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硕士论文模型文本:本体构建的评价研究

36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硕士论文模型文本:本体构建的评价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000字
论点:本体,评估,概念
论文概述:

本论文基于目前国外存在的本体评估方法和工具,从理论、技术与应用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本体评估的研究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了一套本体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构建的评估工具对该体

论文正文:

第一章介绍

1.1国内外研究背景和研究趋势

1.1.1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外著名的本体知识系统主要包括WordNet、FrameNet、VerbNet、gu、sEsus、Mikosmos、ontoseek、ey。尽管豪特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本体系统,但在它的构建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本体构建规划阶段的问题。大多数本体系统构建的概念和目标不够清晰;缺乏成熟的流程、方法以及标准和规范的指导;构建本体的人员配置不够合理,需要该领域的专家参与特定领域本体的构建过程。原材料的获取(过程设计、网页编排、文本语料库挖掘和参考本体的信息获取)不够全面。参考本体的选择是不合适的。
(2)本体构建过程中的问题。目前,本体构建处于独立状态,导致大量资源的重复构建。本体的重用和共享程度低。本体的研究和开发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与实际应用脱节。本体的形式化程度不够。目前,许多本体仍处于非形式化阶段,只为领域提供自然语言描述。本体概念的构建不完整,没有结构化的概念体系。研究本体构建技术体系与研究检索技术体系之间存在脱节,使得本体难以嵌入(登录)检索系统。这也导致了本体工程生命周期的失败。虽然最新的本体表示语言OWL为本体的进化和维护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它还远远不够完善,需要许多研究者关注本体的研究方向。
(3)本体应用阶段的局限性。本体在实际工程中很少使用。许多研究者将本体方法视为领域知识表示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种知识表示能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曾被称为人工智能“曼哈顿计划”的cyc,也被认为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在应用和理论价值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关于CYC知识库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应用的报告。另一个例子是盘古。虽然它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得到应用,但由于本体知识库太小,无法解决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实际问题。
(5)缺乏本体评估和维护方法。一些世界著名的本体系统(如wordNetIS),无论是在本体的规划阶段,还是在本体的构建和应用阶段,都缺乏一套完整的本体评估和维护方法来有效地管理、评估和维护本体。
上述问题表明,本体的研究和应用总体上还处于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应用研究相对滞后,需要研究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

第二章本体评价方法和工具的比较

2.1本体评价的内容
评价内容的多样化是评价本体构建的核心。就评价内容而言,多元评价要求评价不仅要反映共性,还要注意每个本体的个性。不仅要注意结果,还要注意过程。本体的评价也应该是多角度的,一句话,就是用多维的评价内容和结果来全面衡量本体的动态发展。
一般来说,本体的评价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本体概念和概念间语义关系的评价。本体作为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的集合,概念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概念间关系的一致性和可扩展性对本体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2)本体结构层评价。本体结构层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由本体构建的概念系统的结构和本体表示系统的结构。结构化也是模块化的,这主要反映在本体概念的当前结构状态及其未来的可扩展性上。一个好的概念架构表现出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本体模块化的形式应该易于扩展[I9]。标准化和结构化的本体表示语言为不同系统之间本体的导入和输出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机器可读格式,有利于计算机存储、处理和利用或者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为本体表示系统的结构提供了前提条件。
(3)本体语境水平评价。当两个本体具有语义级概念关联时,一个本体可能是另一个本体的一部分。通过语义关联,实现了将源本体的实例映射到目标本体的过程,并且它们在网络上或者在一些本体的主题库中被相互引用(例如,一个本体可以使用在另一个本体中声明的类或概念)。本体之间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重用和共享是通过上下文级关联有效实现的。这种上下文关系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用于本体评估,例如通过不同的链接或参考度给出不同的权重值。如果一个本体在另一个本体中定义了一个类的子类,或者如果一个本体使用另一个本体中的一个类作为关系的域或范围,那么前面的引用可能比后面的引用更重要。
(4)本体应用层评估。本体在应用中的评价主要涉及本体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在语义网的知识层提供知识共享和重用,实现文本数据的有效语义检索和推理研究。
基于应用的本体评估存在一些缺陷:(1)当本体以特定的方式用于特定的任务时,我们发现很难对其进行总结;(2)本体只是应用的一小部分,它对输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且间接;(3)只有在同一应用中使用不同的本体时,才能进行比较。……
..............................

