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学教科书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学教科书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3000字
论点:鲁迅,教学,作品
论文概述:

高中语文的教和学面对高考升学这种目的性极强的压力,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时间和精力深挖文本,更不可能细读鲁迅作品。实际上,对鲁迅作品的深挖细读更能提高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研读文本

论文正文:

介绍

   
1.1问题的提出

    1.1.1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鲁迅作品教学研究的文献,从形式上可以分为著作、研究论文和研究生学位论文三种。研究性著作以蔡澄清著《鲁迅作品教学浅谈》(安徽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柳尚彭、薛绥之著《鲁迅作品教学难点试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李允经、颜雄、卢今著《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安永兴著((鲁迅作品的教学与研究》(光明口报出版社1990年版)、冯光廉著《鲁迅作品教学新探》(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为代表①。此类著作以鲁迅名篇及其难点作为研究内容,其探讨本身及其达到的深度可以作为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的借鉴②。有些著作则以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对象,较少涉及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问题。对于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还是近年来钱理群、王富仁等高校学者涉足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宣传普及鲁迅及其作品的活动。他们不仅发表、出版了一系列反思中学教育、语文教学以及鲁迅作品教学的演讲、文章和著作③,而且身体力行进入中学推广普及鲁迅作品④。王、钱两位,以有成就的鲁迅研究者和大学文学教授的身份,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发表自己关于鲁迅思想和鲁迅作品的独特理解,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中学语文教案、教参甚至一般社会人士关于鲁迅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获得了包括中学语文教师在内的广泛社会关注,推动了关于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的探索和实验⑤。但考试的压力,迫使中学生、中学语文老师以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参关于鲁迅作品的阐释为依据,《钱理群中学讲鲁迅》固然对于更新或改变中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的鲁迅观念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其所选鲁迅作品大多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所不取,所以学生和老师会因为时间有限而放弃阅读,如此一来,这种探索及努力就难以实现显著改善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现状的目的。    研究生学位论文较多,以“中学”、“鲁迅作品”为查询要素,在“万方硕博论文”及“中国知网”上搜索,截至2011年,查询的论文可以粗略分为三类:有关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有关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问题的研究,有关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原则、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第一类文献中的绝大部分,都采用了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调查统计方法来界定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现状。彭榕华、伍西明、苗金燕等以不同问卷内容对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不同中学进行调查统计的结果,使我们对目前的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或小说的教学现状有了一些认识。另外一些论文则在总结中学鲁迅小说的教学现状、提供教学对策方面,也得出了一些大同小异的结论。教学现状作为本文展开的前提之一,须有清楚的认识,因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所谓对策的问题。结合这些调查材料,本文将在第二部分展开自己的访谈分析。    