溉系统将水源的水分损失降至最低,直至作物耗水,从而使单位耗水量的作物产值和产量最大化。节水农业的内涵一般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水节水和田间灌溉节水、农业节水增产技术和水管理节水。可持续农业的目标之一是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利用水土资源。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根据作物需水量规律和水资源状况对节水农业进行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相应的农业节水体系。节水农业是与农业现代化相配套的各种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挑战。中国水资源非常短缺,但占农业总用水量63%的灌溉水利用率仅为43%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利用率。同时,由于灌溉方式落后,现有灌溉工程老化失修,管理水平低下,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因此,大幅度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将是我国未来农业节水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节水农业效益评价的相关原则
2.1节水农业
作为一个节水项目,近年来由于节水理念的加强而形成,其主要目的是有效提高用水效率、作物质量和数量以及水资源生产和支出的平衡率,是其衡量指标。通过各种方式实现高效农业用水的目标。三个典型的类别是农艺节水、农业管理区节水和灌溉区节水。例如,调整农作物结构、改善农作物分布、理顺耕作制度属于节水农业范畴,而节水方法的管理方法、制度框架和实施属于节水农业管理范畴,第三类节水类似于喷灌和滴灌。在发展节水农业的同时,应注意确保区域环境的健康发展。只有重视这些,农业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引入田间的水均匀分布到指定区域,并储存在土壤中,以转化为土壤水。这种技术手段的运行主要是通过田间灌溉工程技术来实现的。节水农业改革的制度是调节灌溉量和灌溉周期。节水输水系统包括渠道衬砌、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系统类似于滴灌、喷灌、小畦面灌溉、渗灌、隔沟灌溉等技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改造主要是通过调节输水和灌溉过程,最终达到提高用水效率的可行目标。
第三章全面建设............................21
3.1节水农业效益指标体系建立............................21
3.1.1社会效益评价指数............................22
3.1.2经济效益评价指标............................22
3.2指数权重的确定............................25
第4章..............................27[/ Br/]4.1松木灌区改造基础研究............................27
4.2评价指标分级标准............................29
4.3现状年和规划水平年的确定............................30
4.4各种指标值的确定............................31
4.5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评价............................32[/br/ ]4.6松木灌区节水农业改造社会效益评价.............................................35
4.7松木灌区节水农业改造经济效益评价.............................................36
4.8松木灌区节水农业节水节能改造............................37
4.9松木灌区节水农业生态改造............................38
4.10松木灌区节水农业改革新技术............................39
4.11松木灌区节水农业改革的综合效应............................40
结论
通过松木灌区节水农业项目的实施,灌区的社会、经济、节水节能生态环境和新技术推广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化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灌区节水农业体系朝着可持续、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
在节水农业改革的效益研究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节水技术和节水经济的效益。在生态环境效益方面,虽然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但由于缺乏深入研究,还没有形成成熟可用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也很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影响因素的制定,以加强对环境效益的重视。
节水农业是一个由不同性质和水平的大型自然区域或流域组成的大系统。每个地区或系统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和节水措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相互影响和作用。由于每个评估对象不能独立于空的界限而存在,因此在评估内容中应考虑空标度的影响。如果忽略空尺度的影响,对评价对象进行单独分析,评价结果不仅不准确,而且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因素和经济水平不同,对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影响。应考虑上述因素。
参考
[1]陈至恺。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文学,2003,23 (1): 1-5。
[2]张越。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8,2 (5): 3-6。
[3]陈至恺。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104-108年。
[4]张启顺。水、生命和环境——从国际水问题看中国的节水灌溉革命[。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编辑。[农业节水探索。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95-103。
[5]张唐生、刘茵、郭传进。中国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分析[。西北水力发电,2002,18 (4): 50-52。
[6]姚崇仁。农田节水灌溉节水潜力及其综合评价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杨玲:西北农业大学。
[7]罗金耀。节水灌溉技术指标及综合评价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7.
[8]美国农业部。灌溉评价方法。美国政府印刷办公室,1969年。
[9]佩雷拉·路易斯,《农业工程手册》中的鳟鱼灌溉方法。《土地与水》,GIGR,1998:297-379。
[10]达维特terms胡姆,王智,苏曼·马尔,等.农业水管理,1997,34: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