第二章本体评价方法和工具的比较..........................................................5
2.1本体评价的内容....................................................................................5
2.2本体评价方法....................................................................................5
2 . 2 . 1 niometric..............................................................................................6
2.2.2自然语言应用标准..................................................................................7
2 . 2 . 3 nioc 1 ean...............................................................................................8
2 . 2 . 4评估外显子...............................................................................................9
2.3........................................................................................10
2 . 3 . 1德国...................................................................................................10
2 . 3 . 2 nto manager..............................................................................................11
2.4本体评估方法和工具的比较....................................................................13
第三章本体评价指标的构建.....................................................................18
3.1本体评价指标构建指南............................................................18
3.1.1本体构建方法.................................................................................18
3.1.2本体评价指标构建基础...................................................................18
3.2本体评价指标的构建..................................................................................19
3.2.1..................................................................................21
3.2.2本体的模型阶段......................................................................................22
3.2.3...............................................................................................26
3.3本体评价指标的形成....................................................................................28
第四章执行..........................................................34
4.1本体评价工具的构建....................................................................34
4.1.1本体评价系统的基本思想..................................................................................34
4.1.2本体评价系统的基本框架..................................................................................34
4.1.3本体评估系统的特点........................................................35
4.2执行...........................................36
4.2.1概念完整性评估....................................................................................38
4.2.2概念的正确性评估......................................................................................39
4.2.3概念共享评估.................................................................................................40
4.2.4概念系统的结构化评估……...,......................................................41
4.2.5概念可扩展性评估.................................................................................................41
4.2.6本体概念评价结果的比较....................................................................................42
4.3执行..............................42
4.3.1概念关系一致性测试....................................................................................42
4.3.2概念关系的完整性评估......................................................................................43
4.3.3概念关系的可扩展性评估..................................................................................43
4.3.4概念关系的唯一性评估........................................................................................44
4.3.5概念关系评价结果的比较......................................................................................44
结论...........................................................................................................................45
参考.........................................................................................................................46

结论
中国本体建设和研究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本体建设评价的研究刚刚起步。基于国内外学术界相关评价方法和工具的研究成果,对本体构建评价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围绕本体生命周期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本体构建和发展的现状,为本体构建评价提供了一套客观的分析思路和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开发了与该评价指标体系相匹配的本体评价工具Ontoeval Transfer,为本体评价的实施和具体应用提供了便利。然而,由于本体评价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了其评价研究。作为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评价指标的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指标权重的确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并及时对其可行性工具进行修改。
本体评估仍然是本体支持计算和语义网领域的一个重要公共问题。本体评估没有单一或首选的方法。相反,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评估的目的、本体的应用领域以及我们打算评估本体的哪些方面。我们认为这一领域未来的工作应该特别关注本体的自动评价,这是本体处理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

参考
[1]肖沃珠,李德顺。本体论。中国百科全书,哲学卷。1987:1-35
[2]魏松,张明。语义网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0
[3]刘宏阁,郑立平。张少芳。本体研究现状及信息技术表达应用。2005(01). 2007-12-16
[4]LCON路SM天火。走向知识工程的原则。艾尔杂志。1982.3(3):4 ~ 16
[5]特贝默斯利、詹德勒、奥拉西拉。塞门蒂耶卜。seieniiformemieran。2001.284 (5): 3443
[6]李静,本体理论在文献检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43-44
[7]李善平,殷琦,胡玉洁,郭明,项峻。本体研究综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4(07):1041-1052
[8]马文锋,肖勇。领域本体评价研究。图书馆和信息工作。2006 (05): 681-75
[9]贾君芝。刘艳玲。顶级本体比较和评估。智力理论与实践。2007(03):397-400
[10]常陆。基于OWL的遗产领域本体设计与分析方法。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