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残酷现实生活主题的文学叙事——知青文学中的“家”主题研究

3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残酷现实生活主题的文学叙事——知青文学中的“家”主题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000字
论点:知青,回家,理想
论文概述:

从知青视角以及精神特质凝聚升华为成熟的文化心态,并潜化为创作主体的精神操守与创作姿态,建构起许多知青特色话语本文梳理知青“回家”路上的心路历程,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是知青文

论文正文:

第一章“我想回家”主题: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有一个经典的叙述:“我最大的幻想是中苏战争,因为我坚信在新的世界大战中,我军的铁拳一定会粉碎苏联和美国的战争机器,一个世界闻名的战争英雄将由此诞生——那就是我!”这种心态正是知青一代的精神写照,也是知青文学中反复表达的内容。作为与新中国同时诞生的一代人,他们充满了崇高的情操,自觉有着成为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的理想,不愿意过平凡的生活。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给了他们一种虚幻的英雄主义和优越感,他们参与革命并主宰历史。从新中国的孩子到红卫兵,再到知青,他们的革命理想主义是一样的。不管他们是抛弃了城市还是被城市抛弃了,这些“堂吉诃德”在那些日子里都被称为“知青”,到农村去了边疆。简而言之,他们在现实中检验了自己的理想:理想美丽却苍白无力。现实是残酷的,但却是真实的。在现实生活中,换个地方的崇高情感一度被粉碎,迫使他们告别自己的理想。因此,一个无法形容的想法——“我想回家”静静地埋藏在我的脑海里。

1、“面对现实”:知青文学中的农村世界

在知青文学中,这些从小就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生活环境相对富裕,受到中国现代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培育,有一定的视野,带着饱满的革命激情来到乡村和边境地区。他们的生存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及《血腥黄昏》、《大林莽》等作品中描述的自然环境总是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其次,在超强体力劳动下,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精神生活十分匮乏。最后,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这些残酷的现实考验着知青的美好理想。同时,客观现实也促使他们改变主观理想。

(1)恶劣的自然环境

在知青文学中,知青生活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无论史铁生是在“遥远的清平湾”插队,还是梁萧声在兵团经历了“鬼沼”。无论是南方的“大林莽”还是北方的“大荒地”,恶劣的自然环境都是显而易见的。史铁生对“清平湾”的梦想是“无边无际的黄土连着天空,连绵起伏的群山,像一只巨大的恐龙躺着,光秃秃的背日夜承载着夕阳,承载着群星。这条河已经吃了足够多的泥浆,水流沉重而艰难。只有几丛戈珍和狼牙静静地生长在半个悬崖上,都被灰尘覆盖着。天地寂静无声,大地像原来一样荒凉……”①
梁萧声描述的虚幻“魔幻之地”是“一片寂静无边的乌萨马,长满枯枝、枯叶和有毒藻类长达数年数月。深棕色的死水,表现出虚假的平静。...................
..............................

第二章“我想回家”主题:“有抱负的人,保证进城”

在知青文学中,当知青意识到美好的理想经受不住现实的考验时,生活的寒风将热情投入现实,曾经留在九霄云外的“家”突然显得格外亲切,难以割舍的血缘亲情让这群流浪者听到了家乡“根”的呼唤。他们终于开始思考并唤醒了他们的自我意识。“我想回家”的想法逐渐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我想回家”的目的变得越来越清楚。结果,达尔文的“生存竞争”通过“柏杨污染”得到了充分证明。这些都体现在作品中:他们尽一切可能回家,付出难以言喻甚至未知的代价和悲伤。这一文学主题由具有不同创作倾向和不同价值立场的作家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给读者,无论是真实的、美化的、有意模糊的还是戏剧性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文革时期知青的小说中找到线索,从而否定历史。简而言之,这些小说中的诗意探索显示了“诗与真理”的纠缠。

1。文艺演出在不择手段回家的路上

在讨论本章之前,让我们看看文学作品中两个典型的采访场景:知青吴何江走进一个海外游击队征兵站,被一名军官问:“你是外国人,为什么要加入红色游击队?”他挺起胸膛回答道,“志愿参加世界革命,解放全人类。”军官问:你知道游击队的目的吗?他回答说:消灭反动派,用武力夺取政权。军官又问:你害怕战争中的流血吗?他听到自己大声回答:“革命不怕死,怕死不是革命!”(1)
知青“我”(“金色牧场”)在招生团队面试时的心理活动和表情:我决心要去。上大学——谁知道什么是大学,但当我听到招生团队在阿里坦肉豆蔻工作的消息时,我决定:我要走了。北京大学宣传小组的工作人员问,你喜欢什么专业?我似乎听到了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呼叫,我听不清楚。少校?......四年的放牧生涯已经抹去了这个词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我用一种奇怪的方式盯着工人宣传队队长奇怪的嘴。少校?我不知道-不,我喜欢你那里所有的专业。你最喜欢什么?爱好?我最喜欢和你一起回北京。这个年轻人!说真的,你的专长是什么?我的专长是骑马环游世界。(1)
这些曾经极其英勇的知青在经历了现实的磨砺之后,他们的精神特征发生了转变,征服世界的雄心已经耗尽。此时此刻,他们只有一个小小的迫切愿望,那就是“回家”。..............................
..............................

