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新闻史新本体论范式探索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新闻史新本体论范式探索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范式,新闻,革命史
论文概述:

笔者认为应该在分析革命史范式弊端的基础上,来探索本体论范式的构建的多种路径,并通过新闻史本体论范式的构建来重塑新闻史研究的学术自主性或独立性。

论文正文:

绪方理论

(1)选题的意义
历史研究是首先整理收集的历史数据,这种整理必须按照一定的思想或逻辑关系进行。只有这样,历史事实才能以人们能够理解的有序或合乎逻辑的方式显示出来,否则历史事实就只能以孤立、混乱和分散的方式堆积或显示出来。“范式”是这种逻辑化和有序化的必要工具,因为任何历史学家在编纂历史文本的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某种“范式”来描述或解释历史事实。例如,尽管你所使用的砖块、水泥和其他建筑材料的历史事实是完全真实可靠的,但是这些建筑材料的组合构建一个完整的建筑是不能与某些结构或模式分开的,它们实际上是范例。在新闻史研究领域,范式是指运用一定的历史概念或理论来研究、解释和叙述新闻历史事实而产生的相应的研究规则和价值判断标准。
突破革命史范式的桎梏,消除自身的弊端,探索和构建新的新闻史本体论范式,重建新闻史学科研究的自主性,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然而,仍有许多问题不清楚。首先,革命历史范式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形成和成熟的,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如何客观地评价它?第二,新闻史的本体是什么,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新的本体范式应该具有什么特征?最后,关于革命历史范式与本体论范式的本质区别,如何成功突破革命历史范式的障碍,实现向本体论范式的转变等问题,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此外,一些学者以新闻史本体论的模糊性为由对本体论范式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否定了构建任何新闻史研究范式的可能性。因此,本课题的目的不仅在于打破范式万能理论,而且在于驳斥范式无能理论。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解决“革命史范式”和“本体论范式”的一系列难题,最终实现两者的转换,促进新闻史研究范式的多元化。

(2)文学评论
1962年,美国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历史学家托马斯·库恩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在这本书里,库恩以“范式”为核心概念。通过对科学史演变的考察,他发现科学不是一种累积的进步,而是通过科学革命的间歇性转变,他提出了科学革命是世界观变化的结果的观点,并深刻揭示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他认为规则或属性是后来者,而范式是预先存在的。然而,科学习惯和传统只能依靠“范式”来形成。此外,这些科学习惯和传统对科学研究极其重要。它不仅是科学界在联合研究中团结合作的纽带,也是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能赋予一门新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能决定它的未来和发展。库恩的“范式”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尤其是“范式”已经开始应用于新闻史的研究领域。
1。对新闻史“革命史范式”的反思复旦大学王中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反思“革命史范式”的弊端。例如,在《永恒的报纸》的《圆周宣传》一文中,他根据报刊本身的历史特点,开始探索研究新闻史的方法,试图突破苏联将报刊历史视为革命政治历史的一种依附关系的模式。文革结束后,1981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北京新闻研究所联合举办了新闻史研究座谈会。与会者开始关注新闻史与党史、政治思想史相似的现象和原因,并指出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1982年,宁舒凡还提出新闻史研究应超越“左”倾思想影响,注重探索新闻史研究的规律。我们应该以新闻事业的发展为主线,以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为主体。同年,方汉奇在重新思考他的《中国近现代报刊史》的编纂风格时,指出报刊史就像党史和政治史一样,缺乏自己的个性,并说《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也有同样的问题。进入21世纪,吴胡雯在他的文章《本体论视角下的中国新闻史研究》中指出,方汉奇《中国近代报纸史》和《中国新闻史通史》的编纂并没有充分揭示新闻史本身的特点,这是新闻史研究的缺失。
复旦大学丁金林教授在2007年第一期《新闻大学》上发表文章《中国新闻史研究需要创新——从1 9 5 6教学大纲草案入手》。本文详细描述了以1956年《中国新闻史教学大纲草案》为基础的革命史范式是如何在新闻史研究领域确立其主导地位的,并指出了这一范式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本文还指出了这种革命历史范式在治史思想上的相关缺陷。同时,暨南大学吴胡雯教授也在同一期发表了《本体论的迷失与边缘越位——论中国新闻史研究中的失误》,一方面全面分析了革命史范式的弊端;另一方面,强调从历史本体论的角度研究新闻史的重要性,以新闻史的发展演变为主体研究新闻史的运行规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打破了“新闻史研究的宽松理论”和“新闻史无研究理论”。
2。新闻本体论新范式的探索
事实上,新闻本体论的探索往往是基于革命历史范式的反思,两者几乎是同时进行的。首先,新闻史研究强调本体或主体意识。1997年,宁舒凡教授在一篇题为《强化本体论意识,寻求自律——新闻史研究的反思与展望》的文章中认为,新闻史研究不应偏离新闻史学科的内在特征,无论其起点或终点如何。此外,如果缺乏该学科的主体意识,新闻史研究可能会迷失自我,成为邻近学科的附属品。十年后,宁舒凡教授在《新闻大学》2007年第四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加强中国新闻史研究中“本体论意识”的历史评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回顾了王中教授在1956年提出的“报刊史不能被视为党的历史”的第一个建议,强调“报刊的发展不足以被单独视为社会的发展”和“新闻自身的发展规律”等观点,这反映了新闻史本体论意识的萌发。这些论述都表明,新闻史研究已经开始关注中国新闻史自身的特点,并确立了本体意识。

