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区警务战略的概念核心研究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社区警务战略的概念核心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000字
论点:社区,社会,警务
论文概述:

本文的研究内容具有系统性,系初次采用市民社会理论为研究工具对社区警务战略的理念内核进行系统性探讨并以此为指导对我国进一步的警务改革提出相关思路与路径,希望能够对进行中的实

论文正文:

一、社区警务战略的理论概述与历史沿革

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看出,社区警务是由“社区”与“警务”这两个概念所组成的,因此正确把握“社区”和“警务”是正确理解“社区警务”概念的前提。

(一)社区的含义

“社区”作为社会学中最根本、最具深远意义的基本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1855—1936)于 1877 年在其著作(英译本为 Community /andSociety)中首先提出的。民国年间,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将滕尼斯著作的英文版引入中国时,第一次将该词意译为“社区”,汉语中始有“社区”一语。“社区”这一概念从产生直今,已被广泛地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警学界也不例外,也恰恰是由于这一点,学术界迄今对“社区”一语的含义众说纷纭;但纵观诸家之言,我们会发现至少对于构成社区所必须具备的以下四个要素各方是没有分歧的:
1.人口要素
即社区通常是一定数量的、以一定社会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人类群体。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类聚居群体,其以一定数量规模的人口为前提,且只有当一个地域范围内的人口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够形成社区。这就是我们所称的构成社区不可或缺的主体性要素。
2.地域要素
即一定范围的、供人类生活的地理区域。社区是特定区域的人类聚居体,社区中每个成员的社会生活都需要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地域是社区的载体,是社区构成的空间要素。
3.结构要素
即单个的、独立的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构成方式。社区是特定区域内的社会互动系统,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组织与组织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不断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各种关系,以各种不同的组织结构形态聚居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社区。社区的组织结构也被称之为是社区在形态构成方面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4.心理要素
即构成社区的每一个个人在心理上对其依存的社区所自然生成的归属感。社区成员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在密切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共同的利益,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拥有着共同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等,这些因素促使社区成员在感情及心理上产生对所属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成为维系社区成员的一种文化力量,同时也是构成社区的文化要素。.............
....................

二、社区警务战略的理念内核剖析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一定的社会结构形态对该时代的警务战略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逻辑前提,接下来的论述就可以被概括为分析西方社会结构的演进模式以及其社会思潮的变革,找出由此决定的警务思想的理念根源。

(一)市民社会理论概述

“市民社会”是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思想家,从古希腊、罗马的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到古典哲学时期的黑格尔、马克思都阐述过相互间既有内在关联又存在重要区别的市民社会理论。市民社会一词是由英文词组 Civil society翻译而来。在汉语界,Civil society 主要有两种译法:一是公民社会,二是市民社会;之所以两个不同的译名,既有使用者价值取向上的原因,也有具体语境上的原因,基于本文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具体的语境,笔者交替采用“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概念,其含义基本一致。从词源上看,Civil society 最早可上溯至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在其重要著作《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就使用了希腊语“政治社会”的概念。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于公元前 1 世纪将其转译成拉丁文 Civilis societas,其词不仅意指国家,“而且也指业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到 14 世纪,Civilis societas 被译为英文 Civil society 并沿用至今。应该注意到的是,先贤们这里所使用的“市民社会”,“其意指与自然状态相对应的文明社会或政治社会,而不是指后世定义的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自主领域”。
Civil society 一词在不同的时期含义大相径庭,德意志著名思想家黑格尔在他宏大的哲学体系中首次全面地提出了现代层面上的市民社会理论,在他看来,市民社会是介于家庭和国家之间的特殊伦理范畴,它不再是与作为人类历史本原的自然状态相对应的概念,而是同时与自然社会(家庭)和政治社会(国家)相区分的概念。应该说,黑格尔的研究已经开始触及现代市民社会的本质,且他的研究基点正是作为市民社会根基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社会关系,这对于后来马克思相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是黑格尔的理论也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依据其基本立场,在他的理论中,他主观地将市民社会寄居在了政治国家的屋檐下,无论在逻辑还是在实证上这无疑都是行不通的。
事实上,由于黑格尔的所有哲学都是建立在以“绝对精神”为中轴的唯心主义立场之上,因此具体到市民社会理论,他也是形而上学地从绝对精神出发加以逻辑推演的,他的整套理论也就因此而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如前所述,黑格尔武断且主观地将政治国家凌驾于市民社会之上,并认为前者决定着后者,正是这种因果倒置的错误的世界观,使他的整套市民社会理论缺乏了历史的科学性。其次,由这种因果倒置所导致的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存在着国家至上的倾向。............
..............

三、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战略........................................22
(一)时代需要发展的社区警务战略 ...........................................22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区警务战略的可行性 ............................23
(三)国情决定发展社区警务战略必须具有中国特色 ...........24
1.中国的市民社会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培育....................... 24
2.束缚我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仍然存在................. 24
3.市民社会的法治保障环境尚不成熟.................................. 25
(四)我们需要怎样的社区警务战略 ................................25
1.政治国家的局限性........................................................... 25
2.市民社会的局限性.......................................................... 26
(五)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战略 ................................27
1.原则.................................................................................. 27
2.基本步骤和做法................................................................28
结 语.....................................................................................33
参考文献...............................................................................35

结 语

以市民社会理论为研究工具,实证地分析西方社会结构的历史变迁,我们会发现社区警务战略的理念内核实际上在于市民社会自治性的全面回归——在新一轮警务革命中,作为整体的市民社会取代警察成为警务工作的主体,警察退而成为辅助市民阶层的引导性力量。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也就是民众将日益成为治安工作的主体而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社会秩序维护的重任。以此为指导,在分析了我国实际情况之后,我们会发现,构建一种“民间力量强大,公安机关力量也强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战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为此,有必要在加强公安机关自身能力与权威的同时,大力培育社区居民治安组织,而这一有机过程必须融入到整个国家的社区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去。
在推行社区警务中某些领域市场化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每个社区面临的治安形势不一,实际情况也千差万别,所以可以由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来自主决定本社区哪些领域开展市场化,从而引入市场因素来维护治安。其次,在引入市场因素的过程中,政府,特别是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保证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并发挥作用,公安机关还可以对类似主体进行专业指导,以促成品牌效应的形成。
总之,作为一种理念,社区警务思想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市民社会的自治性,倡导市民阶层自主性的全面回归。在这个理念引导下的社区警务战略不应当是死板的教条,它涵盖着一切有利于发挥广大人民群众主体性意识的具体做法。

参考文献

尹伟忠、张满生:《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区警务》,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杨瑞清等主编:《社区警务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中外社区警务》,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年版。
张兆端:《社区警务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伍俊斌:《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英]约翰·基恩:《市民社会:旧印象,新观察》,王令愉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年版。
朱世达、姬虹:《美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
邓正来等:《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黄洋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杰克逊·J·斯皮瓦尔德:《世界文明简史·上》,施展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