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95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两种农业生产系统的评价与分析

395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两种农业生产系统的评价与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9500字
论点:农业生产,体系,发展
论文概述:

本文在充分分析我国当前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家发展战略,较早进行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和数据,提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两型农业指标体系。

论文正文:

1第一章是关于情绪

1.1本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胡锦涛书记在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交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构想,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中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建设两型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正确战略选择。目前,中国正处于能源消耗的高峰期。实施两型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建立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是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趋势下探索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严重制约的历史问题提供指导思想。《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两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未来五年,两型社会建设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途径,并为两型社会指明努力方向。建设资源密集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新形势下的一场“革命”。它不仅需要再次解放思想,还需要根据具体国情分析具体问题,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发展。农业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被命名为“三农”。特别是在我国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问题迫在眉睫。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能否建立,关系到社会主义战略转型的成败。两型社会建设的成功离不开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成功建设。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中国农业探索主要集中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农业方面。对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有些理论过于注重理论层面,对国家建设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没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结合导师的重大国家项目“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研究”,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两型农业评价指标来评价我国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水平。两型农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一条新的农业发展道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有效途径。为了将先进的两型农业发展理念应用于实践,有必要建立两型农业生产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两型农业生产系统的发展程度和趋势进行评价。两型农业生产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论和评价理论为基础,结合现实中可获得的数据(主要结合《中国统计年鉴》)和专家意见,构建一套两型农业评价指标。科学的评价方法用于评价和监测两型农业生产系统的发展状况、水平和趋势,为指导和管理两型农业生产系统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评价指标是基于国家新的发展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国情,深深植根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深入分析中国农业问题的现状和问题,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统计体系为支撑,构建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及时跟踪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发展。通过科学的评价,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发展水平,找出优势和劣势,也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实验区农业生产体系的发展提供评价依据和实践指导。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可以为两型农业发展正在或将要开展的地区提供参考依据。评价我国农业发展有利于正确及时地进行两型农业战略部署,选择合适的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模式,把握我国农业发展方向,为两型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建议。

第二章两种农业生产体系评价的相关理论

根据国情和农业发展,界定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内涵,明确两型社会与资源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区别和联系,开展深入研究,确定合理界限。

2.1两型社会的内涵
9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环境发展的各种理论和概念相继出现,并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例如,环境保护的概念被应用于土地利用和流域管理、城市建设、农业生产、建筑等地方的理论。为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对政府政策支持、环境立法、经济补贴等多种必要的配套措施进行了研究。根据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经验,人们普遍认为,环境问题根本上是由不发达和不适当的发展造成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中国目前正处于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经济发展日益受到环境的制约。
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两型社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任务。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再次强调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强调了两型社会建设应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占据突出位置。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中,通过完善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动员和鼓励全社会节约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节约”有两层含义:一是减少资源浪费,即减少生产和生活中的浪费;第二是节约。在某些条件下,产品和财富的产出将消耗尽可能少的能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而且“资源”还包括能源和矿产等自然资源,还包括以人力资源为主的社会资源、包括货币资本在内的经济资源,甚至所有的社会和经济资源。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前提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虽然社会福利有了很大改善,但资源消耗并没有大幅度增加。离开这个前提,虽然节约了资源,但它是一个“没有发展的社会”,这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环境友好”首先应该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尽量减少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荷和影响。最后,负荷和影响应控制在生态系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之内,形成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按照发达国家的传统发展模式,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传统发展模式的前提是资源充足。像美国这样仅占世界人口不到5%的国家消耗了世界总能源的3/4,而美国消耗的能源不到中国人口的1/5,是中国的11倍。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无论从资源充足性还是从经济角度来看都是不可行的。中国不能再走这条老路了。我们必须走两型发展道路,根据具体的国际国内条件和中国国情,建设两型社会。

第三章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评价指标的构建;的评估目的..............................29-41
3.1指数系统..............................29
3.2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29-31
3.3评估系统构建流程..............................31-32
3.4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32-35
3.5层次分析法确定两型农业评价指标权重..............................35-41
第四章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综合评价..............................41-63
4.1两型农业生产系统模糊综合评价..............................41-44
4.2两型农业生产系统灰色理论评价..............................44-48
4.3基于神经网络的两型农业评价..............................48-52
4.3.1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48-49
4.3.2 BP神经网络模型..............................49-50
4.3.3两型农业生产系统的神经网络评价..............................50-52[/比尔/] 4.4两型农业生产体系..............................52-63[/比尔/] 4.4.1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原则..............................52-56
4.4.2两种农业生产体系的评价与分析..............................56-63
第五章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转型与转型..............................63-75 [/BR/] 5.1建设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必须改变农业..............................63-67
5.2建设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67-75

结论

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研究了两型农业的理论问题,分析阐述了两型农业的内涵和特征,初步回答了“什么是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问题,给出了界定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定性标准,即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创新潜力。摘要:分析了中国农业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农业向两型农业生产体系转变的初级阶段及其基础脆弱,分析了中国农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根据两型农业生产系统的本质,建立了两型农业生产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评价法和灰色理论对我国两型农业生产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数据包络和神经网络进行评价。深入分析了我国各省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水平低、产出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了构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根据评价结果和当前对农业的分析,认为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方式向产业化经营方式转变是构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必要条件。当前,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创新。
虽然指出了中国农业转型的方向,探索了一些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但中国的农业问题具有历史债务多、人口基数大、问题极其复杂的特点。政府对农业问题持谨慎态度,这些问题与国家基础有关,植根于国家基础。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是关注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在各地区的实践。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证,深入分析了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成功经验,希望对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有所贡献。

参考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新华社,2007年10月24日。
[2]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3428号文件。2007年12月。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纲要)。北京:新华社,2011年3月。
[4]温家宝。中共中央2010年第一号文件。北京:新华社。2009年12月31日。
[5]刘智扬。美国农业环境问题一瞥及启示[。东方论坛。国发〔2009〕2号:58~60。
[6]杨辉。葛延安。美国农业发展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农业环境与发展。编号:2009: 64~68。
[7]朱晨。日本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07.6:32~36。
[8]许旭初,贾广东。刘继红。[:德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农村管理,2008.5:41~45。
[9]德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民网,2008年。
[10]刘小月: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研究与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4年2月:17 ~ 21。[/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