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探索高校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探索高校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3000字
论点:志愿服务,高校,大学生
论文概述: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心理动机有很多,也很复杂。我们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动机,采取更为丰富多样的心理激励活动,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中有

论文正文:

第一章:高校志愿服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问题与现状

志愿服务是人类社会利他精神的体现,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它在弥补公共服务不能做的事情、促进社会团结稳定、加强青年社会化、塑造公民文化、服务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举办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全国性比赛和展览: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广东亚运会等。随着这些活动对志愿服务需求的增加,大量志愿者投身于这种志愿服务。其中,大学生成为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表现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泾河的大部分大学生都表示愿意参加各种展览活动的志愿服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不仅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高度认可,而且极大地促进和影响了学生的道德教育。“奉献、友谊、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也体现了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精神,使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因此,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接受的培训和教育,以及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志愿行动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大学生志愿行动也是大学生非常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志愿服务的特点使其成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实践使大学生在服务实践中理解责任、团结与合作的内涵,为成功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了自己的价值观,培养了自己的思想素质。这些对于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尽快融入社会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驱动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期望借助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这一实践和理论背景,本文探讨了高校志愿服务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1大学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现状
志愿是一个起源于一百多年前西方国家的术语,最近在大陆被称为志愿者。中国香港成为一名志愿者,即志愿工作的志愿者。台湾已经成为志愿者,即提供志愿工作的人。它是指基于良心、信仰和责任自愿向社会和其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而没有物质补偿的人。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也有一些志愿服务。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志愿者的正式称谓出现较晚,大多数是非正式的,而正式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较少。此外,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民政系统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社区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
目前,很少有文章专门论述高校志愿服务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它们只是分散在关于志愿服务研究的各种全面讨论中。可见,学术界尚未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促进德育长效性的重要性,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具体来说,可以从缺乏制度保障和缺乏专业针对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2高校志愿者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的问题
当前高校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服务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的突出问题包括:志愿者服务组织研究不足、定位偏差、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缺乏适当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大学生志愿服务尚未形成品牌实力, 志愿服务仍处于临时性和突发性阶段,缺乏长期稳定的管理机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阵地。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关于高校志愿服务方向的研究存在偏差
关于志愿服务方向研究的传统观念是奉献,很少考虑志愿者的参与日和需求。当然,志愿服务并不等同于牺牲和奉献,私利也不等同于对他完全不利。[大学生是杰出的年轻人。他们对社会志愿活动充满热情和活力。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能很好地为客户服务。但是,大学生要参加志愿服务,首先可以丰富自己的经验,增加自己的才能,这样他们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就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学习社会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促进和培养团队精神、利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第三,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培养了他们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扩大了社会交往和生活的范围空。总之,大学生志愿者既是利他主义者,也是受益者。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利他主义和收入的有机结合。

1.2.2高校志愿服务缺乏相应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报酬,任何一种利他行为都有利于他人的心理期待。同时,如果人们不理解利他服务,很容易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削弱继续服务的意愿。调查发现,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主要包括帮助他人和锻炼自己,分别代表“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两者的有机结合是自愿行为延续的动机之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主要是精神动机。“奉献”已经成为志愿者精神的首选,它代表了志愿者精神没有任何回报的艰苦工作精神。因此,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动力。然而,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过分强调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忽视了因激励和评价不当而导致的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性的丧失。例如,在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中,志愿者需要投入一定的经济成本。此时,他们应该从政策的角度考虑提供某些补贴,如交通费。
在激励日之前,主要来自政府机构。几天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主要激励活动是由志愿者服务组织组织的。当然,政府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通常的奖励仍然是由志愿组织组织的,这些组织赞扬个人和集体的杰出表现。包括政府组织的评价和支持,还不够广泛。缺乏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支持,公众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和信任明显不足。社会资金、场地等方面提供困难。社会组织对志愿者缺乏认可和评价,导致志愿者激励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根据民政部最近的统计,志愿者人数仅占城市总人口的11%,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所有这些都表明,
在中国的志愿激励活动中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涵盖,这应反映在志愿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首先是财政支持。在志愿活动中,志愿人员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应得到保护。一旦受到损害,他们应该得到必要的赔偿或补偿,以确保志愿者的权益。

1.2.3高校志愿服务缺乏长期稳定的管理机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阵地,
志愿服务不能热情地完成。它要求志愿者具备技术专长、组织和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完成志愿服务任务。因此,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是必要的。通过邀请专家指导和培训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者可以确保大学生志愿者更有效地完成志愿服务任务。
在志愿服务中,团队的建立可以将一群热情的个人聚集在一起,这样可以更好地交流思想,统一行动。各级志愿者团队组织规划的志愿服务是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可以成为全面推进和加强志愿服务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本身可以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有利于提高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能力。
志愿服务不能与标准化管理分开。特别是高校志愿服务需要加强组织内部的协调和管理,配备专业管理人员,规范志愿行为,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以便于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在推进高校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实践与研究中,鉴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单一,吸引力不明显,高校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吸引人的社会实践形式,不仅能让大学生看到社会对他们的帮助需求,还能促进大学生了解现实社会,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这是一种深受大学生欢迎的良好形式。

第二章加强大学志愿服务.........................................18-30
2.1.............................................18-21
2.1.1传统概念鼓励不当生产..............................20-21通过志愿服务.........................................18-20
2.1.3谁自愿参加...................18
2.1.2 [/ Br/]2.2..............................21-23
2.2.1..............................21-22
大学志愿者2.2.2大学志愿者团..............................22-23
2.2.3大学志愿者团.........................................23
2.3大学志愿服务.............................................23-30
2.3.1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志愿者服务..............................23-24
2.3.2大学生道德观.........................................24-26
2.3.3.............................................26-30
第三章高校志愿服务对加强2008年奥运会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贡献..............................30-36
3.1............................30-32
3.1.1奥林匹克志愿者服务................................30-31[/ Br/]3.1.2志愿者..............................31-32
3.2采访..............................32-36
3.2.1志愿者..............................32-33[/ Br/]3.2.2志愿者志愿者志愿者..............................33-36
................................................................................

结论
简而言之,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有许多复杂的心理动机。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动机,采取更加多样化的心理激励活动,使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它也使我们的志愿服务能够从具有更强服务动机的服务提供者那里获得更好的志愿服务。只有准确把握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心理动机,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效、持久。

参考
[1]唐于梅。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行为的动机分析[。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
[2]薛洁。互惠利他主义:和谐的公民态度[。政治学研究。2011(01)
[3]霍卢生,王燕,陈怡。黄欢。影响[世博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质量的因素分析。思想理论教育。2011(01)
[4]陶谦、曾燕、黑石家。《志愿服务与世博会——大学生参与世博会志愿服务的动机分析》,[。当代青年研究。2010(09)
[5]陈艳。大学生志愿动机、服务能力与基本素质研究[。湖南农业机械。2010(07)
[6]陶谦。自愿动机的层次分析[思想理论教育。2010(11)
[7]李媛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商业经济。2010(03)
[8]张静王冰。后奥运时代大学生志愿者精神的内涵[。学术理论。2009(31)
[9]廖飞。陈杰。论长期志愿服务机制的整体构建[。当代青年研究。2009(08)
[10]韩云。中国志愿服务研究[。山西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