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7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与搜索

7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与搜索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72000字
论点:气象,数据,暴雨
论文概述:

本文利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开发平台建立暴雨基础数据库,解决了以往以文件方式存储气象资料的格局,以数据库表的形式储存暴雨数据规范了存储方式,方便了科研业务人员查询使用。从文件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项目背景

气象数据是一种时间性很强的地球科学数据和空。气象数据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地理信息资源。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气象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产生了大量的气象数据,新的观测数据逐年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气象数据来源复杂、类型多样、格式多样、表现形式多样、数据量巨大等特点,气象数据的管理成为一项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任务。因此,规范气象数据管理和服务的根本途径是用计算机
对气象数据进行合理分类、编码和管理。2001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批准的“气象数据共享系统建设”将作为专项资金项目,标志着中国气象局加强气象科学数据公益性共享服务。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开发的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就是基于这个项目。该系统是一个全国性的分布式网络化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由国家和地区省级共享系统有机组成。基础气象数据共享系统为公众和注册用户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便捷数据检索和数据下载服务,赢得了用户的七项好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暴雨研究。研究所在暴雨监测、暴雨机理、暴雨模型和暴雨应用等地方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在暴雨预报服务方面具有技术实力。它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历史暴雨资料。依托研究所购置的大容量存储设备,初步建立了暴雨数据库数据采集平台。此外,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暴雨年鉴》提供了暴雨过程的准确信息,为暴雨基础数据库和显示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根据暴雨数据的现状和暴雨数据共享的要求,研究了国内外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的相关技术。基于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2010年科研项目“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与显示平台开发”,提出了一个基于元数据的暴雨数据库建设与查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2国内外现状与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信息共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管理人力资源,为各级用户提供信息获取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发展迅速。国内外各个领域和行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发展更为重要。万象更新

1。2.1国内发展状况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气象部门开始使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各种气象信息。从独立文件系统和部门内部网络数据库的气象信息管理系统,逐渐发展到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我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相对较晚。中国气象局2001年12月发布的《气象数据共享管理办法》标志着气象科学数据共享试点工作的开始。
熊安源2002年提出的“数字气象学”概念指出,“数字气象学”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气象”的概念是“数字地球”概念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体现
沈文海在文章“气象数据中心的职责和功能分析”中指出了气象数据中心的主要发展目标。其内容主要包括:内部资源的高效利用、业务系统的集约化和标准化、专业基础资源服务和基础应用服务的提供
郭芙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开发的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是一个全国性的分布式网络化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它由一个国家共享系统主节点和几个区域和省级共享系统子节点组成。主节点部署点为国家局,子节点部署点为各省级气象信息中心。可以扩展子节点的数量。

2。2国外发展状况

世界上大气科学领域最大的数据中心,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NCDC),其国家虚拟数据系统(NVDS),向全社会提供数据服务。它的用户界面是一个浏览器,其数据集配有文档描述,可供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检索和下载。
2000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诺阿)建立了国家虚拟数据中心(NNDC)。数据中心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为用户提供气候资源、海洋数据和地球物理信息的共享服务。

第3.3节详细信息……数据库27-46 [/BR/] 3.3.1设计策略……28-29 [/BR/] 3.3.2数据存储……29[/比尔/] 3.3。三元数据库设计……29-31[/比尔/] 3.3。4元数据库表……31-40 [/BR/] 3.3.5实体数据库表……40-46 [/BR/]第四章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46-56
(4.1平台架构……46-47
4.1.1操作环境层……47
4.1.2数据资源层……47 [/br/ ] 4.1.3应用功能层……47 [/BR/] 4.1.4用户服务层……47 [/BR/] 4.1.5安全系统层……47[/比尔/] (4.2实施框架……47-56 [/ Br/] 4.2.1会员登录……48-49
4.2.2用户管理……49-51
4.2.3数据服务……51-56
第五章……56-63
5.1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平台部分功能介绍……57
5.1.1新闻处……57
5.1.2数据服务……57
5.1.3系统维护模块……57
(5.2数据服务功能……57-61
5.2.1数据浏览……58-59
5.2.2数据查询……59-61 [/BR/] 5.2.3数据下载……61[/比尔/] 5.3数据管理功能……61-63

[概要/br/]气象数据具有来源多样、格式众多和时间序列强的特点。近十年来,各级和各地区气象部门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资料。如何共享海量气象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气象数据管理部门的关键任务。
利用数据库开发平台建立暴雨基础数据库,解决了以往气象数据以文件方式存储的模式。以数据库表的形式存储暴雨数据规范了存储方式,便于科研人员查询和使用。从文件到数据库,形成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方便用户检索和提取数据。从数据管理方面来看,数据更有利于收集、分类和处理,气象信息的使用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服务器提供多语言数据访问接口,简化了查询平台开发中的数据库访问。暴雨基础数据库网络查询平台以暴雨过程为主线,收集暴雨过程发生期间的相关数据,形成暴雨数据集。该平台实现了数据集中数据的查询、检索、分析、统计、浏览和下载功能。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参考
[1]秦大河,孙红烈。中国气象发展战略综述[。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26-27。
[2]冯毅。基于[硕士学位论文的省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3]李继明,沈文海。王国夫。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气象科学杂志,2006(10),17(5):621-628。
[4]孙九林,施钟会。科学数据管理和共享[。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69-371。
[5]熊安远。数字气象学发展战略分析[。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C12)} 4: 101-104。
[6]沈文海。“[气象数据中心”的职责与功能分析。气象软科学,2010,4: 62-69。
[7]王国夫、李继明、邓丽等。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总体设计与建设[。应用气象科学杂志,2004。15: 10-16。
[8]李小波,朱孔强,贾光宇,等.科学数据共享技术平台概念[.中国基础科学,2003,52-54。
[9]李继明、王国夫、邓丽等。国外大气科学数据中心发展概述[、孙九林、钟会。科学数据管理和共享。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67。
[10]气象组织基础系统委员会综合数据管理专家组2002年最后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