第二类文献提倡以鲁迅自身的思想观念、思维特点来教授鲁迅的作品,实际上涉及鲁迅思想与目前的中学教育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鲁迅作品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问题。比如鲁迅的启蒙思想(人道主义、“改革国民性”中的“立国”与“立人”、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等,参见彭旭升《鲁迅启蒙思想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一文)就与目前关于语文性质的认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之间存在着需要厘清的关系问题。如何在现有的思想框架内实现对于鲁迅作品的有效教学,就成为本文第三部分讨论的问题。    第三类是有关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原则、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这一类文献中,有关于鲁迅作品审美化、趣味性教学原则的提倡(何平滚《鲁迅小说与审美教育》、谢英英《中学鲁迅作品审美化教学初探》、郑敏《高中鲁迅作品的趣味性教学初探》),有关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文献,大多以“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为题,其他文献则提出了“对话”、“走近”或“走进”以及“亲近”鲁迅的问题,有的还提出了与中学教材中的外国、中国文学作品,与中学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自身,在主题、题材、形象等方面进行横向、纵向以及纵横结合的比较教学方法(彭丹《中学鲁迅作品的比较教学》),有的则要求根据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鲁迅作品在形象类型、题材性质、体裁规范和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蔡梦洁《解读鲁迅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刘观国《论中学语文鲁迅乡土小说的教学》、王晓明《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叙事策略》、吴德祥《关于中学鲁迅小说叙事艺术教学的思考》、谢菲《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应对策略》、陈月华《结合绍兴文化背景,探索鲁迅作品教学》),有的甚至提出了对鲁迅作品进行专题教学的设想(赵俊《初中鲁迅作品专题教学设想》)。这一类文献还包括了以“鲁迅作品解读”、“鲁迅作品阅读教学”为题的关于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研究。除了有关鲁迅单篇小说的探讨,另外一些文献还提出了较为明确的阅读教学主张。    这些文献探讨了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原则、方法和策略,予人以不同程度的启发。但如“审美化”、“趣味性”等教学原则,实际上也在其他作家作品的教学中要求采用。“审美化”、“趣味性”教学原则的提倡如果是出于对此前鲁迅作品教学过于政治化、严肃化的反拨,自然是应该的。但如果不注意根据鲁迅作品自身特性挖掘出鲁迅作品教学的“审美化”、“趣味性”内涵,那么这类教学原则的提倡就很难落到实处。关于鲁迅单篇小说的探讨,固然可以作为中学教学的参考,但如何同中学教学实际特别是与考试要求相结合,则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综合起来,虽然有相当部分论文在内容方面涉及了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的教学问题,但就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教学的专题研究来说,除了关于《一件小事》、 、《药》、《祝福》等鲁迅单篇小说的解读研究外,从2002年到2011年,真正涉及本文论题者实际上只有《论鲁迅小说在中学的接受与解读》、《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国民性”一一中学鲁迅小说教学不应忽视的问题》、《鲁迅小说与审美教育》、《论中学语文鲁迅乡土小说的教学》、  《关于中学鲁迅小说叙事艺术教学的思考》、《高中课本中鲁迅小说的文本解读问题与对策一一以为例》、《多元有界的阅读理论视野中的鲁迅小说教学研究》等寥寥数篇。这大约是研究者注重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的整体性、独特性的原因所致。实际上,如果注重鲁迅作品及其教学的整体性,则更不应忽视作为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重要组成部分的小说;而要注重其独特性,则鲁迅小说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及教学方法就更不应忽视。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的教学问题,既关涉到中学小说教学与鲁迅小说教学的关系问题,也关涉到鲁迅作品教学与鲁迅小说教学的关系问题。总体说来,即是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教学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问题。这就意味着,在有关中学鲁迅小说教学研究的领域内,还存在着可以开拓、挖掘的空间。

