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研究——以陕西省F县人民检察院为视角

2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研究——以陕西省F县人民检察院为视角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0000字
论点:线索,来源,职务犯罪
论文概述:

本文运用分析、比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借鉴和引入公安机关相对比较成熟的线人制度不失为解决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以期对司法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论文正文:

一、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概述

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是指检察机关获取职务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相关材料的渠道。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长期的司法实践经验,职务犯罪的线索来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和个人的举报、检举、控告

是指有关单位或个人向司法机关披露和控告职务犯罪事实。两者的区别在于,报告不仅揭示了犯罪事实的发生,而且指出了具体的嫌疑人,并提供了报告中没有的相对详细的事实或证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向人民检察院报告或者检举。在基层案件的线索来源中,群众举报一直是线索的主要来源,但犯罪率相对较低,因为犯罪事实尚不清楚。在司法实践中,报案并不常见。指控是指对明确的犯罪嫌疑人进行指控和曝光,以保护自己因直接侵犯职务犯罪而获得的利益。《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检察院举报或者对侵犯其人身和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提起诉讼。在10起案件中,如滥用权力、玩忽职守、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报复和陷害等,投诉数量远远少于有明确直接受害者的贪污贿赂案件。因此,投诉在职务犯罪线索来源中的比例也很小。

(2)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根据管辖范围进行调查。检察机关自行寻找线索有两种情况:第一,侦查机关自行寻找线索。接触线索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从新闻报道和街头谣言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从其他案件中挖掘线索,在职务犯罪引发的严重灾害领域积极寻找犯罪线索。第二,人民检察院在行使检察权时,通过侦查监督、公诉、检察监督、民事行政诉讼等职能活动发现案件线索。检察机关自行寻找线索的优势在于能够调动大多数警察的主观能动性,线索质量普遍较高,案件发生的可能性较高。然而,这种方法对检察人员和警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吓到警察,不利于发现犯罪线索。............................
...................

目录
导言.....................................................................................................1
1,2004年职务犯罪线索来源概述..........................................................2
(一)对下列单位和个人的报告、报告和指控..............................2
(2)检察机关发现.......................................................................自行
(三)犯罪嫌疑人向....................................................................3
二。实证调查及存在的问题..........................................................3
(一)单一线索来源.......................................................................4
(二)举报线索来源薄弱.......................................................................4[/ Br/] (3)检察机关主动收集的线索数量少于..........................................................5
(4)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部门之间传递线索的渠道不畅通...5
(5)线索来源的统计和管理不到位。...........................................6
3,原因分析.................................................................................................7
(1)主观原因......................................................................................7
1。检察机关对线索来源面临的困境知之甚少……7
2。调查人员发现和挖掘案件线索的能力有限。................................7
3。对工作相关犯罪的监督和打击力度不够..........................................................8
(2)客观原因....................................................................................9
1。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犯罪工作取得显著成绩.............................................9[/溴/]2。与工作相关的犯罪的作案手法更加隐蔽..........................................................10
3。国有企业重组进程加快.......................................................................10
4。不完整的报告系统...................................................................10
5。不正常的报告行为...................................................................12[/溴/]6。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之间没有趋同。……13
4。改进措施..................................................................................14
(一)拓宽案件线索来源.............................................14
1。开发线索收集系统.......................................................................14
2。引入和规范“检察线人”...............................................15
(2)改进报告制度....................................................................16
1。加大宣传力度.....................................................................16
2。加强报告中心的地位....................................................................16[/溴/]3。充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17
4。创新的报告模式.....................................................................18
(3)发挥调查人员获取线索的主动性..............................18
1。检查所有“异常”情况....................................................................18
2。关注重大事件.....................................................................19
3。听轶事评论.....................................................................20
4。关注网络媒体.....................................................................20
(4)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之间的联系.........21
1。加强与行政执法机构的交流...............................................21
2。加强执法监督.....................................................................21
3。寻求上级检察机关、党委和同级人大的支持.......22
(5)加强线索来源的统计和管理................................22
1。重视线索登记创新线索管理模式................22
2。认真管理现有线索。充分发挥其内在价值……22
3。建立健全非立案线索管理监督机制...................23
5。结论.....................................................................24

结论

在司法实践中发现,许多检察机关处理不立案线索的方式是在年底立案,然后几乎不可能再次立案。一些基层检察院甚至丢弃了一些他们认为毫无价值的线索,完全忽视了不立案的重要价值。作者认为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不立案的线索不仅可以为控制部门回复群众实名举报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今后相关案件的查处提供参考和依据。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对不立案线索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此外,这一机制已在司法实践中得到验证。自2000年以来,上海检察系统一直在尝试建立对非立案线索的管理和审查监督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从我国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来源的现状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检察机关在这一问题上的困惑及解决办法。虽然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笔者认为,只要能够引起理论界和司法界的共同关注,与职务犯罪线索来源相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拓宽职务犯罪线索来源、完善举报制度、建立积极获取线索的长效机制、促进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衔接、加强线索来源的统计管理等方式得到圆满解决。
探索解决职务犯罪线索问题的新途径。我希望我能把研究结果应用到我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如果通过实践检验是可行的,我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为职务犯罪的侦查和处理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

1。图书类别:
1。梁国庆主编:《检察业务概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
2。穆平主编:《检察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
3。邱树祥主编:《职务犯罪侦查》,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
4。曾勉,编辑。《思考与实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5。邹吉川主编:《反腐倡廉实践教程》,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6。詹富良:《职务犯罪诉讼新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
7。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检察工作丛书》,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
8。朱晓青:《职务犯罪侦查》,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第1版。
9。黄同荣:《关于完善检察报告制度的思考》,法制与经济,2010年9月(第252期)。
10。刘勤:《关于完善职务犯罪侦查制度的思考》,载于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中国检察工作论》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