摘要
导言.....................................................................................................1
第一章“我想回家”主题:理想与现实的碰撞.........................................5
1,“面对现实”:.............................................5
农村世界的知青文学①恶劣的自然环境....................................................................................5
(2)缺乏物质和精神生活....................................................................6
(3)无安全保障的个人安全.......................................................................7[/比尔/] 2,“告别理想”:文学表达中乌托邦的幻灭.........................................9
(1)从“集体主义”到“内部分化”...........................................9
(2)从“我们”到“他”/“她”........................................................10
(3)从“宗教信仰”到“信仰崩溃”..............................11
(4).........................................13
(5)............................................................14
从“无家可归”到“家”第二章“我想回家”主题:“有抱负的人,石城”............................17
1。...........................................17
(A)激烈的“生存竞争”...................................................................18
(2)带血带泪的病假证明.....................................................................19
(3)无支持的知青逃到............................................................20[/比尔/] (4)尴尬................................................................................禁足学校的21
(5)离别纠结中的爱与恨.....................................................................22
2、“诗与真理”的纠葛:“我想回家”主题诗学探索................................24
(1)历史的真实再现.........................................................................24
(2).........................................26[/br/ ](三)戏剧性....................................................................................26
(4)历史的反证......................................................................................27
第三章“回家后”主题:对失落的精神家园的反思................31
我,“家在哪里?”:家里的尴尬和困惑................................31
(1)公民和村民的两栖身份...............................................31
(2)“城市与村庄”的困境......................................................32
(3)“我在哪里?”.......................................................................35
2,“心之家”:重新找到心之家并解脱.............................36
(a)重温旧梦....................................................................................37
(2)返回.........................................................................38
(3)重建“美丽的地方”........................................................39
(4)改为........................................................重建灵魂40
结束语....................................................................................43
参考....................................................................................45

结论

纵观知青文学中知青的“家园”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人的精神历程。从红卫兵到知青,他们从理想一步步走进现实,在广阔的世界中考验理想:理想美丽而苍白;现实是残酷的,但却是真实的。残酷的现实考验着知青的美好理想,客观现实也促使他们改变主观理想:一种无法言说的思想——“我想回家”,这种思想静静地埋藏在他们的意识中,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我想回家”逐渐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我想回家”的目的也越来越清晰,最终引导他们毫不犹豫地、以任何方式“回家”,付出难以言喻、甚至未知的代价和悲伤。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他们终于回到了家,却发现一切都不尽如人意。公民和村民的两栖身份使他们摆脱了城市和村庄的边缘。“城市和村庄”的困境让他们更加困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和自己的命运:家在哪里?他们不愿意迷失自己,开始重新寻找自己,建立新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支柱,重建精神家园,并找到他们灵魂的归宿和寄托。此时,知青已经完成了从“无家可归”到“寻找家园”的精神转变。事实上,他们的心理过程是一个自我寻求和自我认同的过程,这也揭示了我们的国家是如何经历了走向理性的曲折。用文学研究的方式回顾和反思这段历史,也是为了永远纪念过去,展现未来。
知青长途跋涉回家的经历也对当代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国当代文学的某些思潮是“回家”主题的延伸。广义地说,作者把这些与知青文学有一定渊源的文学作品称为“后知青文学”。……
简而言之,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些思潮与知青回家的精神历程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都是“家”主题的延伸。

参考

[1]陈村等.知青小说选[男]。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
[2]李双、张毅主编。中国新时期优秀文学专业[。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3。
[3]叶欣。叶欣·[《知青作品集》。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4]邓贤。中国知青[结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5]邓贤。中国知青[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6]郭晓冬。中国知青部落[。广州:华城出版社,2001。
[7]老鬼。血腥黄昏[。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7.
[8]曾艳等.中国知青民间备忘录文本(纪实小说系列)[·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9]张承志。金牧场[。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10]张承志。张承志作品选[。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