    1. 1. 2研究内容    根据简单的文献综述,本文认为关于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应当在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方面进行哪些调整。置换为本文论题,则需解决的问题包括: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教学的现状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应当在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方面进行哪些调整。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现状自然反映了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的教学现状,改进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方法、策略同样包含着改进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的教学方法、策略,但这绝不意味着两者的一一对应或完全一致。具体说来,本文将以中学教材中的鲁迅小说教学为研究对象,着力研究中学鲁迅小说的教学现状、中学鲁迅小说教学的基本理念和中学鲁迅小说的教学策略、方法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在研究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供自己关于上述问题的理解和建议。无论这种理解和建议与参考文献内容相同还是相异,本文都将在相关部分予以注明,并且阐述自己的理由。    中学教材中的鲁迅小说教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不仅在于可以通过这种小说教学的研究,帮助学生把握小说的一般构成原则,理解鲁迅在中国小说艺术发展中的创造性,而且在于帮助学生通过与其他小说的比较,理解鲁迅通过小说所表达的深邃而复杂的思想旨趣,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及与之具有密切关系的中国现代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学教材中的鲁迅小说教学的研究,也可以为中学语文老师提供小说教学、鲁迅小说教学、现代文学教学等方面的参考借鉴,为中学的鲁迅作品不再难教、难学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有鉴于此,本文将从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教学现状的分析入手,努力探寻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问题,力图为中学教材中的小说教学、鲁迅小说教学和现代文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考。   
1. 2研究的意义    鲁迅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其有关文学史研究的学术著作、有关减否时事的杂文评论之中,也体现在其开创了现代文学先河的诸多文学创作(作品)之中。鲁迅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优秀传统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宝贵财富。鲁迅作品的教学问题,既关涉到教师、学生对中国现代思想和现代文学的理解与掌握问题,更关涉到教师、学生对杰出的文学作品的体验和学习问题。    正是由于鲁迅及其思想、作品在中国现代思想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由于鲁迅作品教学在中国当代教育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和教学问题的探讨,也就成为了一个长盛不衰的重要话题。这些探讨在总体上没有脱离由于鲁迅思想地位的原因而逐步建构起来的膜拜态度,但也具有较为明确的时代分野。就思想趋向而言,新时期之前的鲁迅及其思想、作品探讨,集中在社会、政治方面,似乎鲁迅的一生,都因为对辛亥革命的失望而在努力探索中国的出路问题,这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联系起来。如此阐释所形成的鲁迅形象,就必然是一个反封建的革命家的鲁迅。即便注意到了鲁迅作品的艺术性问题,也是为其如何体现了鲁迅的革命思想而服务的。新时期以来,对于鲁迅及其思想、作品的探讨,走向了文化反思和思想启蒙等方面,因而国民性、反传统等较为抽象的问题成为讨论的中心。按照一般的说法,是从政治性的鲁迅走向了思想性的鲁迅。但由于过于注重与此前阐释模式的区别,如此探讨所形成的鲁迅形象,则变成了一个单一的思想启蒙者。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现代性范式方面阐释鲁迅的路向成为了热潮,鲁迅在此时成为一个对于现代性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既具有热烈追求又具有深刻怀疑的复杂的思想者①。但无论哪种阐释模式,鲁迅作品尤其是小说的艺术性、文学性问题都还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关注的重点,鲁迅作品的艺术创造及其成就仍然被当作其政治、思想的服务工具。另一方面,快速而迅猛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所导致的社会审美心理的变化,助长了鲁迅作品难学、难教呼声的蔓延,一些为我们所熟知的鲁迅作品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逐步撤出所引发的一系列讨论,以及关于语文性质的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认识及其对于人文性内涵的不同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师对于鲁迅作品教学目的、方法和策略的认识②。这意味着对于鲁迅作品及其小说的教学问题,仍有待于理论方面的澄清。这可以说是本论题的理论意义。   
1. 3研究的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两种方法。前者是通过访谈,分析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的教学现状,形成目前关于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教学的总体认识。后者则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形成有关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 2 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 12-26    2.1 对学生的访谈...................12-18    2.2 对老师的访谈.............. 18-24    2.3 访谈结论......................... 24-263 中学教材中................... 26-39    3.1 回到鲁迅 .................27-35    3.2 联系现实 ..............................35-394 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的....................... 39-61..............................................  结语 笔者在高中语文课堂执教七年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了鲁迅小说,又痛感高中生缺乏思维兴趣和思想水平,甚至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也毫无阅读兴趣。这固然跟当下功利浮躁的社会环境有关,但也和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深入文本具有密切关系。高中语文的教和学面对高考升学这种目的性极强的压力,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时间和精力深挖文本,更不可能细读鲁迅作品。实际上,对鲁迅作品的深挖细读更能提高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研读文本的能力—连鲁迅作品都能够研读,就更不要说应对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了。鲁迅作品特别是小说的丰富内涵,更能启迪学生警惕当下肤浅的快餐文学和时尚文化;鲁迅作品中的“立人”思想也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培育自己的独立思想和人格。就算为了功利性的高考升学,与其滥讲滥学和大量做题,倒不如精讲精学,以鲁迅小说作为突破口进行试验,或许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不但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审美熏陶和思想启迪,而且能够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从而显示语文本身的魅力。本文即是在此想法吸引下所作的粗浅尝试,至于效果如何,则有待于方家的指正。
参考文献[1] 姜野军.  为人生寻路——高中鲁迅作品教学的另类视角[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5) 陈国恩,徐鸿沄.  经典阐释与当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崔云伟,刘增人.  2009年鲁迅教学研究述略[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曹颖群.  鲁迅作品教育的内驱力:批判思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尹晓军.  中学鲁迅文学作品的教学视角浅议[J]. 基础教育研究. 2010(03) 孙芳.  北大学生看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J]. 鲁迅研究月刊. 2009(12) 方伟.  浅议鲁迅作品的现代精神[J]. 大舞台(双月号). 2008(06) 胡志金.  倾听生命的呐喊——鲁迅作品生命教育价值摭谈[J]. 语文建设. 2008(10) 杨爱华.  鲁迅作品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沈婉蓉.  谈谈鲁迅作品的审美教学[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10)