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儒学与宪政:唐瑜道路的政治哲学解读

2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儒学与宪政:唐瑜道路的政治哲学解读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8000字
论点:宪政,宗教,基督教
论文概述:

本文的研究重心仍然是以中国古代经典为主。出于写作的需要,我将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尚书》上,对其的理解则主要参照《尚书正义》《书集传》《尚书今古文注疏》等古代文献。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写作渊源与问题意识

民主宪政制度无疑是当代社会发展和国家制度建设的必然趋势。事实上,早在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就将民主革命视为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托克维尔在其代表作《论美国民主》中,对美国宪政民主制度的构建、发展特点和形成基础进行了调查和探讨。他对宗教与政治制度、宗教与宪政的关系有独特的思考。
简而言之,托克维尔认为,宗教为人们日常生活所触及的基本问题提供了明确和可以理解的答案。它帮助人们安定精神,形成道德意识和伦理观念,避免个人主义和唯物主义,逐渐形成一个寻求自治的社会。美国的宪法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托克维尔试图解决《论美国民主》(On American Democracy)中的一个问题,即如何避开个人,如何让人们形成社会,从而为宪政民主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宗教是托克维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托克维尔在美国的观察侧重于寻找在国内建立民主宪政制度的一般方法。同样,在研究了整个西方历史上宪政理论的理论和实践形式后,关国学家卡尔弗特·高斯(Calvert ghosh)得出结论,宪政起源于西方独特的宗教。他们的研究为宪政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即宪政的宗教维度。然而,他们的结论为我理解宗教与政治制度形成的关系,以及宗教与宪法制度形成的关系提供了启示。
这里应该指出,托克维尔的观察和卡尔·弗里德里希的分析都是基于西方意识形态背景。他们描述的宗教无疑是指基督教。他们研究的宪政制度都是基于历史上已经建立并有效运作的两党制。因此,值得考虑的是他们的结论是否普遍适用,是否只是对美国和卡尼夫新教徒特殊性的描述。宗教领袖和宪政之间有一定的必然联系,那就是:“托克维尔的讨论具有普遍意义吗?换句话说,托克维尔在宗教宪政之间发现了;这种关系只适用于监管吗?有没有可能将这一结论扩展到适用于其他宗教和非宗教的世俗信仰?。这就是所谓的“托克维尔命题”。
因此,从表面上看,宗教和宪政的实现确实有某种关联。至少我们可以说,宗教可以为宪法理论提供一些基本的支持,这有助于宪法目标的实现。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局势的复杂性。总之,我们必须找到宪政和宗教之间的一般关系。......
................................

第二章宗教与政治的二元互动

2.1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与宪政的关系

宗教无疑是宪政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但无论是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还是英美道路的成功经验都无法掩盖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从表面上看,宗教与宪政的实现确实有着积极的关联。至少我们可以说,宗教可以为宪法理论提供一些基本支持,并有助于宪法目标的实现。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
首先,无论托克维尔还是弗里德里希,他们的研究大多具有历史意义。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恰好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根据现有历史测试的总结,它能成为一个普遍的结论,并能适用于所有情况,还是只是一些特殊的情况?第二,在特定背景下,上述宗教大多指基督教,一般概念包括主教和新教。因此,宪政的宗教层面能否更准确地定位为宪政的基督教层面?那么,所有需要实现宪法目标的国家都有必要改变对基督教的信仰吗?但是没有基督教信仰或者不能建立基督教信仰的国家,是不是意味着不能实现宪政?在我看来,提出这个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它。我们研究宗教与宪政的关系,旨在为宪政找到一个更加稳定的基础,为宗教在现代社会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现代化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教训。然而,如果我们忽视上述问题,我们将偏离我们的主要目的。
姚钟秋在《宪政的技巧》一书中指出,我们需要证明的是,一般宪政与一般先验维度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分为几个层次,如宪政是否基本上需要先验维度,两者是因果关系还是平行关系,是否只有一个先验维度——基督教等。对于中国背景下的研究,有必要从研究基督教与宪政的关系转向研究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先验体系)与宪政的关系,然后利用研究结论观察中国的经验事实,探索宗教(先验体系)与宪政在中国的可能关系。
我们在发现从传统特别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中发掘宪政资源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宪政与宗教的关系,从而为我国当前的宪政建设“向传统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基础和经验。这种研究需要从广义上探讨宗教与宪政的关系。否则,可能会得出一些相反的结论。例如,如果宗教被狭义地定义为基督教,人们就会相信只有通过教化中国,宪法目标才能实现。……
............................

目录
第一章
1.1写作来源和问题意识................................1
1.2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3
1.3理论和方法....................................................................5
第二章宗教与政治的二元互动..............................10
2.1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与宪政的关系................................10
2.2绝地天童:中国古代宗教与政治关系的终结.........15
第三章,“三代治理”的政治哲学,阐述…………”s 20
3.1礼拜和系统建设日,.............................................s 20
3.2天:................25
3。3总体思路最后显示.........................................................s 28
3.4天的下跌和沉重的负担..............................31
第四章结论:探讨当代儒学的治理...33

结论:讨论当代儒学的治理

我们将宪政最本质的特征定义为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并将宗教视为人类学常数。后者讨论了世界对人们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它是人们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规则和行为模式的安排者和制定者。
从第三章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宗教概念,天堂是人类秩序的安排者。它赋予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并要求国王按照它制定的治理规范行事。天堂是至高无上的君主,是国王权力的给予者。它是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基础。天堂意志的最终来源是人。当国王出现专制统治和社会混乱的局面时,上天可以根据公众舆论收回它赋予国王的政治权力。在这里,从对天的信仰出发,古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君主权力制约机制。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想模式,也是中国古代宪政制度的一种形式。这种制度和信仰的主要继承者是儒家思想。
我想通过这篇文章说的是,为了在当代中国建立一个宪政制度,我们不能忽视儒家传统中已经存在的宪政资源。这也是儒家思想探索的当代中国的治理方式。只有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才是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必然趋势。
最后,我想引用这样一段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儒家宪政在现代社会中不再具有独立的复兴价值,但它的政治智慧可以通过与自由主义的精心嫁接,在现代民主宪政的基本框架中实现创造性的转变,并在21世纪的中国政治中大放异彩。

参考

1。孔英达《易经正义》,北京:中国直贡出版社,2009年
2。孔英达的《历史正义之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孙西单《礼记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4。王先谦《荀子集》。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5。司马迁的书,《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6。苏羽的书,《春秋》和《义长释》,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7。严旭著,《春秋杨公传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8。陈丽珠:《白虎舒同征》,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9。朱Xi著,《四书章句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10。段玉才著,《说文解字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