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政治因素对文学的影响

3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政治因素对文学的影响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2000字
论点:政治,文学,伦理
论文概述:

本文将文学的“政治性”和“审美性”都纳入了研究的视野,开始有意识地探求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平衡;还有学者试图从文化的层面在政治与文学之间找到一条使之关系模式更加合理化的纽带,

论文正文:

一、导言: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论探讨和意义

在文艺理论研究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经常涉及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当今文学实践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要解释和澄清文学和政治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政治。
至于政治,中外学者对其含义有许多解释。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和阐明了政治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内容,指出“政治是一切阶级之间的斗争”。?马克思认为,“任何运动都是政治运动,只要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反对统治阶级,并试图从外部向统治阶级施加压力。”@他在这里所说的“政治”是实现或维护阶级整体利益的活动,其中“阶级”是指无产阶级,也就是说,无产阶级为推翻统治阶级和建立自己的政治权力而进行的所有活动都属于政治。列宁还说,\"政治是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国家,规定国家活动的方法、任务和内容\"。③因为这些活动都是维护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活动,它们也是政治。在这里,政治作为所有阶级维护的根本利益的体现,最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④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政治是指阶级政治、群众政治,而不是少数政客的政治。政治,无论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都是阶级间的斗争,而不是少数人的行为。”?然而,这些并不是对实际政治活动的具体或最终解释,而是我们在研究各种复杂政治现象和界定政治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我国学术界,“政治”观普遍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集中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权力斗争、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分配和使用等方面。政治不仅指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战略等意识形态方面,也指国家、政党、法律和军队等设施。因此,对政治的理解不仅包括对物质层面的理解,还包括对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理解。
其次,关于文学。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把文学定义为:以语言为工具生动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

2、“文学与政治和谐相处”

(1)文学正在摆脱“伦理”,趋向政治化

在中国古代,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文学作为统治阶级政治宣传和思想灌输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往往具有明显的伦理色彩。随着现代社会对富强国家的呼声越来越高,文学作为政治的先导,开始逐渐摆脱伦理的束缚,追求自身的独立价值。到五四文学革命时,中国文学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它从西方引进新的文学形式和价值,建构新的文学观念;另一方面,随着政治与伦理的逐渐发展和独立,现代文学呈现出政治化的趋势。

1、“文学不受伦理约束”

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儒家始终尊重“仁”的概念,并将“礼”作为“仁”的应用规范。因此,“礼”作为一种社会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变得不可或缺。“礼”最初是宗教祭祀仪式中的一种仪态。阶级社会出现后,人们开始有等级制度,宗教祭祀在地位和身份上表现出差异。《礼记》开始具有区分社会地位的内容,并在周初成为严格的社会制度,逐渐具有政治等级和伦理属性
。其中,等级制度是其本质,伦理道德是等级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维护阶级统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封建时代,“礼让”甚至成为维护社会和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人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和标准。到了西汉,汉武帝提出“罢课1?“百家争鸣,唯尊儒教”,儒教最终确立了其在传统思想中的主导地位,成为封建统治者加强封建统治的重要思想基础。宋明时期,形成了权力高度集中的绝对王权。原始儒学中的“诚与诚以修身养性”的“礼”与“仁”思想被提升到空之前的地位。一个相对完善的以“三纲五常”和“忠、孝、义”为核心的伦理体系建立起来,成为整个封建社会及其官僚体系的支撑力量。在此期间,“具有宗教功能的准宗教”?——新儒家吸收佛教内容,将宗教还原为世俗伦理,赋予世俗伦理宗教本体论的神圣性质,建立了中国式的“神权”统治体系。在原始儒学中,道德的本质是政治和宋明理学,而政治的本质从属于道德。这种道德具有超道德的宗教本体,理论上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都应该从属于它。因此,中国传统思想从一开始就具有融合政治因素和宗教伦理因素的特点。..............................
..............................

目录
一导言: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论探索及其意义..............................1
二,“和谐共生”的文学与政治——论文学意识形态...................4
(1)文学摆脱“伦理”,政治化...........................................4
1,“没有道德约束的文学”.....................................................................4
2,政治文学.....................................................................7
(2)走向“意识形态”,.............................................10
1,文学:社会意识形态本质的初步陈述.........................................10
2,文学成为政治的依赖.......................................................................13
3。……16
(一)从“他律”到“自律”:文学的“内向转向”.............................................16
1、“他律”到“自律”的文学....................................................................16
2,文学走向“自律”:文学标准的回归18
(2)文学与政治的异化...................................................................23
1、文学正逐渐摆脱政治。更加注重自己的艺术规律……23
2,政治退休......................................................................................25
4,文学与政治走向“和谐”——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28
(1)“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提出........................................................28
1,........................................................28
2《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和......................................................30
(2)“和谐”——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回归.............................................31
1,“美学与意识形态的整合”:自律与他律的合作……31
2,和谐——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回归.........................................35
五.结论..............................................................................................39[/溴/]参考资料..............................................................................................41

五、结论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随着整个社会历史的进程而发展变化。政治作为社会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必将在文学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文学永远无法回避政治追求全面的“自律”和独立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甚至可以说是文学艺术不可抛弃的固有属性。
在中国古代,由于统治阶级倡导的“仁礼”和“道统”的影响,传统文学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中国古代儒家高度赞扬“执政者是对的”和“以德治国”的政治思想,即认为政治与伦理是统一的。然而,两者之间也有差异。伦理关注个人的美德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政治关注国家制度,强调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后来,随着政治从伦理逐渐延伸和发展到政治与伦理完全分离并最终对立,传统文学和文学观念受到其影响,开始走出伦理的桎梏,走向政治的怀抱。
始于文学领域的五四运动掀起了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传统的文学观,即文学是娱乐和娱乐,遭到了否定和批评。与“对经学的依赖”相比,文学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其自主性也不断被唤醒。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发展势头迅猛。文学被认为是阶级意识的表现。它的阶级性受到广泛关注和肯定。“一切艺术都是宣传,宣传是普遍的,不可避免的”的文艺观在当时成为一个更具代表性的概念。文学和政治更加接近。……

参考[/BR/]

[1]动物学:动物学全集(第4卷),北京:瑞努温宁出版社,2005。
艾群:《文学的基本原则》(修订本),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3]十四所高校《文学理论基础》编辑组:《文学理论基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4]蔡仪《文学导论》,北京:仁壁文学出版社,1984年。
[5]杜嬴稷,钱景主编:《20世纪中国文艺学术史》,上海:上海文艺山出版社,2001年。
[6]王元祥:《文学原理》,杭州:浙江教育山出版社,1989年。
[7]钱中文等:《法律与他律——中国现当代文学争论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北京:北京人文科学出版社,2005年。
[8]钱中文,童庆冰:《论新理性精神文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科学出版社,2000年,
[9]童庆冰,赵勇:《新文学理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科学出版社,2010年。
[10]童庆冰:《文学理论的教学梗》(修订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