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50400字硕士毕业论文喷射疗法治疗鼻咽癌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观察

50400字硕士毕业论文喷射疗法治疗鼻咽癌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观察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50400字
论点:放疗,鼻咽癌,患者
论文概述:

鼻咽癌首选是放射治疗而不是手术治疗,首先是因为鼻咽部位于头部中央,周围部位较隐蔽,且毗邻有重要的器官组织、颅神经、血管等。手术难以切除肿瘤,且手术极易损伤周围组织,增加了

论文正文:

第 1 章 引 言

喷射医治是鼻咽癌首选医治手腕之一,随着适形调强喷射医治作为一种准确放疗技巧,使鼻咽癌形成更适形的肿瘤靶区的剂量散布、有效地下降腮腺遭到照耀的体积和剂量,下降干的发作率,同时保护正常组织及器官的受量,从而进步患者生涯质量及生涯率。放疗与化疗同期结合运用更能使鼻咽癌患者受害。两者能够互相弥补,施展协同作用。放疗能够掌握部分,而化疗能够掌握全身转移,并且化疗药物能够增添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理性。但是喷射线在杀灭肿瘤同时不可防止对正常组织或器官形成伤害,其毒副反映日益引起人们的注重,重大的副反映能够形成患者医治历程的中止,影响医治后果。鼻咽癌患者放疗中照耀的规模包含鼻咽、口咽、口腔、鼻腔、淋巴结引流区等解剖学部位。这些部位的粘膜一旦遭到照耀,便会引起急性喷射性粘膜反映,其中最常受累且对患者影响最大的就是口咽及口腔粘膜。其招致患者口腔黏膜出血、腐烂、溃疡、咽痛和吞咽艰难,进食艰难,养分状况变差等等。
严重的急性口腔粘膜炎可造成放疗过程的中断,影响了鼻咽癌患者治疗的实施与计划,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预测口腔粘膜炎的发生,预防和及时对症处理是目前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些可以提前干预的因素,实施提前干预,可达到预防的目的,从而减少急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肿瘤治疗的效果。本研究观察了86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治疗方式导致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变化。探讨了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希望找到预测和预防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方法。

第 2 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自 2006 年 2 月~2010 年 12 月止,共有 86 例鼻咽癌放疗患者进入本项研究。随机分为 4 组,分别为单纯常规放疗组(RT),常规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组(RT+C),单纯调强放疗组(IMRT)和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组(IMRT+C)。其中男性 63 例,女性 22 例;采用福州分期标准 I 期 3 例,II期 40 例,Ⅲ期 35 例、Ⅳ期 7 例;年龄范围为 21~70 岁,中位年龄为 45.5岁;病理全部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采用多西他赛(DTX)+顺铂(DDP)方案联合放疗。患者满足以下条件:1)患者在放疗前未行其他治疗; 2)原发肿瘤均经病理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3)患者卡氏平分均大于 70分;4)疾病的临床分期都在Ⅰ-Ⅳ期。

2.2 仪器德国西门子公司 24 排专业大孔径 CT Sensation-Open 模拟定位机;英国医科达公司的 Precise 三维适形调强治疗计划系统,美国 MEDTEC 全套头颈肩固定装置,瑞典医科达公司 Synergy 全数字化、六电子、三光子电子直线加速器。

2.3 治疗
2.3.1 放射治疗86 例患者均采取仰卧位,头肩一体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后,在德国西门子公司 24 层专业大孔径 CT Sensation-Open 模拟定位机下行 CT 增强扫描定位,层厚 3 毫米,扫描上界从眶上缘 2~3cm 到锁骨下 3~4cm,以保证所有靶区体积在扫描范围内,并建立完整患者身体坐标系统。采用三维计划系统勾画,鼻咽癌靶区包括鼻咽部和颈部。鼻咽部包括原发灶和亚临床病灶。亚临床病灶包含颅底、蝶窦、鼻腔后 1/3、后组筛窦、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和口咽。颈部包含原发灶及预防区域即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行全颈照射。单纯常规照射组:采用面颈联合野下颈锁骨上切线野,吸收量DT36~40Gy 时缩野避脊髓改两侧耳前野+双侧后颈部电子线野,耳前野及颈部电子线野可根据情况再次缩野加量,鼻咽部 DT74~76Gy,颈淋巴结66~70Gy。适形调强放疗组:肿瘤区(GTV)是指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技术能够发现的肿瘤,包括鼻咽原发肿瘤、咽后淋巴结和所有的颈部淋巴结。CTV1代表高危区包括整个鼻咽、咽后淋巴结区域、斜坡、颅底、咽旁间隙、翼腭窝、蝶窦、鼻腔和上颌窦后1/3,CTV1应该完全涵盖GTV,包括原发灶和有转移淋巴结的区域。CTV2代表低危区包括没有转移淋巴结的颈部淋巴引流区,如颈部为N0,上颈及咽旁间隙,咽后间隙为高危区,下颈锁骨上淋巴引流区为低危区。颈部N2或以上,全颈一般均视为高危区。计划靶区PTV考虑存在器官的运动和靶区器官的形状或位置变化以及摆位误差和系统误差,在CTV基础上外放一定范围。CTV+范围即PTV,通常PTV = CTV+5mm,即可满足要求。早期病例,GTV的靶区剂量为70Gy,局部晚期患者的剂量可以为76-78Gy,或者70Gy后根据具体残存肿瘤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补量。靶区的处方剂量定义为:PGTV:2.12~2.2Gy/f×33F,5f/w,总计量:69.96~72.6Gy/6.5w,PTV1:1.8~2.0Gy/f×33F,5f/w,PTV2:1.8~2.0Gy/f×25f~28f,5f/w。总计量:50~56Gy/5~5.5w;下颈采用适形放疗或单前野照射时,下颈锁骨上处方剂量为:全颈部为N0,下颈锁骨上淋巴引流区DT50Gy。重要功能脏器及器官的限量为:脑干≤54 Gy,脊髓≤40Gy,视神经和视交叉≤54 Gy,颞颌关节≤50Gy,颞叶≤54~60 Gy,下颌骨≤60 Gy,腮腺50%体积≤30~35 Gy。评价包括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评价和逐层评价。得到满意剂量分布后确认,到模拟机验证。IMRT治疗计划实施通过60对动态多叶光栅旋转共间照射完成。
2.3.2 同期化疗同期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75mg/m2+顺铂75mg/m2于放疗期间的第1、22 和 43 天静脉注射,每 3 周重复,共 3 个疗程。首程化疗后患者出现三级以上口腔黏膜反应或白细胞计数小于 1.0×109/ L 时,第二次化疗的药剂应该是第一次的 75%,如在放疗完成的一个月后,怀疑淋巴结大于 1CM遗留或鼻咽和周边组织的 MRI 检查,应该给辅助化疗 2-3 次。

2.4 治疗期间的观察及随诊治疗中,在一周内根据 RTOG/ EORTC 标准评价正常组织损伤的急性毒性,放疗后的后续跟进,跟进最后日期为 2010 年 12 月 30 日,中位随访期为 12 个月。

2.5 统计分析运用 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数据分析。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 t检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