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综述

3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综述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000字
论点:恩格斯,马克思,和谐社会
论文概述: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遵循基本规律。本文通过对马恩经典作家的和谐社会思想的探究,深入挖掘马恩经典作家的和谐社会思想内涵,

论文正文:

第一章是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背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理论。这一伟大理论是在批判总结人类文明史对社会和谐思想的追求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深入研究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当前,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深入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时期重要战略任务。因此,要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内涵,首先必须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和谐社会理论的背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不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也来源于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探索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成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从更深层次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内涵,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渊源

“和谐”思想是全人类共有的,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不乏对和谐思想精彩而深刻的论述。应该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和西方共同谱写了社会和谐的壮丽篇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社会和谐与发展的追求。在这一追求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理想,使西方政治科学家和思想家对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寄予厚望。其中,与“同一个世界”的社会理想核心基本一致的社会理想也层出不穷。柏拉图的《理想国》等思想影响深远,而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来源之一的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思想家的探索,也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古希腊哲学的理性认知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具独创性的人物。他赋予和谐以社会意义,主张建立一个公民守法、公民团结、依靠智慧治理的和谐城邦。柏拉图认为和谐是和谐和整合。他进一步伦理化了和谐的概念,并把它作为人类的道德理想来研究。柏拉图的逻辑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国家,首先必须有一个和谐的个人;要有一个和谐的人,首先必须有一个和谐的灵魂。................
..............................

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内涵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作家作品中,他们没有直接而明确地提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概念。他们甚至对欧洲空理论家提出的“和谐与自由”的社会理念持批判态度,并倡导“新和谐体系”和“世界和谐”的口号,认为“这些理念本身具有纯粹空的性质”。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实现社会和谐的社会理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对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想社会的描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为理论武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本质的分析,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从而找到改造资本主义、实现理想社会的依托力量和正确路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统治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政治和社会处于严重的不和谐状态。这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社会问题极其复杂,矛盾尖锐突出。根本没有社会和谐。因此,他们呼吁无产阶级政党采取具体行动,领导广大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最终建立一个“力所能及,为所欲为”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由人的交往”。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那样,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相互和睦相处。每个人都把劳动作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不是谋生的手段。人们只有不同的分工,没有高低之分。随着剥削和经济压迫的彻底消除,国家将自行消亡,公共权力将失去政治性,社会生产和生活将在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下进行。这个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盟,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

1。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作家认为,自然的意义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自然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狭义的自然是指除人类以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是狭义的自然,而不是人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人类的依赖实际上源于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因为人在最初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自然。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解读.........................................25
一,矛盾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础……25
二。社会有机体: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础……27
三。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恩格斯
和谐社会思想的起点和终点。..........................................................29
第四章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当代意义...................31
一、和谐:解决矛盾的新概念......................................................32
(一)国际和国内改革的历史经验的深刻启示..............................33
(2)新形势下基本社会矛盾的实践要求.............................33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34
(1)以人为本原则.........................................................................35
(2)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35
(3)应努力解决人民利益问题
这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37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38
(1)全面发展原则..........................................39
(2)全面发展原则..........................................40
(3)协调发展原则..........................................41
4。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和谐世界....................................................................41
(1)建设和谐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崇高理想....42
(2)构建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理论的延伸和应有含义。...................43
结论....................................................................45[/溴/]参考资料........................................................47

结论

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解决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历史问题上与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开拓性实践自然离不开具有创新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如何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如何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这些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败的关键。随着中央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全国掀起了学习和谐、讨论和谐、实践和谐的热潮。所有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都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吸收世界文化的文明成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和谐社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由于我们对和谐社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般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般进程,从而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遵循基本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旨在建设一个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是阶段性和长期性的辩证统一。没有阶段性成果的积累,就不可能实现长期目标。没有长远的远大理想和信念的指引,没有宽广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段性实践就会迷失方向,陷入蛮干的泥沼。伟大的实践需要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揭开了人类历史新时代的序幕。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经典作家理论创新的序幕将拉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旨在建设一个繁荣、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是阶段性和长期性的辩证统一。......参考

一,作品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全集,第34卷和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3]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4]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江泽民·[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的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安其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范刚。全球化与中国[。北京: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10]孙刘波与张一兵。进入马克思[。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