第一章,中国新闻史上“革命历史范式”的起源...................13-17
(1)“革命历史范式”的过程...................13
(2)“革命历史范式”的理论来源和内涵第二章……13-17
,中国新闻“革命历史范式”的特征……17-22
(1)“革命历史范式”是一个单一线索演化的战时史学范式......17-19
(2)“革命历史范式”是通过“元叙事”构建的巨大范式...19-22
第三章与中国新闻史上“本体论范式”的内涵和特征……22-29
(1)新闻史本体论的具体内涵...................22-25
(2)构建具有“一体多元”总体特征的新闻史“本体论范式”……第4章25-29
,从“革命历史范式”向“本体论范式”转变的必要性.........29-34[/br/ ] (1)探索新闻发展规律的必要性……29-31
(2)需要强化新闻史研究的本体论意识,重塑新闻史研究的独立学术品格......31-32
(3)需要摆脱革命历史范式的弊端。需要恢复新闻历史的本体论地位...第五章32-34
,从“革命历史范式”到“本体论范式”的过渡路径……34-40
(1)从单一线性向多线性的过渡,突出新闻职业发展的多线性和多因素互动.......34-36
(2)借鉴中层理论,摆脱空洞的宏大叙事和琐碎的微观考证...36-37
(3)改变研究目的。从思想教育到新闻史实与规律探索——[37-40卷第6章,“革命历史范式”向“本体论范式”转变的意义……40-43
(1)中国新闻史科学研究的恢复……40-41
(2)打破“革命历史范式”主导全国的格局,实现中国新闻史研究范式的多元化...41-43

结论

笔者认为,在分析革命史范式弊端的基础上,应探索构建本体论范式的多种途径,通过构建新闻史本体论范式来重建新闻史研究的学术自主性或独立性。第二,新闻史的新本体论范式应该是“一体多元”。所谓“一体”是指新闻历史的本体论,即新闻传播所有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及其新闻传播实践活动的集合。所谓“多元主义”,是指利用各种理论或历史概念建立一种新的本体论范式。但是“统一”和“多元”是辩证统一的;首先,“多元化”必须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上。无论新闻史的研究方法或路径有多多样,都无法摆脱新闻史的本体。否则,新闻史研究将失去其学科基础地位,成为其他历史学科的跳板或鼓吹者。其次,对“统一”的调查或研究必须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新闻史本体论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属性。如果局限于某种理论方法或研究视角,将极大地限制研究者的思想精神和学术视野。它只会突出新闻史本体论的一个属性,而忽略了另一个属性,不能真正展现新闻史本体论的全貌。像革命历史的范式一样,只有坚持革命意识形态或革命斗争理论才是所有新闻史研究的标准。为了适应革命理论宣传或革命斗争和巩固革命政权的需要,应该对新闻史本体论进行适当的考察和研究。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的研究空白色。因此,新闻史研究失去了真正的学术问题

参考

[1]方汉奇。中国新闻通史(三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迈克尔·埃莫里,埃德温·埃莫里。美国新闻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林兵。中国新闻社会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王中。王中·[全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杨保军。新闻本体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7]黄宗智。中国研究范式问题探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北京:生活,阅读,新知识联合出版。2002年。
[9]邓正来。对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0]汤因比等人,《历史话语[》。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